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融雪性洪水」东北融雪性洪水

2024-12-24 22:14:19 到此一游 56阅读 回答者:来也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昆仑山融雪性洪水,以下6个关于昆仑山融雪性洪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地貌过程概述...轰炸机对结冰的河道进行轰炸?什么是用融雪性洪水?两者有没有关联_百...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昆仑山融雪性洪水,以下6个关于昆仑山融雪性洪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地貌过程概述
  • ...轰炸机对结冰的河道进行轰炸?什么是用融雪性洪水?两者有没有关联_百...
  • 地貌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
  • 说出新疆融雪型洪水形成的条件以及多发的季节
  • 车尔臣河的水文
  • 融雪洪水的介绍
  • 地貌过程概述

    地貌单元及地貌集合体随时间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称地貌过程。据地貌的时空尺度大小,地貌过程可分为地质时期地貌过程、历史地貌演变过程和现代地貌过程(周成虎,2006)。地貌单元及地貌类型是地貌内、外营力作用的结果。地貌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引起的山地隆起,断裂作用形成的山间断陷盆地等;地貌外力作用包括冰川刨蚀与堆积形成的冰川槽谷及冰碛垄,流水侵蚀与堆积形成的河谷、冲积扇等各种地貌类型,与人工作用形成的矿坑、水库,等等。由于地貌内力作用过程除偶尔发生的地震引起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对环境影响大外,地壳的水平与垂直运动的速度较慢,其环境效应不是很明显,但是,现代地貌过程如重力作用引起的滑坡、崩塌,风力作用引起的沙丘移动等,在新疆随处可见。因此,本章仅对引起新疆环境变化较大的地貌外力作用类型及环境效应进行论述。

    一、流水作用

    新疆山区碎石岩屑丰富,山地坡度大,部分中、低山及山麓还有黄土堆积,除森林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植物稀疏或贫乏,流水作用活跃。山洪泥石流等时有发生,阻碍交通、冲毁村庄、农田,如1958年库车老坡被山洪泥石流冲毁;1987年7月27日,兰—新铁路和乌鲁木齐—喀什公路遭山洪袭击中断;20世纪30年代,托克逊县阿拉沟一村庄被山洪冲毁,仅一人外出幸存;2010年6月15日,因山洪暴发,315国道K2917km处道路被冲毁,造成交通中断,千余辆货、客车和近5000名旅客受阻;7月25日,国道315线于田境内K2367km处大桥被昆仑山融雪性洪水冲毁,造成于田至策勒方向交通中断;7月26~27日,于田县遭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该县库斯拉甫乡某矿业公司尾矿库坝被冲毁,厂房机器设备被冲走,1名矿工死亡,7名矿工失踪,恰尔隆乡部分道路中断,大量民房遭到洪水袭击,有部分民房发生倒塌;8月4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爆发山洪、泥石流,共冲毁314国道路面、路基26000m2,致使公路交通中断;8月11日,由于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喀什地区西部山区发生融雪性山洪,致使314国道(中巴公路)K1562-K1643路段17处发生严重水毁、泥石流、塌方等灾害,三座桥梁被冲毁,造成交通中断,100余辆大小车辆、近400余名过往旅客被困。山区黄土覆盖区,由于黄土具有疏松多孔,抗蚀力弱、易冲刷侵蚀的特点,加之人为陡坡垦殖,水土流失更甚,据测算,伊宁市喀什乡艾西来普庄子山前丘陵旱地土壤侵蚀量,每年每公顷达3.47~6.87m3。

    二、重力作用

    崩塌在山区公路随处可见,危害较大。如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速公路在白杨沟段,公路边坡基岩破碎,存在崩塌危险,不得不采取网护边坡措施;再如巴伦台至和静段公路边坡发生崩塌危险地点甚多。1997年7月15日,314国道甘沟段5号桥一侧山体崩塌,阻断交通7h。2003年7月中旬,“吐乌大”高速公路因降水引发塌方而被迫关闭近12h。

