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2024-12-23 13:41:02 百科达人 83阅读 回答者:宝百科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以下6个关于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因变量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是操作性定义?通俗说下如何下操作性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以下6个关于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因变量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是操作性定义?通俗说下
  • 如何下操作性定义
  •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 ?
  • 界定课题中的研究变量
  • 操作定义是什么?
  • 抽象的定义是什么
  • 请简单说下,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是操作性定义?通俗说下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想要研究的并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2、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操作性定义,是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事物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之分。如果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则实验是函数型实验。如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类别变量,则实验是因素型的。在心理学实验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要有一个有机体作为被试对刺激作反应。显然,这里刺激变量就是自变量。

    扩展资料

    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都是由各种变量构成的,当我们分析这些系统(或模型)时,可以选择研究其中一些变量对另一些变量的影响,那么我们选择的这些变量就称为自变量,而被影响的量就被称为因变量。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人体这个系统中,呼吸对于维持生命的影响,那么呼吸就是自变量,而生命维持的状态被认为是因变量。系统和模型可以是一个二元函数这么简单,也可以是整个社会这样庞杂。

    如何下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1] 

    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反映抽象定义内容的具体指标是研究是否客观可靠的条件。例如,“挫折感”的抽象定义为“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根据这一定义很难从科研中找到相应的测试内容,因为它不具体。如果研究人员把它规定为在某一具体情景中,如幼儿正在玩一个他十分喜爱的玩具的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或禁止继续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挫折感的反应。这样,一个抽象性定义就转变成了操作性定义。

    又例如,李伯特(Liebert)和巴隆(Baron)在对侵犯性行为研究中曾得到这样两种结果:一是“儿童观看暴力电视将促使其攻击行为增多”,二是“如果让儿童观看在实验室中攻击别人的3分钟短片后5分钟,儿童将可能按动按钮给隔壁房间的儿童施加疼痛的刺激”。从字面表述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表述更加有趣和普遍,但第二种表述可能会更精确一点,因为它比较确切地描述了做什么和结果发现什么,尽管第一种表述中包括了根据实际数据推理得到的结论。

    如果要研究它们,就必须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即把它们变成具体的和可测量的形式。所有的实证性研究都必须有测量,并且所有的测量都必须把一般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的行为指标。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 ?

    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扩展资料:

    好的操作性定义有以下特征:

    1、操作性定义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可直接操作的。

    2、操作性定义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

    3、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4、操作性定义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凡是能计数或计量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5、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既可以从操作入手,也可以从测量入手。

    判断一个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将这个定义向第三者描述,如果他表示理解这个变量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去操纵、测量,那么这个定义往往是个比较好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定义。

    在实际研究中,有些内容本身很难客观地观测,很难操作,我们往往只需对变量或概念追问一个“什么”的问题,便可判断这个变量或概念的可操作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作性定义

