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坎儿井,以下6个关于坎儿井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坎儿井是怎么来的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对新疆坎儿井起源的说法,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波斯,即今伊朗。
第二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中国内地。
第三种,新疆坎儿井由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己发明。
工作原理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什么是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引水工程,它是我国维吾尔等民族发明和创造出来的。据考证,2仞0多年前,坎儿井就出现了。它古称为“井渠”,在我国的《史记》中已有记载。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人民巧妙地利用地势倾斜,进行人工挖掘的地下引水工程。每次坎儿井由直井、地下暗渠、地面渠道和涝坝4部分组成。直井不是为了取水,而主要用于通风、挖掘时取土,以及用作维修时的通道口,最深直井可深达100米。地下暗渠是输水渠道,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及把地下水引出地面。地下水在暗渠中流动,还可防止因气候干旱,而过多地蒸发。地面渠道的作用是从地下暗渠出口把水引到涝坝。捞坝是一个小型蓄水池,它的作用是蓄积来水,调节灌溉量。在涝坝的周围,因为引来了水,可以种植树木,开垦农田,就成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坎儿井的挖掘是有特定的地理条件要求的。像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盆地内降水稀水,但四周高山上积蓄了大量冰雪,每年夏季冰雪融化,水便沿山坡流下,到盆地边缘的砂砾层就钻入地下,变成地下潜水。吐鲁番人就用挖坎儿井的方法,截取地下潜流,引出地面用于灌溉,从而使干旱著称的火洲,开辟成为瓜果飘香的乐土。
号称“地下长城”的坎儿井,到底有多壮观?
坎儿井,一个远在西域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巨大工程,是2000多年前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挖掘出来的惊人巨作。坎儿井总长达5000多公里,总数量达1700多条,他依地势而建,深藏于地下,最深的竖井达90米之深。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吐鲁番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降雨量少,年降雨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达到3000毫米,夏季高温最高有49.6摄氏度的记录。周围的高山雪水融化,顺地势向下流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很强渗漏性,加上地面强大的蒸发量,水流一部分渗漏到地下与地下水汇合,一部分被蒸发掉。地面很难形成河流。所以这里地表干旱,地下水源充足。人们为了积蓄水流就想办法营造了坎儿井。
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我们2000多年前的劳动人民能想出如此的灌溉方法与建造出如此的工程,不得不让我们钦佩。
坎儿井有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上渠道(明渠)、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结合地势,截取地下水,在地下建造暗渠,一个个竖井深入地下,方便人们挖掘暗渠与运送沙石,在水位浅的地方修建明渠与涝坝。这样就把地下水雪山水积蓄起来。一个个竖井遍布在荒漠中,这些竖井沿着地势由深到浅。地上土壤干燥炎热,地下清凉的水流潺潺流过。
在荒漠中地下几十米的地方挖出这么多的竖井,一条5000多千米的地下暗渠,它的数量之多、工程量之大,老孔觉得它的工程难度远大于长城的施工难度。
虽已过去两千年,但坎儿井现在还发挥着他的作用,灌溉着大片绿洲。不得不为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惊叹。
坎儿井是哪个地区的
荒漠地区。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
坎儿井原理是什么?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明渠和错现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相关信息:
吐鲁番的坎儿井按水文地质条件和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
1、山区河流补给型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以北的灌区上游地区,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水量稳定,矿化度低。
2、山前潜流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以南冲积扇灌区上缘,由直接引取山前侧渗形成的潜流,天山水系渗漏与火焰山北灌区引水渠系渗漏等形式补给地下水,集水段一般较短。
3、平原潜流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南灌区下游,地层为土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差,一般出水量较小,矿化度较高。
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一定间隔处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儿井
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新疆的坎儿井,都分布在非常干早的地区,它是当初人们缺乏把各山溪地表径流由戈壁长距离引入灌区的手段以及缺乏提水机械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创造出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坎儿井」坎儿井英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