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相州之战

2024-09-21 17:41:55 百科达人 118阅读 回答者:小白菜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相州,以下6个关于相州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想知道: 中国 古代的相州 在哪相州的简介隋朝相州窑,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相州,以下6个关于相州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 想知道: 中国 古代的相州 在哪
  • 相州的简介
  • 隋朝相州窑,是现在的那个省份?
  •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相州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

    相州是古代州名,北魏置,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安阳市与河北省临漳县一带。

    临漳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

    总面积752平方公里,辖7个镇、7个乡。临漳古时称邺,是建安文学发祥地,佛教文化繁荣地,都城建设肇始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铜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历史沿革

    古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任命西门豹为邺县令。此后的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是魏郡首府。

    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政权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有“六朝故都”之称。

    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北魏天兴四年(401年)夏四月,北魏撤销邺行台,以所辖6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相州(取商第十二代帝王河亶甲居相之义为州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治所仍在邺城。

    孝武帝(元脩)永熙三年(534年)冬十月,高欢至洛阳,因孝武帝西去长安(称西魏),遂立清河王亶世子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改元天平。高欢以洛阳久经战乱,决议迁都于邺,改相州为司州,史称东魏,都邺16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相州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河南省安阳市。相州,古代州名。北魏置,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安阳市与河北省临漳县一带。

    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

    安阳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西部为太行山;中、东部平原。最高点在林州市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点在内黄县,海拔仅50米。山地、丘陵、平原、陂洼多种地貌类型,构成复杂的地表形态。

    安阳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但酷寒暑热,旱涝交替。

    安阳市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由于安阳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所以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为枯水期。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区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相州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相州,古代州名。北魏置,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安阳市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 永熙三年(534年)冬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亶世子元善见(时年11岁)为帝,改元天平,从洛阳迁都于邺,改相州为司州。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灭东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城,司州为都畿。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北周破邺灭北齐,杨坚焚毁邺城,邺民全迁安阳,州治移往安阳。隋以前州治在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隋以后州治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

    想知道: 中国 古代的相州 在哪

    相州,古州名,即今安阳。北魏置,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州治在邺城(在今安阳市近郊,临漳县西)。 永熙三年(534年)冬十月,高欢立清河王子善(时年11岁)为帝,改元天平,从洛阳迁都于邺,改相州为司州。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欢次子)灭东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城,司州为都畿。 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周军破邺灭齐。周以司州为相州。

    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时说“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对于相州既无注释,又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与抗金名将岳飞的家乡“相州汤阴”的“相州”是否为同一个地方呢?

    隋朝以前的相州在邺城(即旧邺城,在今临漳县西南,安阳市北)。

    古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任命西门豹为邺县令。此后的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是魏郡首府。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有“六朝故都”之称。

    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北魏天兴四年(401年)夏四月,北魏撤销邺行台,以所辖6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相州(取商代第十二代帝王河亶甲居相之义为州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治所仍在邺城。孝武帝(元脩)永熙三年(534年)冬十月,高欢至洛阳,因孝武帝西去长安(称西魏),遂立清河王亶世子善见为帝(即孝静帝),改元天平。高欢以洛阳久经战乱,决议迁都于邺,改相州为司州,史称东魏,都邺16年。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城。北齐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北周军队破邺灭齐,北周以邺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

    而隋朝以后的相州在安阳古城(即新邺城,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区西郊)。

    北周灭北齐攻克邺都后,周武帝惊服于邺都的建制的壮丽,为崇尚节俭,下令拆毁邺城宫殿建筑,将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迁至安阳城,治所在今安阳市龙安区龙泉村。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尉迟炯拥兵邺城反叛,杨坚将其镇压后,将邺城付之一炬,下令将居民南迁40里,以安阳为相州治所,故安阳有邺城之称。

    隋代仍称安阳相州,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又分置相县,治所在今安阳北关一带。大业三年(607年)废相县入安阳县。唐承隋制,安阳为相州邺郡属县,治所在安阳。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史朝义所属节度使薛嵩降唐。唐以相、卫、邢、贝、磁等六州置昭义军,薛嵩为节度使,治所仍在安阳。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置彰德军于相州,增辖澶、卫二州之地。宋代地理志仍称相州、邺郡、彰德军。建炎二年(1128年)九月,东京留守统制薛广于相州战死,知州赵不试城破自杀。安阳即为金兵所据。天会七年(1129年)金只置彰德军节度,不再用相州、邺郡的旧名称。此后各代地方区划亦不再用相州这一名称。

