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2024-09-22 07:16:11 百科达人 31阅读 回答者:小达人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以下6个关于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月亮图片是从哪里开始变圆月亮的变化规律有哪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以下6个关于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 月亮图片是从哪里开始变圆
  • 月亮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 月亮变化的规律
  •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
  •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扩展资料:

    月相成因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月亮图片是从哪里开始变圆

    是从正月十五开始变圆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

    扩展资料

    月相的名称:

    当太阳和月球对齐在地球的同一侧,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阳光照亮的一侧。当月球的亮面渐增(从地球看见的明亮表面逐渐增加),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盈凸月、和满月的相位,然后成为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和晦。

    当一个被照亮一半的球体被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时,可见到的被照明区域是一个被圆和椭圆(椭圆的长轴和圆的直径是一致的)的交集所定义的二度空间(平面)。

    如果半椭圆相对于半圆是凸出的,则这种形状是凸月(凸起朝外);如果半椭圆相对于半圆是凹下的,则这种形状是眉月或残月(凹下朝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变化

    月亮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月亮的变化规律有: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月食现象: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5°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月亮变化的规律

    这是八月份月相图。

    关于月相,你只要记得:“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

    ;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分别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nbsp; 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所以人们有时候看到月亮是圆月,有时候是弯钩月,那么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聊天吧。

    详细内容

    01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人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这是农历初一。

    02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人们看到一钩弯月,称为"娥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初四。

    03

    初七、初八看到的是半个月亮(凸边向西),叫做"上弦月"。

    04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圆月,称为"满月",也叫"望"。

    05

    满月过后,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小,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东),叫做"下弦月"。下弦月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06

    再过一个星期,月亮又回到"朔"。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天左右。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1、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2、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6、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8、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月亮。

    扩展资料:

    月相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地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玄月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图片」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