    三、风力作用

    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平原区松散堆积物质丰富,地表植物稀疏(除绿洲地区外),砂砾遍布,风蚀风积作用强烈,强劲风力吹蚀土壤,刮走沃土禾苗。沙丘掩埋农田、渠道,阻碍交通运输畅通。如塔里木河下游5个团场已基本被沙丘包围,中、下游两岸土地沙化面积占两岸面积的60%;托克逊县风沙危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0%;阜康东道海子盐厂房屋被沙丘埋没等,均表明风沙对生产危害很大。1979年4月10日,沙尘暴使兰—新铁路南疆段路基风蚀25处,沙埋67处,受害路段长3.8995×104m,积沙量4.5422×104m3,桥涵积沙180处,使南疆线中断行车20d,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

    四、冻融作用

    新疆纬度偏高,冬季较长一般达5个月,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的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及冰川发育。因此,随着区内气温年季变化与山地垂直变化,冻融作用随处可见。如高山冻土区冻融作用形成石条、石环、石海、热融坑、冻融泥流阶地等;巴音布鲁克草原、达坂城等地冻融草丘随处可见;平原区在春季和山区在夏季公路因冻融作用出现裂缝或水坑。石条、石环、石海无细土物质,植物生长困难,为高寒山区的石漠化现象之一。

    五、人工作用

    随着新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人工地貌过程加剧,并引起地貌环境退化,地貌灾害时有发生。如修筑水库引起河流下游水源减少引起植物枯死,风力作用加剧,过度砍伐森林、乱挖药材、过度放牧等引起水土流失加强,致使公路沙害、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

    在道路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受新疆山、盆结构的影响,公路、铁路在山麓平原连续跨沟、翻山越岭或穿越沙漠,道路路基施工挖方与填方形成路堑、路堤、桥梁和隧道,不仅改变地形起伏、坡度和洪水流向,而且,山区道路路基建设切坡为滑坡、崩塌形成临空面,路基开挖废弃碎石又为山洪泥石流发生提供固体物质;平原荒漠区道路建设使植被覆盖度降低,使风蚀风积作用加强形成风蚀地与沙堆沙丘。

    河流结冰时为什么要用轰炸机对结冰的河道进行轰炸?什么是用融雪性洪水?两者有没有关联

    凌汛,俗称冰排。 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 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 流向由 凌汛图片 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1929年2月在山东省利津县冰坝堵塞河道, 造成决口,淹没了利津、沾化两县60余村。 黄河凌汛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洪峰流量沿程递增,水位上涨;但下段高纬度河段因气温仍低,冰凌固封,在水流动力作用下,水鼓冰开,形成“武开河”。“武开河”时,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冰凌,有时大量冰凌在狭窄、弯曲、浅滩处阻塞,形成冰塞、冰坝,致使水位陡涨,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有的年份,上下河段气温变幅相差不大,河道封冻分段解冻开河或就地解冻,不致形成大的凌汛洪水,开河也比较平稳顺利,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文开河”。 凌汛是由于冰凌的存在而发 生的,冰凌是产生凌汛的主导因素,因而以破冰的方 法来防治。采取过的措施有打冰、撒土、破冰船、炸 药爆破、炮弹轰冰、飞机投弹炸冰等。并且总结了破 冰的经验:即首先注意掌握冰情预报,选择破冰时机, 以在快开河时破冰最为有效。早破遇气温下降又复冻 结;晚破则失去破冰机会。当河道长,冰量大时,还要 选择可能形成冰 被冰凌淹没的房屋坝的重要河段,如浅滩、急弯、堤距 狭窄等处破冰。

    地貌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貌是构造、气候及人工作用等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它又引起大气热量、水分的区域特别是垂直变化,并对岩石和地表沉积物的性质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有直接关系,因此,它被认为是影响陆路交通最显著的自然因素,是对道路作自然条件评价的核心。公路直接暴露于大自然中,是一个穿过不同地理区域的土、石及沥青结构物。公路建成后便成为一种新的人工地貌类型,并不断遭受来自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新疆地域辽阔,有“三山两盆”,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山地、平原、沙漠及其次级地貌类型对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造成的难度是十分明显的,现代地貌过程如流水、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强烈,由它们引起的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雪崩、风沙灾害可阻碍或中断交通运输,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