    界定课题中的研究变量

    界定课题中的研究变量 在确定教育科研课题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要做,这就是界定课题中的研究变量。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最容易忽略的一步,但也是最能影响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关键一步。虽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必须理解,且用到自己的研究实践中。 一、研究变量的涵义 在每一个研究课题的表述中,都有几个概念。这些概念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常量和变量。 常量是仅有一个不变值的概念,通俗解释就是理解起来没有歧义的概念,如北京市、海淀区、日坛中学、数学教学、小学生等等。这些概念,用不着解释,大家都明白,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与常量对应的概念是变量,即有一个以上值的概念,通俗解释,就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概念,如新时期、当代、厌学、课外阅读、心理健康、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学习、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等等。这些概念都比较模糊,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在研究变量中,有的是可以变化的,如新时期、当代、厌学;有的是可以操纵的,如合作学习、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有的是可以测量的,如课外阅读、心理健康、学习态度、创新精神。 例如“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常量包括“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变量是“课外阅读”,这是可以测量的变量。 二、研究变量的界定 研究变量的界定就是给研究变量下定义。下定义的目的就是要理解、弄明白这些概念的涵义。不理解、不弄明白这些概念的涵义,随便乱用,就会导致研究的错误,造成文不对题、偷换概念。例如:研究“挫折教育”,但采取的教育措施是让学生走着上香山,这就和“磨难教育”混淆了;研究“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后谈效果时却说“考试成绩提高了”。 这都是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造成的。研究变量有了明确的定义,就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思路明确清晰。要知道“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概念的涵义是不相同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学习负担”的内涵与外延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研究时一定要持严谨的态度,要“咬文嚼字”,这并不是鼓励“在概念里打阵地战”,鼓励“玩弄某些名词”,而是研究所必须。另外,由于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这也是之所以称为“变量”的原因),所以给变量下定义,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范围来理 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界定研究变量,包括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当然,首先是下抽象定义。变量的抽象定义是对变量共同本质的概括,其作用是揭示变量的内涵。中小学教师给自己课题中的研究变量下抽象定义,应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和教育部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如果实在查不到,一般应回避使用这些概念,另换别的概念。如果特别需要,也可自己尝试下定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文献资料,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变量的操作定义是用可感知和可测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作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没有操作定义,研究就不具体、不可操作,就只能停留在“浅谈”的层次上,缺少实践依据。例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在理解抽象定义的基础上,为了将其测量出来,根据克隆巴赫等人认为的态度是由知、情、行组成的观点,研究者用“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对学习的喜欢程度、出勤率、迟到早退的次数和时数、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作为其操作定义。变量的操作定义虽然可以借鉴文献资料中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研究。这既属于研究的设计阶段,也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可以变化的变量一般用在课题表述中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上,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是要明确划分和正确选择。如“一个任性儿童的个案调查”,对“任性”的界定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为了达到目的而同家长或其他入“较劲”,劲头大,持续力强,表现出很强的自我独立意识,主观性强,无论对错,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可以操纵的变量是研究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怎么操作。如“初一年级生物课不同实验程序的比较研究”,对“不同实验程序”的界定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中,对学生的听课和动手实验在程序上的不同安排。这里分两种程序:第一种是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新知识,然后另行安排学生实验课。这样学生学习新课的程序是听讲与实验分两步进行,称作“先听讲后实验”。第二种是教师课堂讲解与学生动手实验同时进行。学生的实验步骤与教师的讲课进程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的程序是边听讲,边动手实验和观察实物,称作“边听讲边实验”。 可以测量的变量是研究中要调查的问题和效果,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实际测量出来。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对“创新意识”下的抽象定义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研究者研究出的操作定义是创新意识的指标体系,包括好奇心:容易被未听到过或见到过的事所吸引、容易对新奇的问题发生兴趣、对别人没去过的地方想去、把能拆开的东西想拆开看、喜欢想一些新点子,即使是用不着也无所谓;探索兴趣:喜欢探究事物的根底、做感兴趣的事情常常废寝忘食,喜欢听变化多端和富有想像力的故事,有兴趣做这件事时眼神有光,面部兴奋;质疑欲望: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疑问,对“我不知道的事”比“我知道的事”更想知道,做完一件事后总爱想一想“要是……该怎么办?”常想从别入的谈话和行为中发现问题;求新求异意识:在讨论同一问题时能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解决,习惯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新想法,对自己学过的东西能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喜欢反向思维,对事物的看法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等。 教育实验中的三种变量 变量是随着条件、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又称因子或因素。 它是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1)消除。这就是在实验期间使无关变量不存在。为此,应设法使实验环境保持安静和稳定,避开外来的多余刺激,防止或减少来自学校内部、家长和社会对实验的干扰,防止被试在实验过程中途流失。对一些主要的、明显的无关变量应用这方法控制。(2)平衡。即使各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中无关变量总和保持相等,使实验结果在相同背景里显示出来。对一些无法消除的无关变量,如遗传素质、动机、情绪等,可用这方法控制。(3)抵消。即使顺序变量对于几种作业的影响彼此相等。例如,在研究记忆的实验里,有A、B两种材料要求被试学习。让第一组先学A,后学B,让第二组先学B,后学A。然后,把第一组学习A的效果和第二组学习A的效果的平均数作为A的总效果,把第一组学习B的效果和第二组学习B的效果的平均数作为学习B的总效果。这样,学习A和学习B的总效果所受到的顺序变量的影响是相同的,也就是互相抵消了。 如果在课题研究中能够对上述变量逐一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每一变量的操作原因、操作规范,必将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课题的圆满完成。 科研中的定义主要是界定变量的意义。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变量种类甚多,常见的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等。自变量是指用来预测的变量。因变量是指被预测的变量。无关变量应称之为“有关的无关变量”,不包括真正无关的无关变量,如儿童体重不会影响故事教学的效果。 1、概念性定义。