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

2024-09-21 12:32:35 百科达人 178阅读 回答者:53kaifa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下6个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下6个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二年级?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除了泼水节,至少两个)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1、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酥油花灯节,藏语称“美多却杰”,其间还要由寺院举办跳神等歌舞活动。跳神者身穿绣袍,脸戴面具,在藏式喇叭、唢呐、牛皮鼓和锣鼓的伴奏下,边舞边歌,以示欢庆。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为了庆祝释迦牟尼与其他教派辩论的胜利,在藏区各大寺院都要举行油塑艺术展览,即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的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藏族称之为“甘丹昂曲”,为传统的宗教节日。

    4、拉祜族的月亮节

    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

    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赕佛内容,地点改在寨内奘房。由佛爷在奘房挂上一幅绘有月亮图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设供桌、香炉、蜡台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菠萝等供品供佛,点香燃烛、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

    赕佛后,便到寨内活动。老人齐聚喝酒烤茶;年轻人云集歌场跳芦笙摆舞、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的历史渊源者就获得歌手称号。

    5、苗族的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川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5月初举行。

    四川的兴文县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扩展资料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

    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

    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

    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

    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我国共有55个主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

    其中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

    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

    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是其民族的文化传承,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民族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大家常常听到的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1、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今天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

    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4、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5、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6、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二年级?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非常多,例如白节、祖鲁节、泼水节、关门节、陀螺姐、花朝节等等。少数民族一般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除了主体民族之外的,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拥有各自的文化、历史、语言、服饰等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体: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多的,单单就一个少数名族就有好几个传统节日,例如蒙古族的白节、祖鲁节、祭敖包、马奶节,傣族的泼水节、关门节,壮族的陀螺节、花朝节等等。

    少数民族大多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除了主体民族之外,人口占比比较少的民族,一般既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它们有各自的文化、语言、历史、服饰等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设立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条例。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除了泼水节,至少两个)

    1、三月三歌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

    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2、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3、僳僳族的刀杆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4、仫佬族的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又称坡节、坡会。

    坡会又称后生节。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

    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5、藏族的采花节

    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

    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飓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参考资料: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百度百科

    少数民族节日-百度百科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