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郑和宝船动力是什么

2024-09-22 07:10:56 百科达人 59阅读 回答者:百科高手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郑和宝船,以下6个关于郑和宝船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明朝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在当时究竟有多强?郑和宝船有多大郑和率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郑和宝船,以下6个关于郑和宝船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
  • 明朝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在当时究竟有多强?
  • 郑和宝船有多大
  • 郑和率海上舰队曾七下西洋,其宝船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
  • 郑和的宝船实际长度到底多少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宝船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郑和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25.65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这么大的宝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而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4-5米.所以,如果宝船是从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话,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郑和宝船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中)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层通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明朝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在当时究竟有多强?

    “宝船”是郑和船队的统称,但同时又是郑和座舰的特称。

    古代中国的船舶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福船、广船和沙船。远洋水深浪大,按其适航性、浮性、抗沉性、快速性、耐波性的要求,长宽比小的尖底船优于平底船,船队最多的是福船和广船,而最主要的还是常见于闽、浙一带的福船类型。而郑和座舰应该是其中最大的、最雄伟、最华丽的一艘福船。

    福船的特点是“上页如衡,下侧如刀”,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强,破浪而行。福船艏尖艉宽,船尾以马蹄型结构封尾,两舷四层,廊柱挺立,雕花隔扇,阶梯起伏,布局协调。船身侧绘有半月水波纹,船尾有龙凤呈祥饰物。华丽而壮观,俨然如一座小型的帅府。

    郑和的宝船到底有多大?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44仗4尺那么长的大宝船?

    从郑和下西洋编队人员总数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主要船型为二千料海船(20仗长左右的福船),郑和七下西洋船队的舰船总数和人员总数有多重记载,虽不完全一致,但大体相当,即舰船总数在48-208艘之间,人员总数在27000-27800人之间。

    四川张箭先生认为:“从人数,船数,吨位之间的比例来看,郑和远航经常是2.7万多人,两百余艘船只,就按200艘算,每船才承载130余人,可在208艘船中,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宝船就有几十艘,而这么大的船每艘可乘载数千人,可见其人数、船数、吨位三者之间不太成比例。”

    而一艘超过30仗的大海船,据史料介绍,需要水手600人,一橹15-30人操作。如果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是200艘,显然2.7万人的是无法操作几十艘两大号宝船,外加其他各种船只。(按一艘2大号宝船600水手,400士兵计算)

    人数规模和船只吨位之间不成比例,说明了下西洋的宝船可以没有44仗那么大,但是这并不代表当时的造船水平达不到。

    从古代造船史来分析,唐、宋、元以来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经过唐代的十八仗海船,到宋代的三世来仗神舟,到元末时有12帆,水手600人记录。那么,明朝存在40多仗的巨船,以当时的明朝国力和技术水平来看,是可以实现的。

    技术上虽然能够实现,但并不代表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就真的存在44仗长的大宝船。四十四仗长,阔一十八仗,合138米长,56米宽,大大超过奉天殿和棱思殿(明成祖陵墓)的体量,从封建宗法礼仪上讲,如果郑和的座舰有这么多,已经是僭越之罪了。因为开头我们说了,福船是一艘一体成型的建筑,作为宦官的郑和,如能享用,显然有违法统。

    从明代史籍插图分析,天妃经卷首插图现实郑和下西洋船队雄姿,图中的船型和《武备志》“郑和航海图”中记载船型,当是下西洋的主要船型,却均不是九桅的大号宝船,而是六桅二千料海船型宝船或更小的海船,总之,这两幅下西洋文献插图可以证明二千料海船型是当时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型。

    那么大号宝船也就是长44仗4尺的那艘巨舰存在么?

