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国号,以下6个关于国号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国号 年号 帝号是什么意思?
国号、年号、帝号的意思分别是:
1、国号:
国号是国家称号。即行使国家主权的政权名。在古代,国号即朝代名。历代建国者的第一要务即确立国号。
2、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3、帝号:
帝号指的是皇帝的称号。
年号的使用规则:
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
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
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复辟政变者,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洪武皇帝、康熙皇帝等。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
国号是什么意思
国号: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当然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国号的由来
国号为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国号为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1、来自发迹地:无论是周朝以前由后人追记的国号,还是之后由开创者定的国号,都存在这种情况。如夏部落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周酋长姬发(即周武王)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为国号;后升为诸侯,仍以秦为国号;秦王嬴政灭六国称始皇帝,继续沿用秦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2、源于封爵名: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者爵名,历史上类似朝代最多。如隋的国号来自杨坚称帝前承袭其父杨忠的随国公之爵,随本为地名,在今湖北随县南。到杨坚称帝时,因随字从走,征兆国家政权不稳定,就改随为隋。而创建者爵位往往与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平定天下后便以“汉”为国号。三国时魏国创建者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儿子曹丕承袭爵位后建国,仍以魏为国号。 3、循谶语或文义:南朝齐的国号就是来自谶语,《南齐书·崔祖思传》载:“宋朝初议朝太祖(尚道成)为梁公,祖思启太祖曰: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之,从之。”元朝国号则源于文义,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遂由蒙改称为元。而清朝国号之所以为清,系因前朝为明朝,清又是五行属水,明属火,水克火。 4、按建国者姓氏:如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国家。南朝陈朝建立者陈霸先在梁末曾被封为陈王,建国时也以陈为国号(陈以陈王为国号而不是因姓陈)。 5、尊崇前朝沿用:历史上曾出现几个周朝,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礼,欲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续长久而沿用之,如宇文觉的北周,武则天改唐为周,后周太祖郭威自认是周朝王族姬姓后裔均属此类,后汉刘知远也认定自己是汉高祖刘邦后代而沿用汉为国号。凡此种种,无非是显示皇族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我国历朝历代有哪八种方法给国家起“国号”,有什么含义?
每个国家在建立第一件事就是选取国号那么历朝历代国号是如何确定的呢?纵观历史国号的确立规则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根据发迹的地方定国号。如宋就是是因其创建人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为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而来。
二、根据所封爵名(或继承的爵位)定国号。例如唐朝的国号是“唐”,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汉朝国号为汉,是因为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管辖巴蜀两地。
三、根据发迹地的特产定国号。这种命名法多见于少数民族政权,例如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镔铁之意,辽太祖的发迹地盛产镔铁,故该国第六代皇帝辽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辽。同时期的金太祖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坏,”金国发迹地盛产黄金,为显示其国比辽更坚强,便以金为国号。
四、根据谶(chèn)语或文义定国号。例如南朝齐的国号就是来自谶语。《南齐书·崔祖思传》:“初议朝太祖(尚道成)为梁公,祖思启太祖曰:'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之。从之”。元朝的国号则系源于文义,它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由蒙改称为元的。明朝国号“大明”出自《易经》,是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
五.、以姓氏确定国号,例如: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了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国家。
六、冒称前代亲戚以沿用其国号:例如西晋时,匈奴人刘渊自认为是汉朝刘氏的外甥,因此以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为国号。后汉的刘知远也认定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而沿用汉为国号。后周太祖郭威自认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后裔,便以周为国号。
七、因尊崇某前朝国家而沿用其国号:例如如宇文觉所建的周(史称北周)和武则天改唐为周。都是其建立者尊崇周礼、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续长久,故而寄予厚望。
八、以期望为年号:王莽篡汉时,以自己的“改革”是开一代新宇,使万象更新,便以新为国号。
古代国号是如何确定的
国号,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
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国号很早就有了,《史记·五帝本记》:“自皇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在奴隶制封建制时代,国号就是王朝(朝代)之号,亦即政权之号。综合考察我国古代历史,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是根据发迹的地方定国号。无论是周代以前的由后人追记的国号,或是周秦以后由开创者所定的国号,都存在这种情况。如《史记·五帝本纪》的《集解》中说:“号陶唐。”盖固其相继受封于限陶(今山东定陶县陶丘)唐(今河北省唐县境)而来。周的国号,也是来自其始祖活动过的周原。国号曰周”。秦汉以下历朝国号,很大部分也是这样。如秦为汉王,活动在巴、蜀、汉中一带而来;宋是因其创建人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为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而来。
