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打算带父母去福州旅游,有详细点的旅游攻略吗?

2025-03-30 01:56:15 到此一游 101阅读 回答者:宝百科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以下6个关于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打算带父母去福州旅游,有详细点的旅游攻略吗?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 主要有哪些景点三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以下6个关于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打算带父母去福州旅游,有详细点的旅游攻略吗?
  •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 主要有哪些景点
  • 三坊七巷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介绍
  •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
  •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
  • 打算带父母去福州旅游,有详细点的旅游攻略吗?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可以趁着假期带着父母去福州旅游,提前做好旅游攻略,福州的旅游景点也特别多。

    一、福州旅游必去的地方

    来到了福州一定要去三坊七巷看一看,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在福州市的中心,因为他的名字比较特殊,就是以他的地理位置命名的,所以很多人对这里是比较注意的。在这里可以看到伊警方还有光禄坊以及文如风。有七个小项叫做郎官巷,还有杨桥巷以及安民巷等,这里还有福州的云顶,可以站在山顶上看对面的风光,旅游视角非常美。所以当你带父母出去旅游,第1天就迎来来到这个地方游玩一天看美景,吃美食,享受最美好的待遇。接下来就可以去云顶景区看一看青云山顶海拔高度是比较高的,一般在1千米以上并且会发现这里有7座山峰,这7座山峰海拔高度都在1千米以上,还有5个游览区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不一样的景色,还能看日出,看云海,看日落。

    二、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就可以带着父母去看更多的景观,来到金山寺,这里也是比较好的一种佛教文化观赏不要的古建筑物,金山寺也是著名的八大景色之一。说到福州很多人都想去鼓岭景区看一看,他也是福州重要的景区组成部分之一,很多人来到福州就愿意来到这里去旅游,他有横断山脉面积也超级大。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它是一道美丽的屏障,来到这里必须去看一看,还有海洋世界,带父母带孩子去游玩,也是最佳的选择。这里的海洋馆是比较大的,里面海洋深腹能够多达300多种,里面还有钓鱼台,还有音乐喷泉,在晚上的时候看起来会更美,以及一些海上娱乐项目,都是非常好的娱乐活动。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 主要有哪些景点

    主要景点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为了“衣锦”。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在文儒坊里,有一条幽深清静的小巷,叫闽山巷,俗称“三官堂”,那是因为该巷古代建有三官堂而闻名。据清朝道光年间林枫《榕城考古录》卷中“坊巷第二”记载:“三官堂,在文儒坊南闽山巷,南有小巷通光禄坊,西口达常丰仓河沿。大抵皆以寺而得名也。而此则以闽山保福寺名也。”由此可见,三官堂与保福寺之密切关系。是在宋朝至少已有七八百多年以上悠久历史。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上世纪8090年代光禄坊因道路改造被辟为马路,后又因保护需要将地面改回石板铺设,并且将两边陈旧的现代建筑给予拆除。

    景区门票

    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2011年3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2011年)暂定价120元。

    收费的14个文保单位分别是: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天后宫、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谢家祠、王麒故居、尤氏民居、刘冠雄故居、刘齐衔故居和周哲文艺术馆。

    截至2011年6月,已经对外开放的有: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天后宫、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谢家祠和周哲文艺术馆。

    具体票务信息如下:三坊七巷年票价格30元/人。

    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谢家祠、王麒故居、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周哲文艺术馆、鄢家花厅、刘齐衔故居 (联票价)120元/人次 ;

    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 20元/人次 ;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

    严复故居、刘家大院 15元/人次

    王麒故居、郭柏荫故居、鄢家花厅、尤氏民居 10元/人次

    谢家祠、刘齐衔故居、周哲文艺术馆(光禄吟台青砖楼) 5元/人次

    免票对象:持有效证件的现役军人(不含预备役)、离休干部、残疾人、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

    开放时间

    公共街区全天开放,收费景点8:30-17:00。

    最佳季节

    10月—次年2月最佳。福州冬短夏长,秋冬季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在三坊七巷里也能观赏到民居里的花草绿意。 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期间多雨,室内活动最佳。

    交通信息

    内部交通

    乘坐以下公交、地铁线路可到达三坊七巷景区:

    1、乘坐5、22 、27、55、66、128、301、317、327路到“双抛桥”站或“三坊七巷”站下车。

    2、乘坐K1、5、22 、27、55、80、88、101、102、301、310、317、327路到“东街口”站下车。

    3、乘坐54、70路到“衣锦坊”或“文儒坊”站下车。

    4、乘坐1、8、20、66、117、121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车。

    5、乘坐1、8、20、66、117、121路到“南街”站下车。

    6、乘坐福州地铁1号线在东街口站下车即可到达三坊七巷景区。

    外部交通

    福州机场、各大火车站、汽车站均有直达巴士或地铁到三坊七巷,自驾车来榕可直接导航“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景点介绍 三坊七巷介绍

    1、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之一。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 2、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大学毕业旅行去了福州,至今仍记忆犹新。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

    我推荐的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是:鼓山、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石竹山风景区、永泰青云山风景区、福清天生农庄、永泰天门山、青芝山、百漈沟、福州西湖公园。

    1: 鼓山

    福州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摩崖石刻、天风海涛、瀑潭溪泉、山林峡谷、古寺名刹为景观特色,素有“今古名山”之称,“逢莱左股”之誉。鼓山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耸立于榕城东郊,闽江北岸,素有“今古名山”之称,“逢莱左股”之誉。风景区总面积49.7平方公里,分为石鼓、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南洋安安溪六大景区,境内景观以摩崖石刻、天风海涛、瀑潭溪泉、山林峡谷、古寺名刹为特色,拥有摩崖石刻、名刹涌泉寺等人文历史积淀丰厚的名胜古迹,是一个适合进行登山、游憩、健身、避暑、科教等多种旅游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原名福州树木园,距福州市中心7公里,三面环山,南邻八一水库,龙潭溪流自北向南流贯园中,已建成面积859.3公顷,公园以搜集、展览福建树种为主,引进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银杏、水杉等全国各地及36个国家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分为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福州森林公园福建森林博物馆和鸟语林六大游览区。

