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山西大槐树在哪里,以下6个关于山西大槐树在哪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老槐树在山西什么地方 老槐树的简介
1、老槐树在山西临汾市洪洞县。 2、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3、大槐树景区: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山西大槐树是什么地方??
大槐树属于山西临汾市洪洞县管辖。
详细介绍如下: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扩展资料: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2018年3月29日,以“根连四海 忠孝天下”为主题的第二十八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第二十八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式、第十一届洪洞名优小吃节、传统戏曲表演、第二十八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第三届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研讨会等活动。
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
一、移民原因
元朝末年,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受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繁,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战争连绵不断,加上各种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
而这时候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朝推翻了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新的政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二、移民次数
关于移民的次数,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经学者们的反复考证,洪武、永乐两朝共有17次。简单的情况是:
洪武六年(1373年),从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凤阳垦荒。
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再从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凤阳垦荒。因为是冬天,政府发给移民过冬的棉衣。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从山西招募2.4万户百姓从军,后又都复员为老百姓,就地安置垦荒种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又从山西的泽州、潞州,挑选“田少丁多”或无田之家,迁往彰德、正定、临清、归德、太康等地垦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山西沁州百姓张从整等116户自愿外迁屯田,户部给予奖励,让他们回沁州招募居民。
同年同月,后军都督朱荣向朝廷报告:由山西迁居到大名、广平、东昌三府的百姓,一共分给他们2.6万顷土地。
同年十一月,命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等迁移山西百姓,到彰德、卫辉、归德、临清、东昌等地栽桑种枣,垦荒种地。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冯胜、傅友德与常升等到山西招募百姓从军,共设16个卫所。大约是平阳府选了9卫,太原、辽、沁、汾选了7卫,每卫5600人,共有9万余人。
同年十二月,朝廷命后军都督佥事李恪、徐礼去山西招募移民共598户,分别迁至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2.66万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建文四年(1402年),户部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迁至北平各府、州、县。
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从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移民1万户,充实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再次从以上地区移民1万户,充实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县吏李懋等214户人愿到北京为民,户部给他们发了安家费。
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朝廷命户部从山西的平阳、泽、潞及山东的登、莱等州,招募了5000户到北京的上林苑监,牧养栽种。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向朝廷申请到北京、广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宫等府州县为民,开荒种地,依律交税,得到政府的奖励和资助。
综上所述,明初从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半个世纪中,从山西向外地移民17次,每次数百户,甚至上万户,前后人数达到100万以上。回顾中国历史上政府组织的移民活动,汉代仅限于屯垦戍边,并没有形成全国规模;
三国割据一方,各自分散屯田;唐代移民屯垦兴盛,但安史之乱以后废弛;宋代重文轻武,屯田时盛时衰;元代全国兴屯,但很快天下大乱。所以说,明初山西移民,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移民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洞大槐树移民
洪洞大槐树在什么地方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会有这样一段回忆,那就是问祖辈、亦或者是爷奶,:“我们老家在哪里?”祖辈老人们,往往是一脸郑重的回答,:“娃,记住,你的根是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从那里迁移过来的。”那么,为何很多人的根在那呢?看完懂了。
洪洞大槐树地处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唯一“寻根”为主题,颇受大家追捧的民祭圣地,更是5A级旅游胜地,同时该习俗以及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景区其中最主要的看点,则氛围“移民古迹区,”还有“祭祖活动区,”被网友们喜欢的有根雕大门口,碑亭、还有二三代大槐树等一些值得看看、有祭祖意义的景点。
谈到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情况,就要从北宋末年的宋氏往南方迁移开始,再到明朝期间形成迁移高昌,当时为了巩固明朝的基础,朱元璋实行了垦荒、商囤等一些能够恢复生产、以及增加人口的制度。当时的迁徙具备有历史意义,其迁徙情况长达50年,涉及了近1230多个姓氏后代,由这里然后陆续地前往各地,其数量能够达到以亿人次计算。
从明朝时期,大槐树下就执行大规模、大批量的移民近18次,主要是迁移全国的18个省份、以及500多个县市,经过600多年漫长的迁徙,以及繁衍,至今乃至全球,也可以说“只要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有大槐树移民几率就达到百分之99”,那么,除了这些历史故事之外,这里还有什么可看的景点呢?
