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各地过年风俗,以下6个关于各地过年风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1、江苏年俗: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陕西年俗: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3、云南年俗: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4、天津年俗: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东北年俗: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关于春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1.老北京年俗
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2.东北年俗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3.陕西特色过年习俗:打醋炭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4.云南年俗
云南过年时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5.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门前说吉利话,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
6.河南年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重庆在中国有山城和雾都的称号,在那里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
当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重庆南山盛产腊梅花,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
广西特色的过年习俗:舞鸡舞春牛
过年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高跷队,但是在广西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过年,那就是舞鸡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的幽默舞鸡歌,使主顾家喜笑颜开。
内蒙古特色过年习俗:吃“手把肉”除旧岁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华北地区
北方的春节,除了必不可少的庙会,各地又有多种独特的习俗。
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荞麦面做灯。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养麦面做的叫“铁灯”。
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跑竹马: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这种活动内容,通过有关资料的证实,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民间活动形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春节传统有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
陇县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 社火 ”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广场娱乐活动。起初,是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破五:意思过了今天过年中所忌讳都破了,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但这一天也是忌讳最严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门。今天也是过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鸣炮。
华中地区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中原地区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
沤柏枝:豫西一带,农历正月初一最早起床的人第一件事是将除夕堆放在院中配有麦糠或谷草的柏枝点燃,俗称“沤柏枝”。沤柏枝时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从柏枝火上跨过,称跨旺火。有的还在当院中高挂一灯笼,称作。挂天灯。据说,挂天灯、沤柏枝、跨旺火可。镇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凶神
冬舂米: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安徽和县、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恰好是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民间称作“腊米工日”。这天取水舂米,迈入仓中,故称。冬舂米是在黄米的基础上再囤制一次。
放人丁炮:汉族岁时旧俗。流行于安徽歙县地区。农历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在本族祠堂内集合,由庭长或代表发给爆竹,一般每人三枚。凡有儿子的男子,每人加发小爆竹十挂,一挂一百枚,取百子吉祥之意;无子的男子在祠堂祖宗牌位下烧香求子。民间认为,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西南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春节习俗也具有很多民族特色。
除夕祭树:流传于四川省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偷菜节:是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异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汲新水:又称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流传于桂西一带。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
江浙地区
无论搡桨弄舟,还是灯火舞龙,都透着甜甜的江南水乡气息。
点岁灯:汉族节日旧俗,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在此期间,夜间卧室里通宵燃灯,称“岁灯”。一般在屋柱脚、床下、桌下、灶下点灯。多用红萝卜切成段作盘,插上小蜡烛,也有用陶器盛油点灯的,是除夕守岁的一种活动,还要贴春联,放爆竹、唱辞岁歌、饮分岁酒、吃岁饭等。
接青龙:汉族民间岁时旧俗。流行于浙江杭州。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
华南地区
温暖的南方让冬季的春节也有诸多夏天特点。
贺年酒:旧时瑶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广西灌阳县。农历十二月,每户交两斤米给头人酿酒。正月初一,再交猪肉半斤、豆腐两块,蒜苗一根,派一男子参加酒会,称为“吃贺年酒”。由头人主持。旧年添了人口的人家,抱着孩子,带上一壶酒、两块豆腐、一块猪肉,来向大家拜年。以后村里分东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家乡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1、除尘布新: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互赠贺卡: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过年的起源: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山东 在山东,包水饺、炸年货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动,吃过早饭后,家中的女性长辈开始包水饺,男性长辈则开始炸年货。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包水饺的时候,面要和的多一点,包完水饺一定要剩下一点面,揉成椭圆形,一切为二,象征“大元宝”,寓意来年财源广进。
安徽 祭祖,安徽大多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小年前后几天都要去上坟祭祖,不能拖得太晚。二十六,杀年猪,每到腊月二十六,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然后做上丰盛的食物,招待乡亲和亲戚,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是买肉了。初一步步糕,大年初一的早上,都会吃上步步糕,有自家蒸的,或者买的糕点,不管哪种,都会吃上一两块。
河南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湖北 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 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四川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云南 老昆明年夜饭的餐桌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条完整的鱼。富贵人家一般选很大的鱼,鲤鱼、草鱼,不论红烧、清蒸都可以,只要是完整的。过年吃鱼符合中国人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贵州 大过年即过春节,在过节前几天,各家各户酿制好黄、白米酒,准备好大米、小麦、饵块和燕麦炒面等美味。过节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两只点燃的香条和两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树,谓之祭树神,之后就杀鸡做饭,接祖先和祭锅庄,求他们保佑来年粮食丰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纯净水和吃年饭,还要举行赛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动,山歌唱不完,欢乐满山寨。第四天祭过锅桩后,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湖南 年三十洗澡,除了家里要收拾干净,个人也得在新年到来之前,好好洗干净,洗去旧年的霉运和不顺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
广西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农村举行庙会。
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江西 行花街,每年春节按历代习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
福建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浙江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
上海 上海人在腊月廿五要祭城隍,这是春节期中的重大活动之一,历明清两代相沿不辍。上海人过春节较注重的有两个旧俗,一是吃年夜饭;二是逛城隍庙。上海人对年夜饭很讲究,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年夜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主妇大显身手,男士外出采办,整个腊月阖家欢乐融融,“学富五车”、“日进斗金”,种种吉语都可带来一家的温馨气氛。
江苏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海南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香港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台湾 由于宝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澳门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全国各地,春节的特色风俗都有什么?
北京——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甘肃——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福建,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江苏,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陕西,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东北: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广东:年廿四,送灶君;年廿五,办年货;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责年;年三十,庆团年;大年初一,拜年;年初二,开年;年初三,赤口;年初四,求文昌;年初七,人日;
0 19
更多回答(3)北京——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甘肃——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福建,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江苏,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陕西,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东北: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广东:年廿四,送灶君;年廿五,办年货;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责年;年三十,庆团年;大年初一,拜年;年初二,开年;年初三,赤口;年初四,求文昌;年初七,人日;
0 19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各地过年风俗」各地过年风俗有哪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