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乌孙,以下6个关于乌孙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乌孙名词解释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 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乌孙国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乌孙国就在今天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乌孙国是西汉时期游牧民族乌孙建立的国家,处在天山北边,与西域诸国接壤,鼎盛时期整个伊犁河流域都是其国土。乌孙国现在的哪里 乌孙国是汉朝西域属国中最大的国家,《汉书.西域传》载:“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远超其他西域属国的总和。 乌孙国与匈奴关系密切,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国被月氏人攻破,后来借助匈奴的力量才得以复兴国家。 东汉以后有关乌孙国的记载非常少,魏晋时期乌孙国仍保持着与中原政权的联系,但在南北朝以后没有有关乌孙国的明确记载。
古代乌孙国是现在哪个国家
; 01
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所灭。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
02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首都)设在离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
03
国土包括今天的新疆西北、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及中部。乌孙国在东汉时“东与匈奴接”,《新疆图志.建置志》说绥来(玛纳斯)“汉为乌訾离与乌孙东境”。
04
巴尔喀什湖乌孙国南面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诸国相接。焉耆、经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以北的天山山区都属乌孙国和特克斯河流域都是乌孙国的势力范围。
乌孙文化指的是什么
乌孙文化指的乌孙王国的文化。
乌孙王国的区域其实就是现代的天山地区附近。乌孙王国所在的地区有三座山脉,分别是昆仑山、天山以及兴都库什山。乌孙王国与西汉有着很深的渊源,两个国家由于距离较近,有一些经济和贸易往来。再加上乌孙王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因此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
为了一同对抗匈奴,乌孙王国甚至与西汉结成过同盟国,之后瓦解。
乌孙国的故事:
乌孙是一个典型的游牧部落,公元前2世纪之前与月氏一起驻牧于祁连至敦煌间的茵茵绿洲上。汉初,因争夺绿洲,月氏与乌孙发生了摩擦,人多势众的月氏攻杀了乌孙部落首领难兜靡,夺取了乌孙国的世袭领地,乌孙民众被迫纷纷逃往临近的匈奴。
逃难途中,难兜靡之子昆莫猎骄靡不合时宜地降生了。母亲失血而死,新生儿被悲惨地弃之荒野。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把走运的男人抛进大海,他也可能会衔着条鱼浮上来。史料记载,当人们发现昆莫的时候,竟有野狼以乳喂养着他,飞鸟叼肉守护着他。
神奇的消息传到匈奴,老上单于认为他是神人,因而抱回王廷收养起来。
西域的乌孙是今天的哪里,西域的乌孙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 为了一同对抗匈奴,乌孙王国甚至与西汉结成过同盟国,之后瓦解。
西域三十六国之乌孙国及与汉朝和亲政策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弥”。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 月氏人 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 汉书 · 张骞 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乌孙极盛时总人口为“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乌孙王称大昆弥,下置相大禄、左右大将2人,侯2人,大将、都尉各1人,大监2人、大吏1人、舍中大吏2人、骑君1人。 公元前177~公元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至 伊犁河流域 。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弥 猎骄靡 合力进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南迁 大夏 境内,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 塞种人 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人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种人,月氏人一道游牧。从此乌孙日益强大,逐渐摆脱了 匈奴 的控制。根据考古学家发现的乌孙古墓群和其他遗迹表明,其政治中心在 赤谷城 。南北朝时,乌孙与北魏关系密切。 辽代 曾遣使入贡。乌孙人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养马业特别繁盛。 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 张骞 出使西域的 大月氏 ,打算与大月氏人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出现“而金城(兰州)、河西西并南山至 盐泽 (今罗布泊)空无匈奴”。同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继匈奴右臂,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三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向乌孙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当时乌孙国国家分裂。