    一、区域地貌结构与公路分布的关系

    新疆山地与盆地之间以深大断裂构成截然分界线,形成不同的地貌单元。地貌单元对公路分布有控制作用。受上述公路建设的地貌条件的影响,区域公路分布表现为:①公路在山麓平原连续跨沟。由于山麓平原为绿洲城镇分布的主要地区,也是公路建设的重点区域,路网密度较大。312国道经过吐鲁番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南缘,314,315国道分别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缘延伸,受山区河流汇流盆地的影响,公路需连续跨沟并设置桥涵,因此,常受山洪泥石流危害。②公路翻山越岭。天山分隔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独(山子)—库(车)公路、乌(鲁木齐)—焉(耆)公路、哈(密)—巴(里坤)公路等翻越天山,国道314,219翻越昆仑山分别连通巴基斯坦和西藏,经过众多沟谷、冻土带和冰达坂,时常遭受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冻害、风吹雪、雪崩等危害。③公路穿越沙漠。216国道穿越古尔班特沙漠,轮(台)—民(丰)公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图9-1)。由于沙漠区植物较稀疏或贫乏,存在路面积沙等风沙危害。④新疆公路交通里程长,线路迂回,干线比重大。受地貌及水源条件的限制,绿洲型城镇分散,城镇之间公路里程长,乌鲁木齐至各地(州)市的平均距离为742km,县之间距离为112.3km,乡之间距离为35km。全疆公路长约3.28×104km,扣除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44.1km2,公路密度也仅2.69km/100km2。

    二、地貌类型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

    新疆公路建设的地貌条件复杂,公路工程地貌类型多样(图9-2)。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山岭、丘陵、平原、沙漠等地貌形态类型对公路线路走向、工程造价等均有较大影响,而地貌外力作用类型与各种道路病害形成又有密切关系,如山岭区的线路迂回曲折及工程造价很高,且易出现滑坡、崩塌等道路病害,平原区公路线路平直及造价较低,山麓地带存在山洪泥石流灾害等。

    图9-1 新疆地貌结构与公路分布

    (一)平原

    平原分布在盆地、河谷内,主要由河流、溪沟水流携带物堆积作用,与湖泊湖积作用形成。包括沼泽、湖积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干燥剥蚀平原、冰水平原等。地形平坦,坡度一般小于3°,起伏度在0~20m之间,便于公路勘测设计及施工;砂、砾石丰富,戈壁地方可就地取材,但冲积平原土质松软且缺少砾石材料;绿洲地带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路基松软和翻浆;部分地区有盐渍化危害;黄土状土分布区路基易发生湿陷;部分地区缺水,风沙大,沙漠边缘地带,公路面易积沙阻碍交通,叶城、于田、若羌等地春秋季节沙尘天气较多,对公路交通有一定影响;跨河、沟的路桥,易受山洪泥石流危害。扇缘及洼地多黏土物质,盐渍化强烈,公路路基易受影响。由古、新近纪泥岩物质组成的平原,黏粒含量高且含盐碱,遇水软化泥泞。冬季路面积雪,常阻碍交通畅通。阿拉山口等风口地区,春、秋季节大风对交通有不良影响。夏季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会阻碍交通。

    (二)沙漠

    主要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由风蚀风积作用形成。包括沙地、沙堆、沙丘、沙山等类型。沙丘形态复杂,有新月形、蜂窝状、鱼鳞状、梁窝状沙丘,树枝状、羽状沙垄,链状、星状沙山等。据沙丘植被覆盖度状况又可分为固定、半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等。沙漠地形起伏0~50m不等,最大可达200m。沙丘起伏不平,沙土松散,缺少砂、砾石筑路材料,对筑路有不良影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脆弱,易发生流沙堆积于路面,影响交通。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库木塔格沙漠为流动沙漠,植物稀少或缺乏,沙丘移动较快,流沙常堆积路面阻碍交通;每年春秋季节沙尘天气较多,对公路交通有一定影响。