    综上所述,北魏时期以制造军刀著称的相州应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一带),直至东魏时(534~549年),相州牵口水冶(用水鼓炉冶铁)仍全国闻名。而抗金名将岳飞的家乡相州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市老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隋大业元年(605),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又分置相县,治所在(今安阳北关区一带。)大业三年(607年)废相县入安阳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相州隶属河北西路.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史朝义所属节度使薛嵩降唐。唐以相、卫、邢、贝、磁等六州置昭义军,薛嵩为节度使,治所仍在安阳。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置彰德军于相州,增辖澶、卫二州之地。

    宋代地理志仍称相州、邺郡、彰德军。

    建炎二年(1128年)九月,东京留守统制薛广于相州战死,知州赵不试城破自杀。安阳即为金兵所据。天会七年(1129年)金只置彰德军节度,不再用相州、邺郡的旧名称。63年后金明昌三年(1192年)始以军升为府,仍以军名彰德为府名。当时辖县有四,安阳、林虑、汤阴、临漳。以后均称府。元、明、清、各代地方区划亦不再用相州这一名称。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相州,邺郡。望。开元户七万八千。乡一百五十一。元和户三万九千。乡二十九。

    《禹贡》冀州之域。又为殷盘庚所都,曰殷墟,项羽与章邯盟於洹水南殷墟是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魏文侯使西门豹守邺是也。秦兼天下,为上党、邯郸二郡之地。汉高帝分置魏郡,理邺。後汉末,冀州理之,韩馥为冀州牧,居邺。其後袁绍、曹操因之。建安十七年,册命操为魏公,居邺。黄初二年,以广平、阳平、魏三郡为“三魏”,长安、谯、许、邺、洛阳为“五都”。石季龙自襄国徙都之,仍改太守为魏尹。慕容隽平冉闵,又自蓟徙都之,仍置司隶校尉。

    苻坚平邺,以王猛为冀州牧,镇邺。後魏孝文帝於邺立相州。初,孝文帝幸邺,访立州名,尚书崔光对曰:“昔河?甲居相。圣皇天命所相,宜曰相州。”孝文帝从之,盖取内黄东南故殷王河?甲居相所筑之城为名也。至东魏孝静帝又都邺城,高齐受禅,仍都於邺,改魏尹为清都尹。周武帝平齐,复改为相州。大象二年,自故邺城移相州於安阳城,即今州理是也。隋大业三年,改相州为魏郡。武德元年,复为相州。後或为总管,或为都督。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四里。南北一百六十九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四十里。西南至东都五百八十里。北至?慈州六十五里。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东取临?县北至邢州二百六十五里。东至魏州二百一十里。西至潞州三百五十里。东南至滑州一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纱,凤翮席,胡粉,知母。赋:绵,绢,丝。

    管县十:安阳,邺,成安,内黄,尧城,洹水,临漳,临河,汤阴,林虑。

    安阳县,紧。郭下。本七国时魏宁新中邑,秦昭襄王拔之,改名安阳。汉初废,以其地属汤阴县。晋於今理西南三里置安阳县,属魏郡,後魏并入汤阴。隋开皇十年置安阳县,属相州。皇朝因之。

    韩陵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东魏丞相高欢破尔朱兆众於此山。

    洹水,西南自林虑县界流入。虑,音闾。

    邺县,紧。二。南至州四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晋以怀帝讳,改邺为临漳县,石季龙徙都之,复改为邺县。冉闵及慕容隽洎东魏、高齐并都於此,其县名直至隋氏不改,皇朝因之。浊漳水,在县北五里。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以富魏之河内。後史起为邺令,又引漳水溉邺,人歌之曰:“邺有贤令,号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泻卤生稻粱。”今天谷井堰,即其遗址也。

    故邺城,县东五十步。本春秋时齐桓公所筑,自汉至高齐,魏郡邺县并理之。

    今按魏武帝受封於此,至文帝受禅,呼此为邺都。

    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

    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成安县,上。四。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斥丘县地,属魏郡。土地斥卤,故曰斤丘。其地旧属邺县,高齐文宣帝分邺县置成安县,属清都尹。周平齐,属魏郡。隋开皇三年,改属相州。皇朝因之。

    浊漳水,西自滏阳县界流入。

    斥丘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本春秋时乾侯邑,汉以为斥丘县。《左传》曰:“公如晋次於乾侯。”