其中,根雕大门是进入游客进入景点,一眼能够看到“寻根祭祖园”的正门,正门为槐树根的模样,其中它的跨度约有20米,高大概13米左右,造型看起来很古老、有沧桑、又特别坚韧有力的感觉,这意味着大槐树的后裔是即使搬离了家乡,也同根同心,为了祖国的繁荣,不惜在各地艰苦的拼搏精神,同时也意味大槐树是移民后裔是的根、与老家。
除了根雕大门,那就是碑亭景点了,它是第一代遗址上建造的,其碑的高度约有一丈零五,宽度大概有2尺4余寸,其中刻有“古大槐树”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二三代大槐树到如今也有400年的树龄了,据说,当时移民在告别故土的过程,纷纷都将大槐树当作了“老家”、“根”的象征。
在搬离家乡之后,为了思念家乡,移民在异地纷纷种植大槐树,并且会在树上挂一个吉祥物来祈祷平安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朋友们,讲到这里,关于大槐树移民,您是否有所了解呢,那么,你的祖先又是否是从大槐树那边迁移过来的呢,欢迎互动留言。
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根祖”的大槐树,到底有多大?
乡愁这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联结着所有中华儿童,是连接游子和祖国的精神纽带。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洪洞大的刺槐树,自古以来就被传为一种家国情怀的纽带,担负着九州下游子的一天。
洪洞大樟树文化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这里充斥着浓厚的"寻根"和"祭祖"文化。 这里持续生长着有、二、三代大刺槐树,这些大刺槐树都历史悠久。
关于洪洞大槐树的历史:明朝成立后,刚接受战争洗礼的中原地区一派荒凉。土地荒芜,粮食不足,百姓的流离失所导致劳动力不足,政府
财政收入的也不足,统治者采用了当时的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大整经济建设,大大开放了中原地区。 50年来威风凛凛的国子监的移民政策,。
大规模移民开始后,财政收入逐渐恢复,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以前的不料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就像雪上加霜一样,使中原地区更加荒凉。
但是,此时的经济建设毁于一旦可以说山西这个风水宝地是无灾无难的。 没有受到中原地区战乱的影响,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的人们生活也很顺利,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在反倒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在这里安居乐业。 记载着当时山西的人口总数是河北、河南人数的两倍以上,山西的劳动力急剧增加,为有大批的邻省难民迁入山西省。
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建设更加繁荣,交流范围最广,最有组织的移动。 这个期间前交给继承人的的大樟树,在这迁移规模最大上往来于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大规模迁移至少18次, 这就成立了姓氏多达1230个,约140万户居民。。
大规模的移动活动必然导致近50年的时间里,人们离开从小生长的土地需要很大的勇气。 大家想到沿途主要经过的地方有豫、鲁、京、苏等地,对家乡的归属感有共鸣。 回头看,碰巧看到大槐树作为故土象征的群众基础,定义为家乡的“根”。
自此,洪洞的大刺槐树是许多居民背井离乡。
在多次大规模移民成为寻找一个具有标记性事物作为他们乡愁的印记几百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有中国人的地方将是广济寺门口的那棵高大挺拔的大槐树。 近六百年来,被定义为了故土思念的象征被中华儿童称为 '家',被视为 '祖先 ',凝结于“根''
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洪洞大的刺槐树已经成为我们的华人心中乡愁的烙印。成为中华文化扎根的土壤。
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这里的千年槐根,大槐树也不断的繁衍生息,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 几百年前,它的高度达到6.2米,皿枝交错旋转千肠,是炎黄子孙心中的寻根祭祖之地,。
第一代刺槐是相关史料中记载的古大刺槐的资料,为叶落归根培蕴厚,根祖文化流传久。 它的身体周围有“七厢零一媳妇”。 ,一厢五尺。 按男女身高尺寸计算,这个新的大刺槐身体周围近40尺,直径13尺,.