    图9-2 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

    (三)丘陵

    主要见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和天山东部地区,海拔一般在700~2000m之间。据起伏度(R)划分为:①微丘,包括低丘(R<100m)与中丘(R=100~200m);②重丘(R>200m)。这里气候干旱,缺水,以干燥剥蚀为主。丘陵由基岩构成,岩体裸露,坡面碎屑物遍布;沟谷、洼地内堆积有第四纪松散砂砾石层,生长有麻黄、梭梭、猪毛菜等荒漠植被,泉水出露地方有芦苇、柽柳等植物。丘陵地形起伏5~200m,丘间洼地地形略有起伏,修筑公路挖填方量较大;丘陵基岩坚硬,为筑路优良建材,丘间洼地的松散沉积物有盐渍化之害。存在碎落、风沙危害,干沟有山洪泥石流偶发。由于干旱缺水,筑路、养护和运输管理难度均较大。

    (四)山地

    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准噶尔西部山地等,海拔>1000m,起伏>100m的山地。据地貌外力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①低山,见于阿尔泰山[海拔(H)为1000~1500m]、天山(H<1700m)、昆仑山(H<3000m)及准噶尔西部山地(H<2900m),以干燥、半干燥剥蚀作用为主,山峰、陡坡基岩裸露,植被稀少,缓坡和有黄土覆盖地带生长有以蒿类为主的植物。地形起伏20~1200m不等。修筑公路挖填方量很大;黄土区有湿陷问题;山间盆地平原地形较平坦,组成物质以砂、砾石为主,便于筑路,局部地下水位高,沼泽和盐碱对公路路基有不利影响;昆仑山部分坡面有风成粉砂土,因疏松多孔易湿陷;陡坡地段易发生崩塌、碎落;夏季易发生山洪泥石流阻碍或中断交通。②中山,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H=1500~2400m)、天山(H=1700~3000m)、昆仑山(H=3000~4000m)地带,有森林草原,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起伏大,修筑公路的地形条件很差;道路边坡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崩塌;黄土分布区存在湿陷问题;夏季滑坡、崩塌重力地貌灾害较多,冬季则风吹雪、雪崩常阻碍交通,大多封山不通。③高山,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H>2400m)、天山(H>3000m)、昆仑山(H>4000m)山区,山峰、陡坡基岩裸露,缓坡、平地生长高寒草甸,以寒冻作用为主。海拔高,寒冷缺氧,筑路条件差,交通困难;山区的冻融作用对路基稳定有影响,夏季融冻泥流、翻浆等对公路交通不利;冬季则风吹雪、雪崩常阻碍交通畅通。冬季封山期较长。

    三、地貌过程引起的公路病害

    古、新近纪至更新世以来,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山脉迅速抬升并向盆地推覆,形成新疆“三山两盆”的地貌格局。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山区发生强烈地震,昆仑山火山喷发,近30年北天山主脊隆起速率大于10mm/a。由于山盆高低悬殊,现代地貌过程自盆地中心往周边高山依次是风蚀风积→流水堆积→干燥剥蚀→流水侵蚀→冰缘冰川寒冻作用,其中风力、流水、冻融及重力作用对公路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引起风沙、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公路病害。近代人为活动,如修筑水库引起河流下游水源减少导致植物枯死,风力作用加剧,过度砍伐森林、乱挖药材、过度放牧等引起水土流失加剧,致使公路沙害、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

