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巴国,以下6个关于巴国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巴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他属于哪个朝代?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巴人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那么,巴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它属于哪个朝代呢?
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大约有800年的历史。
巴国一般位于今天的湖北、四川、贵州一带地方。商朝时期,巴国被称为“巴奠(甸)”,当时巴奠(甸)要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巴人因为不甘于商朝的压迫,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参与了周武王伐纣。 西周建立后,于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爵位为子爵,因而称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所以,巴国应该算是西周初期建立的。
巴国建立后一直与西周王室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春秋之前,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期,在楚国崛起后,巴开始受到楚国的控制,但是,巴国人不愿意受人挟持,一有机会便会反楚。到了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巴国举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立国。到了战国中叶以后,楚国开始向巴国大举进攻,不断向西进逼。巴国步步败退,接连丧失了大片领土。
巴国联合苴国,于在公元前318年灭掉了充国,但随即便被蜀国击败。苴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和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苴国。秦国与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苴、蜀两国,还顺手灭掉了巴国,设置了巴郡。
综合来看,我认为,巴国应该属于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巴国的疆域包含哪些地方?
巴国的字面意思是大蛇国,又叫巴子国,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古国,国都是重庆渝中,疆域包含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等地。
巴国创建于先夏时期,成为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在周武王时又被封为子国。
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巴国的地区介绍
1、巴国是现在的四川、湖北部分地区。巴人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建立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800多年历史。 2、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宋代史学家罗泌《路史·后记》卷一记载:“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 3、据考古发掘,巴国地区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湖北、四川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巴国概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巴蜀现指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巴人于夏朝时建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四川盆地东部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巴国的都城为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子爵,巴人于夏朝时建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始于西周时期,也是诸夏之一。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征讨楚国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楚国女子而分裂出充国。
扩展资料
巴蜀文化又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巴国是商朝时期建立的吗?
之前我追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追了很久,我被里面富大龙老师扮演的秦惠文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记得里面有一集提到了秦国征伐巴蜀,这一举措为后来秦昭襄王战胜赵国奠定了基础。
巴蜀也就是巴国,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影响到长平战争的结果呢?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巴国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灭亡于战国秦惠文王时期,一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它有“天下粮仓”之称。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里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巴国地区的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巴国的先民们世世代代在湖北、四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巴人于夏朝时建立巴国,国都最初在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至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
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进入战国时期以后,巴国的疆域辽阔,概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
及至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在张仪的强烈要求和芈八子的支持下,秦惠文王派兵攻下巴国,在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筑城,设置巴郡,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自此,约有800年历史的巴国灭亡。
巴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历史悠久,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有几个朝代能比得上它。它的文明也很灿烂,对于现代学者研究大溪文化很有帮助。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它的存在有很重要的意义。