    答案是,存在的,只是并不是郑和下西洋中郑和的座舰,而是停在南京江域供皇帝视察的御用宝船,并不随郑和下西洋。

    郑和宝船有多大

    郑和宝船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着)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郑和率海上舰队曾七下西洋,其宝船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

    郑和,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率海上舰队曾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那么,有如此航海经历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光看数据,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不太能理解。明朝一丈等于3.2米,郑和宝船中的“大者”长度为140米左右,“中者”为118米左右。这个数据最早出自参与下西洋的马欢在回国之后所写的《瀛涯胜览》。

    我们来对比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木制战舰,比如巨型战舰西班牙的“圣三位一体号”和法国的“瓦尔密号”。这两者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沉重的船体,虽然他们都有先进的帆索系统,但是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行动缓慢。船身较大的“瓦尔密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将其拖到合适的炮位。虽然郑和宝船不像这两艘战舰一样携带了大量火炮,但考虑到宝船两倍以上的船长,重量也必然会超过“圣三位一体号”和 “瓦尔密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蒸汽机出现后,可以让更大体积的木制船航行在海上,但是作为近代船长记录的保持者,英国皇家海军的“沃登爵士号”受制于木质材料的强度,船长也止步于85米。直到后来金属船壳的出现,才能让船只的长度突破百米。

    首先,船只做得越大,意味着船的重量越重,但是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有限的风力推动巨大的船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通过减少某些结构让船体减重,又会降低船身的强度,是不可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的。

    有了这些作为考证,想要确定郑和宝船的大小,就必须先确定郑和宝船究竟属于哪一种类。这里有两个重要的线索: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地太仓,以及在太仓宝船建造遗址中发现的舵杆。

    早在宋代,太仓就成为中国重要的造船业基地。在元朝,伴随着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海上漕运,太仓一跃成为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造船业中心。因此,明朝将太仓选为下西洋船只建造的中心。

    在太仓地区生产的海船,主要是向北沿海岸运输漕粮的沙船。这种船有一个特点:它们的平底结构使沙船吃水更浅,有助于在近海岸地区使用,但是这种船只的结构抗浪能力较差。因为这个巨大缺陷,沙船无法成为郑和下西洋的选择。这一点从太仓宝船建造遗址出土的舵杆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由于太仓出土的宝船船舵并不完整,而且随着船只的增大和航线的情况,船舵的大小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比例变化。太仓宝船建造遗址出土的船舵长11米,它所属的船长应该在40米左右,因此很有可能,郑和宝船的船体长度实际上是在45米至50米之间。

    郑和的宝船实际长度到底多少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这么大的宝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而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4-5米。所以,如果宝船是从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话,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 明代朱棣以后,实行海禁令“片帆不得下海”宝船厂因此废止,而常年弃之不用的船坞会渐渐被泥沙填平,推测宝船厂的干船坞就是如此变浅的。 大型平底船照样远洋航行但是按照常理,平底船吃水浅,只能在风平浪静的内河航行,却如何能经受住远洋航行中的狂风大浪呢? 明代《三才图志》中就曾提到平底船不能出海。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之际,中国船舶协会制造了一艘尖底的宝船模型,似乎为宝船的船型下了一个定论。此后全国各地也都以此为模本翻造宝船模型。今天,在南京市郑和公园、阅江楼、静海寺等处的宝船模型也都是尖底的。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在清末实业家张謇的大达轮船公司中工作过的海运老船工李元稹曾经告诉杨老,当年有一种和宝船差不多宽的平底大木船专门用来下海,他们把这种船叫“随风相送”。和尖底船比起来,大号平底船有着许多优点,它做工相对简单,又可以放置更多货物,而且吃水浅,水深水浅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风。这些特点与在南京造宝船的自然条件都非常契合。 众所周知,宝船的技术废止已久,清末的工人不可能知道明代的造船工艺。明代中后期战舰是装备大发贡1门和佛朗机6门的福船,据武备志记载因为发射仿制西方前膛炮大发贡船体会开裂(实际上东西方舷炮造成船体断裂是正常现象,明代初年水师装备的是较小的碗口铳和盏口铳所以船体不会断裂,明末清初的舰炮已经变成了红夷炮)。明末清初郑成功水师和清朝初年水师都是大型福船的一种的赶缯船和双篷船。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主力水师是装炮25门的同安梭船。而装炮20~30门的红单船是广船型。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郑和宝船」郑和宝船动力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