太子蚤已逝,乌孙昆弥猎骄靡答应他以其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为太子的请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禄不满。大禄握有兵权,计划起兵杀害军须靡。猎骄靡为保护军须靡,便给他万余骑兵到别处自立。猎骄靡自己另掌万余骑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国所有兵力。他接见 张骞 ,可是没有答应张骞的与汉结盟的要求。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汉的国势,又畏惧匈奴,乌孙不可能迁回故地。 猎骄靡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使节见识到西汉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单于 获知乌孙与汉朝建立了联系,企图攻打乌孙国。猎骄靡了解西汉当时正积极与西域各国建交,便请与汉朝联姻,寻求支援。于是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以宗室刘建之女 细君公主 下嫁猎骄靡。 与汉朝此前以宫女冒充公主送去和亲不同,江都公主是一位风姿绰约的正宗汉室公主,又称细君公主,原名刘细君。细君的父亲刘建是江都王刘非的儿子,刘非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时,刘非曾英勇参战,立下赫赫战功,镇守江都(今扬州)27年,是一位忠诚的皇室成员。刘非死后,刘建继承了江都王的爵位。刘建为所欲为,竟然图谋造反,私制玉玺、绶带、兵器、地图等。事情败露后,刘建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也受株连,被处以死刑。 当时,细君只有5岁,因此被赦免,并被接到皇宫中。做为罪臣的女儿,细君在宫中仍然享受到了皇室子女的待遇。她天赋过人,容貌出众,既擅长琴棋书画,也精于吟诗作赋,深受汉武帝怜爱。10年之后,细君已经长成一个善诗文、通音律、明世理、有气度的汉室公主。 汉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个大小王国几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乌孙国,比较强大,对匈奴虽然不抗拒,但也不以附属国的身份依附,而且也表示了愿意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乌孙王猎骄靡还向汉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马作为聘礼,求娶汉室公主,借此表示永结友好的愿望。 汉武帝对被迫的和亲一直持反对态度,但并不认为友好邻国的求亲也代表屈辱,因此对乌孙王的求亲非常高兴。考虑了一番,他决定让江都公主刘细君担当出塞和亲的重任。 对天潢贵胄、王室宗亲来说,塞外西域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蛮荒之地。正因为如此,汉武帝以前的历朝历代,大多以宫女冒充公主,嫁给藩王,不愿意宗室的血脉到塞外受苦。不知道为什么,汉武帝竟然真的要嫁一位公主给乌孙王。究竟是汉武帝不愿“滥竽充数”,失信于盟友,还是对细君的父亲谋反一事终究心有芥蒂呢?没有人知道。皇命不可违背,并不想远嫁塞外的江都公主没有抗争。她希望报答汉武帝刀下留情、养育自己的恩情,也愿意为国家及民族安宁的大局作出牺牲。 汉武帝见江都公主愿意与乌孙和亲,非常高兴,以厚礼相赠,送嫁时还亲自送出宫门,并派随从官员、乐队、工匠、侍女、护兵等数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浩浩荡荡离地送江都公主远赴乌孙。 经过一年多的行程,江都公主终于进入乌孙领地。和亲队伍受到了乌孙王猎骄靡的欢迎。已经年迈苍苍的乌孙王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同细君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封都公主为右夫人。 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联姻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子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 后来,在结婚数年后,细君公主未能生下儿女,而为左夫人的匈奴女产下一子,细君公主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细君公主心情苦闷之下,作《悲秋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悲歌后来传到京都长安。汉武帝看了这首诗,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似乎感受到了西域的寒冷,特地命人送貂裘给江都公主。 猎骄靡同时与汉及匈奴联姻,代表他只是跟汉建立外交关系,尚未决定与匈奴决裂。不久猎骄靡逝世,军须靡即位,细君公主随后在元封6年(前105年)病逝, 江都公主为汉朝与乌孙的友谊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可惜她早早殒命。汉武帝面对的,是刚刚打开的局面可能毁于一旦的危机。 就在汉武帝颇为烦恼的时候,乌孙王军须靡向汉朝提出了再派公主和亲的请求。 这无疑是一个示好的信号。为了维持与乌孙的关系,汉武帝决定答应军须靡,再选公主出嫁。汉武帝又把楚王之女 解忧公主 嫁给军须靡,维持联姻关系。 解忧是楚王刘戊的孙女。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楚王刘戊是其中的主谋之一,所以失败后家族遭到残酷的洗刷,只有极少数后代侥幸免死,算是留下了一点血脉。解忧出生时,距楚王刘戊自杀已有30多年,家族早已衰败。 解忧的身世和细君几乎相同,但解忧不像细君那样多愁善感。她从小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也很健康。黯淡的幼年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早早独立,成熟坚强得多。因此,对于被选定为和亲公主,解忧处之泰然,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汉武帝当即封刘解忧为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彩礼,派人护送公主上路。 