除了巴国,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小国,它们或许名气很小,但是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的巴国,原来竟起源于陕西?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101 商伐巴髳 文/图/辑|寒山忆雪 上节说到,商王国西征汾河盆地后,由令多子族与犬族联合伐周,迫使豳地的周国重新臣服于商,并迎娶了周人的公主,甲骨卜辞称之为「妇周」。 解除了汾渭盆地的威胁之后,商王国又解决了周边小国的零星叛乱。 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武丁中后期的某一年内,商王国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平定了六个方国的叛乱。这六个方国分别是龙方、巴方、夷方、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下厃。 龙方又被称作羌龙,是晋陕高原戎狄部族的一支。 商族人对四周方国的称谓,除了某某方以外,对晋陕地区的古戎狄人,甚至包括不愿意臣服商族人的夏族人(东羌后裔),还有另外一个称谓,「羌」。 「羌」的族群概念在后世逐渐缩小。商朝时,羌人的东沿可以到关中中部和山西中部一带,到了西周春秋,就退缩到陇山以西,到了秦汉时期,羌人的东沿更是向西南退缩到了陇南山区和河湟之地。 至于商朝中期的龙方,具体在什么位置,目前还难以考证。大概的说,应该在晋陕高原的边缘、靠近商王国领土的地区,比如陕北高原南部、晋中地区东南部一带。 巴方就是后世的巴蜀两国中的巴国。 巴国在战国时期,领地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和三峡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东部、重庆和湖北西部一带。但在春秋时期,巴国还在汉水中上游,现在的陕南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一带,它还曾经与楚国一同争夺现在湖北西北部的庸国。 不过在商朝时期,巴方很可能不在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而是分布在秦岭以北、关中盆地的中南部。因为如果当时的巴方在秦岭以南的话,因秦岭的阻隔,巴方对商王国根本无法构成威胁,也就不会导致商国远征巴方。 夷方,通常来说都是指山东南部沂沭河谷的夷人方国。但武丁时期的夷方,在甲骨卜辞中,与通常所提到的夷方的夷字,写法并不一样。因此也产生了一种观点,认为武丁时期的夷方,并不是山东南部的夷方,而是位于晋东南的上党高原的另一个方国。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这一时期,商王国的战略重点在西北不在东南。从后世商王国与夷方的战争来看,夷方也是一个强大的部族,商王国不可能同时对东南的夷方和西北的戎狄开战。 但是武丁中期,商王国的国力达到鼎盛,考古和甲骨卜辞显示,这个时期的商王国层多面作战,比如在对西北戎狄中的土方、鬼方发起总反攻的前后,还征伐江汉地区的虎方等诸蛮。既然对苗蛮和戎狄可以两线作战,又凭什么不能再收拾完关中地区的周国之后,对山东南部的夷方发起战争呢?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武丁时期的这个特殊写法的「夷方」,究竟在上党高原还是在沂沭河谷,暂时无法下结论,我们后文继续分析。 髳方就是后世「牧誓八国」中的髳国,和巴国一起参与周国伐商的战争。 髳方在晚商和西周时期,位于现在的晋西南与豫西的交界处,也就是古虞国的领地陕原盆地内。具体的位置,在现在的中条山南麓、山西平陆县一带,与古虞国位置相邻,濒临黄河。 进入西周后,髳方又被称作髳戎、茅戎、贸戎,一直延续到东周时期,还曾与周王室爆发战争,打败了周王的军队。茅戎大概消失于春秋时期,被哪个国家吞并,史书并没有记载,大概率是被晋国吞并。髳方消失后,它的国名仍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今天平陆县南的黄河渡口,历史上著名的茅津渡,它的名字就来自于髳方。 □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的位置,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与曾地相邻。这个曾地,位于现在的湖北随枣走廊一带。西周灭商后,把姬姓南宫氏分封到曾地,建立曾国,后来又改称为随国。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发掘于曾国的国君曾国国君南宫乙的墓中。 下厃大体上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北部的宿州一带,靠近商国诸侯攸国。下厃仅在甲骨卜辞中有记载,史书中没有记载,我们暂时也无法考证下厃的后裔族群。 商国最早征讨的是龙方。伐龙方的军队由大将「臿」率领,战争于当年的三月开始,五月结束。战败的龙方臣服于商国,成为商的藩属。 征服龙方之后,商军紧接着对巴方开战。征伐巴方的前军是商朝诸侯国沚方的军队,后续的商军则由著名的女将军妇好率领。战争从五月开始,九月结束。战败的巴国并没有臣服于商国,而是举族迁离故土,穿越数百里的秦岭,进入汉中盆地或者安康盆地一带。 与征伐巴方同时,商军也对夷方开战。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征伐夷方的商军都为步兵,没有车兵,前军为商朝诸侯告国的军队,后续的商军则由商王武丁亲自率领,而且武丁之妃、女将军妇好也在其中。战争于五六月打响,七月,商军打败夷方,俘虏了夷方的首领,甲骨卜辞称之为「见夷」。 妇好同时征伐巴方和夷方,五六月在夷方作战,紧接着到巴方作战,从这一点可以推断,武丁时期的这个特殊写法的夷方,位于西北一带,而非东南。妇好率军向巴方进发的同时,顺道配合商王武丁打败夷方。如果夷方位于沂沭河谷,妇好从殷都出发前往关中的巴方,显然与沂沭河谷的夷方并不顺道。 讨伐龙、巴、夷三个方国的战争,集中在三月到九月之间,而讨伐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下厃三个方国,则要集中到年底时期。 讨伐髳方、□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的战争几乎同时进行,历时半年有余。 髳方控制着运城盆地与崤函通道之间的黄河渡口,它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的郑洛地区与关中的联系通道,随时会受到威胁。 后世春秋时期,秦国占据关中,晋国控制崤函走廊,秦国因此始祖被秦国压制在崤山以西。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国在自身没有控制崤函走廊的情况下,趁晋国国君新丧,穿越崤函走廊偷袭郑国,结果再回师的路上,被晋军拦截于崤山,在崤山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因此,平定髳方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与关中的的通道彻底打通。 而□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处在随枣走廊中,临近商国的曾地,它的叛乱意味着商王国南方的青铜之路——「金道锡行」被截断,或者说至少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平定□方(中字竖的左边加一竖撇),也意味着商王国开始重新疏通随枣走廊的青铜之路。 讨伐下厃的战争,到当年的十一月才开始。商国为此筹划了一年,从征讨龙方前的年初一二月份,商国就开始征兵,甲骨卜辞称之为「登人」。十一月,商王国武丁亲征,以大将望乘为前军,最终打败下厃,令下厃臣服。 在后世,武丁的孙子「冯辛」时代,下厃又一次叛离商朝,并再一次被商国打败并臣服,不过那是后话了。 至少在武丁时期,下厃乖乖的成为了商朝的藩属。到此时,商国基本上解决了与王畿相邻地区一些方国的叛乱,清除了近处的威胁,可以腾出手来,远征晋陕高原对商国威胁更大的戎狄部族。 我们在前文中说过,商王对戎狄部族的总反攻,犹如后世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总反攻。 那么,这场商朝版「反击匈奴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巴国」巴国城附近空调维修电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