概念性定义及广义性定义或抽象定义。它是对研究变量或指标的共同的本质的概括。例如,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能力”;将“兴趣”界定为“人对现实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特殊认识倾向”。概念性定义的优点是可以涵盖较多研究变量所属的特征,缺点是无法据以测量或操纵研究变量。 2、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度量的事物或行为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作出具体规定与说明。例如可以用智力测验得到的IQ分数代表儿童智力水平;用出勤率、迟到与早退次数与时数,以及上课听讲和作业完成情况,参加班级活动或学校活动等等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代表学生的学习态度。 操作性定义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定义的内容具体化。操作定义是用具体的事物、现象和方法来说名概念或变量,而不是采用概念或同义语来界定概念或变量。r> (2)以经验的方法下定义。可用以直接感知、变量的方法,对变量加以说明,而不是像抽象定义那样通过逻辑的方法。 (3)操作性定义着重变量的外延或过程。 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 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如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或者是不发达地区,是平原还是山区等要进行限制。 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 这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想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例如“山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研究”,对“研究性学习”要进行界定,因为对研究性学习有几种理解,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领域,二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是哪个方面应明确界定。如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对创新要进行定义。再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 给变量下定义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是研究科学性的体现,也是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抽象性定义:是指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研究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的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 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其抽象性定义为: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其操作性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同上) 关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人下的操作性定义为:智力正常(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点。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操作性定义)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例:上海市育才中学“学业成绩不良原因的个案研究”中将“学业成绩不良”定义为: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较差,并且在学习上难以取得进步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差”,一方面指学生各门功课总分远远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另一方面也指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主要课程中,有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需要补考。 例:天津教科院“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对“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的定义,就是参照托兰斯的研究,采用操作定义的方法,不去下抽象的定义,从可观测的操作上界定。“创造性思维”由4个品质组成,其定义为由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密性进行说明。“创造性个性”也由4种品质组成,其定义由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想像力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并都采用托兰斯的测量表来衡量。 一般来说,在研究中对关键概念和重要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如关于转化差生的研究,对“差生”要下操作性定义;关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对“创造能力”要下操作性定义;关于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对“日常行为习惯”要下操作性定义;关于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对“创新思维”要下操作性定义。关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与恩施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对“巴文化”既要下抽象性定义,也要下操作性定义。 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 条件描述法: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如自信心——学生对即将来临的期终考试可能获得分数的估计值。 指标描述法: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如青少年——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行为描述法:是对所解释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如巴耐特在研究儿童游戏时,对儿童在游戏时的“愉悦性”定义为:儿童在游戏时表现很兴奋;在游戏中表现精力充沛;在游戏中表达情绪;在游戏时又说又唱。对“幽默感“——儿童喜欢与其他儿童开玩笑;儿童善意地逗惹他人;儿童讲滑稽故事;儿童听到幽默故事时发笑;喜欢和周围人闹滑稽笑话。 好的操作性定义有如下特征: ①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可直接操作的; ②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 ③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④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凡是能计数或计量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⑤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既可以从操作入手,也可以从测量入手。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往往只需对变量或概念追问一个“什么”的问题,便可判断这个变量或概念的可操作性。 界定研究变量是研究从“概念化”过渡到“操作化”的桥梁,是研究设计的关键。

    操作定义是什么?

    操作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āo zuò,意思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含义很广泛。一般是指劳动;劳作; 或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

    《后汉书·梁鸿传》:“﹝ 孟光﹞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鸿 大喜曰:‘此真 梁鸿 妻也。能奉我矣!’”

    宋 李纲《题》诗:“儿童玉立形骨清,挈笠携筐助操作。”

    清 唐甄《潜书·权实》:“匠之於器,日夜操作,则手与器相习而无不如意。”

    清 周淑履《述怀》诗:“轧轧机杼声,漠漠空天雪,操作入中宵,十指皆皴裂。”

    组词介绍: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

    抽象的定义是什么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

    共同特征是指那些能把一类事物与他类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这些具有区分作用的特征又称本质特征。因此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所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不同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了。

    所谓的共同特征,是相对的,是指从某一个刻面看是共同的。比如,对于汽车和大米,从买卖的角度看都是商品,都有价格,这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而从其他方面来比较是,他们则是不同的。所以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