    内黄县,紧。三。西北至州八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河以北为内,南为外,故此有内黄,陈留有外黄。後魏省,隋开皇六年重置内黄县,属相州。武德二年,於黎阳县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州,县属相州。

    荡水,南去县七里。

    黄泽,在县西北五里。

    故殷城,在县东南十里。殷王河?甲居相,因筑此城。

    永济渠,本名白渠,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一名御河,北去县二百步。

    尧城县上。西至州四十里。本汉内黄县地,晋於此置长乐县,高齐省长乐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年,分临漳洹水二县於此重置长乐县,十八年改为尧城,因所理尧城为名也。

    洹水,在县北四里。

    丹朱墓,在县东一里。

    洹水县,上。三。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内黄县地,晋於此置长乐县,属魏郡。後魏省,孝文帝复置长乐县,高齐省入临漳县。周武帝分临漳置洹水县,因洹水流入,即以为名,属魏郡。隋开皇三年割属相州,皇朝因之。

    洹水,西自尧城县界流入。

    鸬鹚陂,在县西南五里。周回八十里,蒲鱼之利,州境所资。

    永济渠,西去县二里。

    临漳县,上。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邺县地,东魏孝静帝分邺县之地,於邺城中置临漳县。周武帝平齐,自邺城移临漳县於今理,属魏郡。隋开皇三年,改属相州。皇朝因之。

    东山池,在县西南十五里。东魏相高澄所筑,引万金渠水为池,作游赏处。

    鸬鹚陂,在县东南三十里。与洹水县同利。

    袁绍墓,在县西北十六里。

    临河县,上。二。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黎阳县地,隋开皇六年分置临河县,属卫州。其城本春秋时卫新筑城,十六年改属黎州,大业二年又改属卫州。

    武德二年,重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黎州,以县属相州。

    黄河,南去县五里。

    汤阴县,上。二。北至州四十里。本七国时魏汤阴邑也,汉以为县,属河内郡,县有荡水,因取名焉。晋属魏郡,後魏省。隋开皇六年重置汤阴县,属相州,十六年改属黎州。武德四年,分安阳置汤源县,属卫州,六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改为汤阴,从汉旧名。

    荡水,西去县三十五里。

    牖里,一名?里,在县北九里。纣拘西伯之所也。

    林虑县,上。一。东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隆虑县,属河内郡,以隆虑山在北,因以为名。後避殇帝讳,改曰林虑,属朝歌郡。晋属汲郡。後魏太武帝省入邺县,文帝立,复属魏郡。周武帝置林虑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相州。武德二年又置岩州,五年废,县又属相州。

    林虑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多铁,县有铁官。南接太行,北连恒岳。

    相州的简介

    隋朝以前的相州治所邺城(即旧邺城,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一带,安阳市北)古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任命西门豹为邺县令。此后的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是魏郡首府。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政权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有“六朝故都”之称。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北魏天兴四年(401年)夏四月,北魏撤销邺行台,以所辖6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相州(取商代第十二代帝王河亶甲居相之义为州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治所仍在邺城。孝武帝(元脩)永熙三年(534年)冬十月,高欢至洛阳,因孝武帝西去长安(称西魏),遂立清河王亶世子善见为帝(即孝静帝),改元天平。高欢以洛阳久经战乱,决议迁都于邺,改相州为司州,史称东魏,都邺16年。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城(今临漳县邺南城)。北齐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北周军队破邺灭齐,北周以邺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隋朝以后的相州治所安阳(即新邺城,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区西郊)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安阳县划入邺县,自此安阳县并入邺县直到590年(重置安阳县)共56年时间。北周灭北齐攻克邺都后,周武帝惊服于邺都的建制的壮丽,为崇尚节俭,下令拆毁邺城宫殿建筑,将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迁至安阳城,治所在今安阳市龙安区龙泉村。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代仍称安阳相州,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又分置相县,治所在今安阳北关一带。大业三年(607年)废相县入安阳县。唐承隋制,安阳为相州邺郡属县,治所在安阳。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置彰德军于相州,增辖澶、卫二州之地。宋代地理志仍称相州、邺郡、彰德军。天会七年(1129年)金只置彰德军节度,不再用相州、邺郡的旧名称。此后各代地方区划亦不再用相州这一名称。

    隋朝相州窑,是现在的那个省份?

    河南省北部的安阳,隋唐时称相州。公元580年,杨坚将安阳改称相州。窑以地名,故安阳市发现的隋代瓷窑址,又称“相州窑”。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相州」相州之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