    地貌过程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引起的公路病害类型较多(表9-1)。其中主要的有:①滑坡:主要见于天山西段伊犁地区、奎屯河流域等地,这里岩体破碎,黄土广布,降水较多,如则克台至尼勒克公路中段,黄土深厚,受人工挖甘草影响与2002年4月29日至5月10日连续降雨的作用,发生大型滑坡,滑坡体沿沟展布长达5km,致使公路交通中段(相片52)。2003年7月19日,312国道果子沟K4757-K4758路段因暴雨引发3处滑坡阻断交通。②崩塌:在山区公路随处可见,危害较大。如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速公路在白杨沟段,公路边基岩破碎,存在崩塌危险,不得不采取网护边坡措施。1997年7月15日,314国道甘沟段5号桥一侧山体崩塌,阻断交通7h。2003年7月中旬,“吐乌大”高速公路因降水引发塌方而被迫关闭近12h。③山洪泥石流: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山麓平原地区广泛发生,主要由高温冰雪融水和暴雨洪水形成。阿拉沟、独库公路、巴伦台至和静公路段、疏附至布伦口公路段、天山北坡阜康三工河及水磨沟河等,为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每年春、夏均有灾害发生,常出现阻碍或中段交通现象(相片53)。如1996年洪水中断公路111条次,毁坏公路633km;1998年洪水中断公路53条次,冲毁公路桥、涵241座,毁坏公路329km。2003年7月13~15日,乌鲁木齐一带持续降雨,发生山洪泥石流冲坏103省道K33km,K34km,K69~73km等多处公路,卡车被泥石流掩埋,上百辆车受阻;314国道K164~165km处道路被山洪泥石流冲断,南疆线路交通中断。2004年2月17日,精河县因气温升高和8h连续降雨突发泥石流,312国道7处路段被冲毁,交通中断16h,受阻客货车达800余辆。2005年7月2日,由于突降暴雨引发洪水,315国道K2743+500至K2744+000之间洪水冲毁路基长度为850m,宽为1.5m,深为1.6m;同日,国道315线K2901-K2902段近600m路段遭洪水袭击,洪水漫过路面,部分路肩、边坡被冲毁,60余辆过往车辆和400多名旅客受阻。2010年6月10日,新疆塔里木盆地降大雨,局部地区引发洪水灾害,致使莎车县与英吉沙县之间的国道315线K2810~2812km处,洪水漫过公路,200多辆汽车受阻;6月23日,民丰县境内315国道且末方向K2122km处发生山区融雪性洪水,冲毁路段处宽近50m、沟深达10m左右,共造成上千车辆滞留;同日,民丰县境内沙漠公路557km处也被洪水冲毁;7月6日,距塔什库尔干县城150km处的路段因山洪引发泥石流,造成两处30多米的路基被损毁,200多名过往司机和中外游客受阻。④风沙:春、秋季节,气候干燥,大风日数多,加之新疆境内及境外如哈萨克斯坦土地地表裸露,大风风蚀吹扬大量沙粒物质形成沙尘暴,影响司机视线,对交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沙漠绿洲地带及横穿沙漠的公路,因风积作用,流沙堆积路面阻碍交通,如218国道塔河下游路段,315线塔里木盆地南缘路段、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东部沙漠公路等路面积沙地点常见,公路交通不畅(相片57,58)。⑤翻浆:主要见于绿洲地下水位较高地带,于春季融雪水和人工灌溉水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土体液化翻浆,阻碍交通畅通。⑥冻融:高山区冬季寒冷易引起路基冻胀或路面冻裂;夏季冻土融化致使道路泥泞。⑦雪害:在额敏老风口,布尔津、吉木乃,天山拉尔敦、艾肯达坂等地道路风吹雪灾害频繁发生;在伊犁果子沟、巩乃斯雪崩站等地,雪崩阻碍或中断公路交通时有发生。如1985年2月15日,巩乃斯雪崩站3号沟发生雪崩,公路被埋长20m,路面积雪厚达6m;1996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北疆连降大雪,平原区积雪厚40cm,山区达1~2m,雪害严重,216,217国道受阻车辆达450余辆,3800名旅客被困,县、乡道路交通全部中断;2010年1月17日,伊犁果子沟原国道312线K4741km+200m处发生雪崩,摧毁果(子沟)-霍(城)高速公路第七标段预制厂工房,3名看守工地工人被埋,一名遇难,18日K4741~4752km处又发生13处雪崩,公路交通中断;26日,新源县境内距218国道与217国道交会处发生雪崩,一辆吉普车被埋致使5人死亡。2010年阿勒泰、塔城地区连降大雪,公路道路交通大多中断。⑧地震: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有主要活动断层34条,历史上曾在富蕴、玛纳斯等地发生过Ms≥8级以上地震,2001年11月昆仑山无人区发生8.1级地震,2002年2月24日,巴楚-伽师发生6.8级地震,致使公路路面断裂,交通受阻。破坏性地震偶发,但破坏性大,还可引起滑坡、崩塌、水库溃坝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等并发性灾害,对公路破坏性很大。⑨沙尘暴: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一年的春、秋季节多有发生,其对公路交通影响较大。如2007年5月8日,和田地区遭遇沙尘暴,315国道于田至和田路段,能见度不足10m,车辆无一例外都开着大灯,小心翼翼地慢速行驶;2010年9月5日,喀什出现沙尘暴,市区能见度仅100m左右,车辆只能缓慢行使。