19岁的解忧公主告别长安,来到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军须靡。 两位夫人谁更得宠,关系着乌孙与汉匈之间哪一国关系更亲近。解忧公主与左夫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 在开始的较量中,解忧公主落了下风。毕竟,风俗迥异,言语不通,解忧公主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为军须靡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乌孙日益亲近匈奴了。 危急关头,转机出现了。国王军须靡病危,自知将死,可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不能担当重任,于是立下遗嘱,让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再将王位还给他。 不久,军须靡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新乌孙王身宽体胖,被称为为肥王。按惯例,翁归靡继承了堂兄的两位妻子。与反应激烈的江都公主不同,解忧公主坦然接受了乌孙的风俗。既然不能反抗,坦然接受才是最好的选择,解忧公主是个聪明人。 翁归靡人长得胖,性格也随和开朗,与解忧公主非常合得来。而解忧公主也学会了乌孙语,习惯了乌孙的风俗习惯,渐渐进入了状态。这一回,解忧公主终于在乌孙站稳了脚跟。她为翁归靡生了5个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解忧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 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使者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素光后来也称为了乌孙国若呼翕侯的妻子。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随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叫冯嫽,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冯嫽虽然是卑微的侍女出身,却知书达礼,聪慧且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冯嫽到乌孙后,不久就被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相互支持,并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眼见乌孙偏向亲汉,匈奴人对在乌孙风光无限的解忧公主恨之入骨,开始仇视乌孙。在不断的施压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匈奴壶衍鞮单于开始趁汉昭帝新死,汉朝无暇估计西域的情况下率军进攻乌孙,要求翁归靡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 在解忧公主的鼓励下,翁归靡丝毫不打算向敌人妥协。为了抗击匈奴,解忧公主上书刚刚即位的汉宣帝,请求朝廷出兵共同征讨匈奴。负责辅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在请示汉宣帝后,出兵15万,分五路讨伐匈奴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到乌孙主持乌孙战局。 西汉军队给匈奴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匈奴人听说西汉大军迫近,根本没敢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趁汉军吸引了匈奴人全部注意力的时候,在常惠的主持下,乌孙王翁归靡率军队袭击了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壶衍鞮单于的叔父、兄弟、儿女、将领被斩杀、俘获无数,大匹牲畜也成了乌孙的财产。 为了报复,在汉朝撤军后,壶衍鞮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扑向乌孙,大肆掳掠一番而回。倒霉的是,回军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雪,生还者寥寥无几。其后,匈奴境内又爆发了天灾,再也没有外出掠夺的实力。乌孙、先零、乌桓三国趁机联合围攻匈奴,使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 至此,当年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成功实现了。 乌孙击败了强大的匈奴,这让解忧公主的威望在乌孙空前的高涨。翁归靡审时度势,立即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公主,进一步加深汉朝与乌孙的友谊。汉宣帝与大臣商议后,立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先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后。派遣浩浩荡荡的队伍护送公主下嫁。 然而,和亲队伍刚刚抵达敦煌,乌孙国内却传来噩耗:翁归靡病逝。 前乌孙王军须靡曾经留下遗嘱,而翁归靡的长子元贵靡还嫌年轻,又失去了父亲的支持,因此,乌孙贵族最终推举军须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泥靡做了新国王。泥靡为人狂悖暴戾,号称狂王,受母亲的影响亲近匈奴,对汉朝怀有敌意。 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刘相夫公主,取消了婚约。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遵从乌孙习俗,嫁给了泥靡。 泥靡不仅性格非常残暴凶狠,而且在乌孙倒行逆施,全国上下怨声载道。解忧公主虽然为泥靡生下儿子鸱(chī)靡,但两人一直不合,时常剑拔弩张。 在看到泥靡倒行逆施、众叛亲离的情况后,解忧公主决定寻找机会刺杀泥靡,以免自己多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她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泥靡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有人奉公主密令拔剑刺杀泥靡,可惜剑刺偏了,泥靡负伤逃走。