二、是根据所封爵名定国号。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人的爵名,而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国号来自创建人杨坚称帝前曾承袭父杨忠的随国公之爵。随原为地名,在今湖北随县南。及杨坚称帝,因随字从是,训走,征兆国家政权不稳定,就改随为隋。
这种定国号的形式来自其创建人的爵位名称,而爵位往往又与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后,便以“汉”为国号。三国时魏国的实际创建者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先袭魏王爵位后建国,仍以魏为国号。历史上类似的朝代最多,如晋、刘宋、梁、高齐、北周、隋、唐及后梁等国。除汉高祖刘邦外,上述朝代的建立者大都是以迫使前代帝王“禅让”的方式交出政权的。
三、是根据发迹地的特产定国号。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建王朝名辽,辽意为镔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铁,即用以为号,取其坚也,象征国家政权如铁一样坚硬。
夏、商、周、秦、孙吴、后晋和宋等朝代均以其发迹地为国号。夏部落的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商酋长汤灭夏建国,以商为国号,后迁都于殷,又称殷商。周酋长姬发(即周武王)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都于镐,后期迁都于洛邑,故有西周和东周之分。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遂以秦为国号。后又升为诸侯,仍以秦为国号,秦王嬴政灭六国称始皇帝,继续沿用秦为国号。三国时的吴因在古吴国故地,遂以吴为国号,史称孙吴或东吴。后晋的建国者石敬塘的发迹地太原属古晋国,故在他降契丹之后,契丹扶持他建立的傀儡政权以晋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以发迹地之特产为国号的朝代多见于少数民族政权,如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镔铁之意,辽太祖的发迹地盛产镔铁,故该国第六代皇帝辽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辽。金太祖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坏,”为显示其国比辽更坚强,便以金为国号。清朝统治者是金人的后代,因为金国曾消灭了南宋,后金统治者为缓和与中原汉人的矛盾,特将后金改为清。
四、是根据谶语或文义定国号。南朝齐的国号就是来自谶语。《南齐书·崔祖思传》:“宋朝初议朝太祖(尚道成)为梁公,祖思启太祖曰:'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之。从之”。元朝的国号则系源于文义,它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由蒙改称为元的。
五.(四)以其他原因确定国号
以建国者姓氏为国号: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了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国家。南朝陈国的建立者陈霸先在梁末曾被封为陈王,建国时也以陈为国号。冒称前代亲戚以沿用其国号:西晋时,匈奴人刘渊自认为是汉朝刘氏的外甥,因此以汉(后世改为赵,史称前赵)为国号。后汉的刘知远也认定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而沿用汉为国号。后周太祖郭威自认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后裔,便以周为国号。因尊崇某前朝国家而沿用其国号: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周朝,其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礼、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续长久,故而寄予厚望。如宇文觉所建的周(史称北周)和武则天改唐为周均属此类。王莽标新立异,篡汉时,以为自己的“改革”是开一代新宇,使万象更新,便以新为国号。
中国历史上那些朝代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
国号是一个国家对外的称号,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朝代的国号对现在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多影响。
而国号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最初的封地或爵位封号,这是国号最主要的来源;二、以某政权或朝代的血统继承者,或精神继承者自居,这主要出现在汉代以后;三、家族姓氏,大一统王朝中不多,但是总的来说也还不少;四、来自于经典、或者五行等;
一、源自最初的封地
我国古代,这种来源的国号是最多的。
启建立国家以后,因为家族最先被封于夏地,以为夏后氏,因此以夏为国号;
商的国号源于汤家族最先被封于商地;周的国号,周这个字写起来像一个田字,源于他们的祖先后稷擅长农业,后代一直以农为本。同时也跟周部落迁居周原而强大有关。
秦的封号传说是因为取春秋二字各半,然而事实上,源于他们之前的封地是秦地。
汉的封号源于刘邦最初被项羽封于汉中,称汉王。刘邦建立国家以后,便以汉为国号。由于汉的强大,我们的主体民族便以汉命名。
三国之中,曹操被封为魏王,曹丕即位以后便以魏为国号;吴的国号来源于孙策和孙权最初被封为吴侯,所处之地为吴地;
隋朝国号来源于杨坚家族传承自北周的随国公;唐朝国号同样来源于李渊家族最初被封为唐国公。
宋代,因赵匡胤发迹于商丘,属于春秋时宋地;上位皇帝之前兼任归德军节度使,归德旧称宋州,因此赵匡胤就把国号定为宋。
二、国号继承
这种形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血缘上的继承。东汉刘秀出自舂陵侯刘买,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后裔,因此刘秀以汉成帝为皇考,表示自己西汉皇室血脉正统,因此继承了刘邦的汉国号。
东晋、南宋实际上也都是重建,但由于血脉出自前朝皇室,也同样继承了前朝的国号。
而这种继承有时也不太靠谱。蜀汉皇帝刘备自称出自中山靖王刘胜,所以建国后继承了“汉”的国号,然而他的汉室血脉一直受到质疑;匈奴刘渊建立国家后,以汉朝的外孙自居,同样继承“汉”的国号;后汉刘知远同样自认为刘邦的后裔,也建国号为汉,但已经完全无法证明。
后唐、南唐等更是将自己原来的姓氏去掉,改姓为李,便堂而皇之的以唐帝国的继承者。
朱元璋明的国号继承自韩山童和韩林儿的大小明王的称号,也算是一种继承。
三、家族姓氏、五行相克、立国长久、国学经典
实际上以家族姓氏为国号的情况并不太多。比较著名的有,南朝陈霸先重建梁朝丢弃的国家秩序后,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这也是唯一一个以自己战国时期,韩赵魏的祖先是晋国的属臣,晋国国君分别以韩、赵、魏地封给他们的先祖,他们的后世便以此为姓,后来建立国家的时候也以此为号。
而另一个比较有趣的国号来自于五行相克等情况。比如,皇太极为何以清为国号一直是一个谜,但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明为火,清左边为水,水克火;清右侧为月,与明的日相对。因此,皇太极以清为国号。
希望立国长久的主要是辽、金两国。契丹人建立国家的时候,希望给国家一种永久的寓意,而“辽”在契丹语中的意思是“镔铁”,而刚进入铁器时代的契丹人心中镔铁就相当于钢筋不坏的意思;女真人完颜家族建立国家的时候,为了克制辽朝,完颜阿骨打说,镔铁还会生锈而金才是永久不坏的,因此建立的国家便以金为国号。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号」国号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