    表9-1 新疆道路病害类型及其特征 ①灾害次数尚缺少2000年度数据,且有些资料不全,故仅为粗略统计。

    说出新疆融雪型洪水形成的条件以及多发的季节

    车尔臣河的水文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山区段长约353千米,山区集水面积24692平方千米, 雪线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形成了车尔臣河的天然固体水库。该河70% 左右的水量靠海拔5000米以上,现代冰川的冰雪融水直接补给。山区平均河底坡1.5%,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车尔臣河全长约813千米,根据巴音郭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所做的《新疆且末2002车尔臣河水文分析计算》,且末水文站合成年径流量为5.139亿立方米 ,山口以下约30千米的巴什克其克电站年径流量为6.98亿立方米。径流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的补给,由于高山冰川的调节作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但季节变化很大,这是因为气温变化所致。水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水量增加,气温降低水量减少。一般春夏季丰水期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4%左右,枯水期径流量的26%左右。

    车尔臣河洪水就成因和发生时间而言可分为春季末期或夏季初期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型洪水,夏季暴雨型洪水和降雨,融雪混合型洪水三种类型。融水型洪水多发生在3月底至4月初,是由中,低山区积雪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加速消融而形成的洪水。此类洪水在车尔臣河年年时有发生,但所形成洪水的洪峰流量相对较小,一般不易形成洪灾,暴雨型洪水多出5-8月,是因为车尔臣河流域上游呈扇型形状,利于降水汇流,所以易在降水较为集中地区形成这类洪水。此类洪水峰高量大,易对人类构成危害。 融雪,降雨混合型洪水,此类洪水在车尔臣河上偶有发生,但机率极小,且主要发生在4月底。

    按照《水文报告》,根据车尔臣河且末水文站的统计资料和车尔臣河第一分水枢纽处短期观测资料,可以相关分析第一枢纽处的多年月平均输沙率和多年月平均含沙量。根据第一分水枢纽处河流泥沙资料可以看出,5-8月输沙率占全年输沙量的87.0%,连续最大5个月(4-8月) 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6.2%。5-8月含沙量占全年含沙量的74.1%,连续最大5个月(4-8) 月含沙量占全年含沙量的87.4%,说明此断面年内平均含沙量变化大。

    车尔臣河年径流量达8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历史上每年有2亿立方米的水通过若羌县县境内的台特玛湖注入罗布泊,近30年内,车尔臣河仅在冬季和洪水季节才有水流入台特玛湖,且末县和若羌两县每年从车尔臣河的引水量只有3亿立方米。

    由于流沙的堵塞,车尔臣河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迫改道,使闻名西域的且末古城两度被风沙吞噬。河东的沙漠仍以每年5至10米的速度自东向西推进,直接威胁县城的安全。且末县的存在与否,主要由车尔臣河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胜负较量而决定。如果再不治沙绿化,脆弱的车尔臣河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两次毁于沙土的且末县随时都有可能第三次被吞噬。

    融雪洪水的介绍

    融雪洪水(snow一rnelt flood)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简称雪洪。融雪洪水在春、夏两季常发生在中高纬地沉和高山地区。影响雪洪大小和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积雪的面积、雪深、雪密度、持水能力和雪面冻深,融雪的热量(其中一大半为太阳辐射热)积雪场的地形、地貌、方位、气候和土地使用情况,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有交叉影响融雪洪水是漫长的冬季积雪或冰川在春夏季节随着气温升高融化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是海拔较高的山区。若前一年冬季降雪较多,而春夏季节升温迅速,大面积积雪的融化便会形成较大洪水。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4-5月。在我国融雪洪水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的高纬度地区。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昆仑山融雪性洪水」东北融雪性洪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