至此,解忧公主与泥靡终于兵戎相见。 泥靡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解忧公主毫不惊慌,带领侍卫坚决抵抗。几个月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希望安抚泥靡,暗中支援解忧公主,以求和解。愚蠢的张翁没理解西域都护府派自己前来审案的含义,竟然大模大样地开审,宣布公主有罪,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愤怒的解忧公主立即秘密上书汉宣帝,陈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刺杀泥靡的原因和张翁的无礼侮辱。朝廷大怒,将张翁押回斩首,与张翁同去的副使因白白错过了杀死泥靡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乌孙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前乌孙王翁归靡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杀死泥靡,自立为国王,扬言匈奴将派兵平乱。乌孙国中亲匈奴派全部归附乌就屠,准备夺取整个乌孙国的控制权。他们与集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冯嫽挺身而出,利用丈夫以前与乌就屠交好的关系亲自去劝说乌就屠。她用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说服乌就屠,使他愿意退居小王,由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任大王。为此,汉宣帝特意召回冯燎,授予她使臣的身份,代表汉朝对元贵靡和乌就屠分别颁发印绶。汉朝与乌孙之间的战争被避免了,友好关系得以延续。但从此以后,乌孙国也被分成了大小两国,彼此间常常爆发利益冲突。 不久,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她的孙子星靡即位为乌孙大国王。星靡为人软弱无能,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公主留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她上书汉宣帝,说:“我已经老了,怀念生我养我的故乡,希望皇上准许我返回故乡,以使我的骸骨能埋葬在汉朝的土地上。”汉宣帝读过书信,想到解忧公主少小离家,嫁入异域,50余年历配3王,为了西汉的安宁含辛茹苦,不禁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公主。 公元前51年(汉甘露三年),年逾古稀的解忧公主带着孙子孙女回到了阔别了半个世纪的长安城。 离家时红颜如花,归来时银丝如雪,中原繁华依旧,儿女韶华已逝。汉宣帝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安置了这位功高盖世的大汉公主。解忧安度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在长安去世。 解忧公主的名气远不及后来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的功绩并不次于后两者。她识大体、顾大局,性格坚毅果敢,以其大义凛然之气和聪明才智,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谓女中巾帼。 正是因为解忧公主成功联合乌孙与汉朝夹击并大败匈奴主力,才使得汉朝边境在宣帝中期逐步得到安宁。 宣帝册封元贵靡为大 昆弥 ,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乌孙国最终成为西汉的属国。随后汉朝为大小昆弥划分地界与及人民,大昆弥六万余户,小昆弥四万余户,可是乌孙国人的心偏向小昆弥。 大昆弥 元贵靡 死后,子 星靡 继位, 懦弱无能 ,让西汉能够进一步控制乌孙。西汉先遣冯嫽率领百人前往乌孙镇抚星靡,又接纳都护韩宣的建议,赐乌孙高官大吏、大禄、大监 金印紫绶 ,以辅助星靡。之后都护韩宣提出罢黜星靡,汉元帝没有同意。 大、小 昆弥 之间矛盾不断。西汉成帝鸿嘉末(前18或前17年), 末振将 成为小昆弥,当时大昆弥 雌栗靡 很有威信,末振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杀雌栗靡。汉朝册封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为大昆弥,末振将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杀后,汉马上派兵杀死末振将太子番丘。末振将之弟卑爰疐率领八万人投靠康居,经常发兵攻打乌孙,企图吞并大、小昆弥的部众。最后被汉朝西域都护 孙建 领兵袭杀。 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国大、小昆弥并立,国家处于长期分裂,这种分裂状态一直持续数百年,直到5世纪初,乌孙被柔然所灭。 东汉以后,有关乌孙的史料相当缺少。东汉的 明帝 、 章帝 年间,乌孙国仍然由大小 昆弥 分治,国势衰弱,《汉书·西域传》:“两昆弥皆弱”。 魏晋南北朝时期,乌孙国与中原政权仍然保持联系。乌孙曾经向曹魏政权进贡,“无岁不奉朝贡”。 乌孙国国势久衰,先后遭到鲜卑首领 檀石槐 于147年-约167年间及拓跋首领 郁律 于318年等多次重创。乌孙可能并未因此南迁葱岭( 帕米尔高原 ),而是避居天山山中。 魏晋南北朝初年,原小昆弥境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悦般,西边大昆弥所统治的地方则仍为乌孙国。及至北魏一统北方,乌孙都有向中原政权进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其间,北方逐渐统一,北魏国势日益强盛。拓跋焘希望挑战柔然,经营西域。拓跋焘曾经在太延三年(437年),派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途经乌孙,受到乌孙王的礼待。 早在太延三年(437年)之前,蒙古高原的柔然曾经数次攻打乌孙国。柔然可能曾经与悦般联手,夹击乌孙,乌孙被迫西迁天山山中,时间可能是柔然君主社仑〔402年-410年〕或后来的 斛律 (410年-414年)在位其间。乌孙约在五世纪初至五世纪中叶南迁至葱岭。他们被塞人(Saka)所同化,不再独立成国,在史籍上消失。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乌孙」乌孙古道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