当时的移民告别家乡的时候,借用古老的刺槐树来表达自己的乡愁。 除非那棵刺槐树倒下,否则故乡的情似乎永远存在。
根据史料,将士一逼民旅行,民就抓住院子里的大刺槐树不放。 无情的官兵们用刀剑砍下了那根刺槐的树枝,把移民从大刺槐上砍下来,但移民们却死在手上只留下刺槐的树枝。 到达新的移民地后,在宋元时期已存在了。
移民们特意把埋在自己的新移民花园里,精心培育灌溉,用奇特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罕见至极。表达家乡的感情。
直到现在,重新打磨出来的新塑大槐树随着改革时代的浪潮,依靠洪洞大刺槐树的寻找祖先活动似乎空前活跃。 四海华夏的子孙纷纷作出积极反应,回忆自己家乡的乡愁之情,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
因此,洪洞的县委政府在颇有当年第一代槐树的风采了,顺应时代潮流,配合大家寻找祖先的心情,特意开展了的活动,1994年首次举办了洪洞大槐树的寻祖节之后,这根槐枝就被移民们倾注了所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洪洞的以大刺槐树为主题的节日在增加,是将这根被砍下的古槐树的树枝。
待它长成新的大槐树。 “数百年来,在相思树树上培育的华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安慰了一代又一代离开故乡的游子的内心深处。
现在,只要从海外远道而来的衍生了寻根祭祖的节日,洪洞大的刺槐树还耸立着,这样的国家感情就永远不会消失。 那个 '古槐的后裔姓氏表'上海外游子回乡祭祖祈福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是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的脉脉深厚的爱情,是中华民族站在世界东方的文化支持,积极响应大家的号召。
山西老槐树
太原王家庄周槐,2200年树龄,山西最老槐树。
洪洞大槐树来历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古老民谣,在年复一年地口耳相传中保留下来。这些民谣,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从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沧桑的声音里流出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遥远而漫长的故事。那么,洪洞大槐树的背后,到底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还得从元末明初时期开始说起。
元朝的统治者们虽然善于征战,却疏于统治,侵略扩张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民力财力,使得百姓税负越来越繁重。再加上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本来就容易引发抵触和争议,因此,在元朝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事件络绎不绝。然后朝廷又会派军队去镇压起义,如此循环往复。而比战争更可怕的,则是自然灾害。
元朝的自然灾害特别多,九十八年内共发生有记录的大型水灾九十二次,旱灾八十六次,冰雹灾六十九次,蝗灾六十一次,歉饥五十九次,地震五十六次,风灾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疫灾二十次。“连年饥馑,民不聊生”,甚至出现“禾不入土,人相食”的惨状。以至于《中国救荒史》的作者邓云特先生都不得不在文末感叹:“可知元代之灾况,较其前之任何朝代,皆严重多矣。”
可以说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共同摧毁了原本骄傲而庞大的元帝国。朱元璋推翻元朝,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与此同时,一起被毁灭的还有人口和经济。无数的人死于战乱、死于饥寒、死于飞来横祸。不少地区都因为人口太少而不得不降低地区的行政等级。而到了明朝初年,全国人口只剩下不到一千万。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广等地都变成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一片萧条景色。
相比之下,山西则非常幸运,没有遭受过太多的自然灾害。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山西也没有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而是相对平和地完成了政权交接。所以在全国其他地区民生凋敝的时候,山西依旧是人口稠密,农田肥沃,百姓衣食丰足。
明朝以后,政局逐渐稳定,天灾也不再那么频繁。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大片本应该长着麦穗和稻谷的土地因为无人耕作而变成了荒地,当然觉得十分可惜。“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他下令让山西地区的人向外迁移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一共有十余次的移民。六口之家,去其三四,前后人数达一百多万。数十年后,才使得中原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
古代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实属罕见。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背井离乡,首先是由于明朝政府的强制要求。其次因为这些迁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山西的贫民,通过迁徙到中原垦荒,他们可以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田地,头几年不用缴税赋,还能得到政府的奖励。这是他们改善生活,乃至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
但是中国人毕竟是恋家的,他们在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的同时,也带走了对故乡的眷恋。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是最大的一个移民登记点。要移民的人们到这里集合,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背着行囊,走上奔向远方的马车,一去不回。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这株大槐树栽种于汉代,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根深叶茂。古人多不识字,更没有GPS,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或许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树因为本身年代久远,是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批人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投射。于是这些迁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唱出了“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样的民谣,并且把它教给了自己的儿孙,引导着他们来到大槐树下寻根。
现在我们看到的洪洞大槐树早已不是原来的那棵,而是在原来的槐树的位置上,用钢筋水泥重新还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间祭祀活动为特色的5A级景区。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里说“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这大概就是大槐树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什么在人口迁徙日益频繁,乡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对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槐树念念不忘的原因。
参考文献:《中国救荒史》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山西大槐树在哪里」山西大槐树村在哪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