    3: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心,街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其古老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4: 福州石竹山风景区

    位于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镇,风景区紧靠鲤鱼湖,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 石竹山自古便是道家修仙炼道的名山圣地,又兼具儒佛文化的宗教场所,由于来此祈梦非常灵验,又被称作“九仙祈梦所”、“石竹仙境”、“中华梦乡”。

    5: 永泰青云山风景区

    距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为地形富于变化的丹霞地貌,其中山高林茂,云雾飘渺,自然景观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同时拥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两种珍稀植被,面积47平方公里,分为云天石廊峡谷、白马峡谷瀑布、九天瀑布水帘宫、刺桫椤神谷(万藤谷)四大景区,是一处以峡谷、森林、瀑布、深潭、奇岩、幽洞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6: 福清天生农庄

    地处福厦高速中段和324国道72.5公里处,距福清市30公里,距莆田市40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内开辟有南亚热带果树园、榕树园、名树园、玫瑰园、菊花园、盆景园、民族园、翠竹园、科普实践园,修筑了闽南古街、篝火场、狩猎场、游泳馆等动态活动场所,还投巨资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天生生态度假村大酒店,并依托景区丰富水域资源,建设有人工岛屿和岛上别墅等度假场所。

    7: 永泰天门山

    因山有一巨石屹立形状如门而得名,风景区占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是一座以火山峡谷风化洞穴,风化走廊,擎天石柱,绝壁孤树为特征的地质景观旅游区。天门山地处永泰县葛岭镇溪洋村,属于青云山山脉,因山有一巨石屹立形状如门而得名,区内几条大溪贯穿天门山谷,水流清澈,两岸怪石嶙峋,沿途大大小小的瀑布将软硬不均的火山岩层冲蚀的千姿百态,形成如诗如画的绝美风光。

    8: 青芝山

    福建五大名山之一,开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经历代修建已成规模。山中的松、岩、峰、峦、泉、洞,天然成趣,有“一百零八景”之称,素有“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之美誉。青芝山原名“百洞山”,山上多奇石怪洞,后因产灵芝得名青芝山。景区风景秀丽,位于山腰的青芝寺,以山为名,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呈现中西合璧、外西内中的特有建筑风格的寺院,前人有诗赞:“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

    9: 百漈沟

    百漈沟远观为山凹,近眺为峡谷,远看水成漈,近睹瀑九级,瀑布景观壮阔,伴着彩虹升腾,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百漈沟景区最主要的景点就是瀑布区,主要有水帘瀑布、龙缸瀑布、珍珠瀑布、弥勒沐浴、天坑彩虹瀑布、人参瀑布、双狮瀑布、白龙瀑布,其它主要景点有大樟溪、百漈湖、别有洞天、蟠桃洞、金豹峡等。

    10: 福州西湖公园

    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宋代辛弃疾游览后曾写道:“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郑嵘,你们可以叫我小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有名的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   ​ 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们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占地约38.35平方公顷。其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来​,这是衣锦坊。到了衣锦坊,我就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书生,才高八斗,可次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他。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晚年衣锦还乡,其地就叫衣锦坊。​   大家再看看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住在此,子孙数代皆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们瞧,这是宫巷里的沈葆桢故居。他于道光20年中举人,过了七年中了进士。他是林则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 现在,我们要求品尝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鱼丸。鱼丸是我们福州的美食亮点。那白白的鱼丸皮,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浓,就是你一点儿也不想吃,也会被那香气迷住。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请不要乱扔垃圾   2.请不要乱刻乱画   3.请不要折花   4.请不要爬树   希望您能做到,谢谢!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四)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平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福建三坊七巷景点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阅。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 文化 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_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2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在20_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20_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 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三坊七巷”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体现福州古名居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建筑结构布局、建筑用材上适应福州潮湿温热的气候特点;院落庭院布局上体现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园林精巧雅致, 体现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除明清时代的建筑外,更令人惊叹的是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近代诗人陈衍作诗提到:“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福州士子固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在世道变迁之中表现得更加强烈。这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林觉民、林纾、林徽因、冰心、庐隐、郁达夫、郭化若、吴石……翻动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中国近 现代舞 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少映现在三坊七巷,可圈可点的达150多人之众。 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 民俗文化 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福州也曾走过弯路。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也曾面临相同的被“改造”危险。福建省、福州市及时调整思路,终止了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原有改造项目。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将保护修复福州三坊七巷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三坊七巷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政府投入逐步加大,保护修复工程支出主要投向民生,使三坊七巷的改造不仅成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程,更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三坊七巷要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给予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工程很高的评价。福州市的探索之可贵,在于同时保护生活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不是排斥了原有居民原生态的旅游区,而是将三坊七巷打造成保持 传统文化 特色的居住社区,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带。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唐国忠说的好: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闽台深厚渊源活化石,她的成功保护不仅仅是福州的财富,更是海峡两岸、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荣耀,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5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福建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相关 文章 : ★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 ★ 关于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5篇 ★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 ★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 ★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 ★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 ★ 福建的三坊七巷导游词 ★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 ★ 精选5篇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 ★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福州三坊七巷旅游攻略」打算带父母去福州旅游,有详细点的旅游攻略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