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一二三级防护标准,以下6个关于一二三级防护标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什么是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不同,相应的防护标准也不同,有一级防护标准、二级防护标准和三级防护标准之分:一级防护标准,指的是日常工作防护;二级防护标准,指的是常见传染病防护;三级防护标准,指的是烈性传染病防护。第一,一级防护的防护标准和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 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第二,二级防护的防护标准和要求:医护人员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第三,三级防护的防护标准和要求:医护人员除了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外,应当将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级防护是针对在医疗机构事业中从事诊疗的所有医护人员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离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
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后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揉搓1~3分钟,接触任何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都要戴好手套。
二级防护是指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采集样本、转移病人等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穿好医用防护服、戴好医用防护口罩、面罩、防护帽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
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扩展资料
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新闻时报—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预防
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如下:1、一级防护标准,一级防护是针对在医疗机构事业中从事诊疗的所有医护人员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离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后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揉搓1~3分钟,接触任何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都要戴好手套;2、二级防护标准,二级防护是指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采集样本、转移病人等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穿好医用防护服、戴好医用防护口罩、面罩、防护帽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3、三级防护标准,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一级二级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不同,相应的防护标准也不同,有一级防护标准、二级防护标准和三级防护标准之分:一级防护标准,指的是日常工作防护;二级防护标准,指的是常见传染病防护;三级防护标准,指的是烈性传染病防护。
疫情一级二级三级防控标准
法律分析:—级防护是针对从事诊疗的医护人员而言的,需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在与病人接触后需消毒。二级防护指的是对传染病的防控,相关医护人员需戴好口罩、护目镜等,注意呼吸道的防护。三级防护是指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强防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目标,并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三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戴一次性使用手套。
2、二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标准: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标准预防措施
1、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受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将手上的细菌传染给病人。
2、洗手:当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应在取下手罩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洗手消毒剂。
3、口罩、护目镜、口罩:戴口罩、护目镜还可以减少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鼻黏膜上。
4、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媒介,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被病人或环境污染的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一二三级防护标准」什么是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