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乐山大佛闭眼,以下6个关于乐山大佛闭眼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乐山大佛真的会闭眼吗
乐山大佛是真的闭上眼睛过。
其实乐山大佛是真的闭上眼睛过,但是位于乐山的高达72米的弥勒佛并不是自己闭上眼的,这其中的真正原因是酸雨,酸雨引发的一种成为“黑壳”的化学反应,使得大佛闭上了双眼。
下雨时依旧会有很多雨水裹挟着泥沙从佛像表面流下,泥沙会流入佛像眼睛,然后在眼睛内部沉淀,最终遮挡住石像的双眼,这样人在远处看时,就与闭眼无异了。
乐山大佛睁眼闭眼是真的吗
不会。
乐山大佛闭眼行为,是因为颜色的褪色。乐山大佛的眼睛并不是人们开凿出的黑色瞳孔,而是人为填充颜色。
如果没有定期修缮它,它的眼睛颜色将会因风吹日晒而褪色。而乐山大佛之所以闭眼、睁眼,正是因为我国在修缮它。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开元元年,传说是由海通和尚带人开凿,前后历经3位负责人,跨度约90多年才修建完成。
当初修建乐山大佛的目的,是因为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三江交汇之处。乐山当地在古代时陆地交通不发达,往来的商贾民众,甚至是军队都需要依赖水路通行。然而每到雨季时,当地的水流流量过大,导致此地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乐山大佛的脚下,由于位于三江交汇之处,更容易遭受洪水的侵袭。
为了退去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也为了弘扬佛法,海通和尚带领一帮匠人们在此开凿山体,修建大佛。据说在大佛修建完成之后,当地的洪水爆发的事件果然少了许多。
乐山大佛依山而建,在日晒风吹的作用下,植物会在此生根发芽,如果不定期清理乐山大佛周围的植物,大佛的身体结构就可能会被自然侵蚀所摧毁。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这不是啥灵异事件,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为动的不是石像,而是其他东西。
乐山大佛背景
乐山大佛的历史我们要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初虽然是信道教,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也自称是老子的后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太宗时期,佛教却超过了道教,在中土开始兴盛了起来——特别是当时的高僧玄奘从天竺求法归来,朝廷给了他极大的排面,而他则借助统治者给他创造的影响力,大规模宣扬佛教,使得佛教影响力再次大增。
而佛教在唐朝的影响力达到鼎盛时期,那还是在武则天时期。当时的武则天是用佛教来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自然就需要建立佛像来让人祭拜,因此在武则天时期是佛像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唐玄宗时期,虽然佛教信仰之风稍微有些收敛,但毕竟离的近,仍旧受其影响较大。而乐山大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的。
那为何要在乐山修建呢?这主要与乐山的地理环境有关。乐山在四川,古代的川蜀之地向来都是十分险峻的,乐山也不例外。乐山不止险峻,它还位于三江汇流之处,高山流水毫无疑问水势相当之凶猛,因此这里的水路相当难走,若是山洪爆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而当地的特别有声望的海通法师觉得此地事故频发,这是因为这里没佛的原因,导致没神灵庇佑。于是在他的倡导下,以普度众生为口号,号召了大批的百姓修建佛像。
乐山大佛修建
不过大佛修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在大佛修建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法师就去世了,而没有了领导人,工程最终也被迫中断了。
直到后来,法师的徒弟觉得这毕竟是自家师傅未了的遗愿,于是站了出来领着百姓们继续修建大佛,当时的朝廷也觉得修佛像有利于安稳民心,于是也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于是工程迅速完成了三分之二。
但当乐山大佛要到收尾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当时给予乐山大佛财力支持的官员调走了,于是不得不再次停工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即公元803年,才全部竣工。
乐山大佛前后历经90年时间,中间困难重重,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解决了。而其法身是一尊弥勒佛,这主要是因为唐代自武则天开始特别崇拜弥勒佛,毕竟弥勒出世天下太平,这在佛语里是有说的。
弥勒佛通高71米,脚面上甚至可以围坐百人以上,加上与山同高,依山背水,总之修建的十分高大、肃穆。当自己孤身一人站在如此神圣庄严的佛像面前,即便是从来没有了解过佛法,不信佛学的人,也会对这尊大佛像心生敬畏之意。
乐山大佛“闭眼”
佛像闭眼在佛教观念中有禅定修行意思,而开眼佛像代表的是观察世间的疾苦,广发慈悲之怀,救济于天下苍生,当时唐朝在修建乐山大佛之时,特意将佛像修建为开眼佛,将救济苍生的希望寄托在了佛像身上。
当然,在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信佛的人是为了自己能够像佛一样精心修行,那么就会去供一个闭眼佛,反之,如果只是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的兆头,那么往往会去供一个开眼佛,如今人们供奉的往往都是开眼佛,毕竟现代社会很少人会再去相信苦修成佛了。
乐山大佛修建之时毫无疑问一直都是开眼佛。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乐山大佛却屡次传出“闭眼”的传闻。特别是在1962年,甚至还出现了乐山大佛闭眼的图。
有图有真相,闭眼石锤了!
那闭眼到底是何原因呢?这真的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吗?
显然不是,灵异事件只是道听途说的故事罢了。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乐山大佛的材质是什么制作的。乐山大佛修建于唐朝,这就决定了尽管工匠们技术再好,但受制于生产力水平,他们都选不出完美的材质。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材料主要是砂岩,而这也是四川本地的“特产”。砂岩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无法在上千年时间内,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打之后,还不会损坏。
水还能滴穿石呢?佛像被损也只是时间问题,尽管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有一定的作用——在大佛身上很多地方工匠都巧妙的设计了水沟,它防止了大佛受到大幅度侵蚀。
而这也是大佛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但很显然小问题还是会有的。比如佛像被侵蚀,泥沙会流入佛像眼睛,然后在眼睛内部沉淀,这样人在远处看,就与闭眼无异了。
在1962年的时候,国家还一度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维修之时,会出现泥沙进入佛像眼睛的情况其实也不稀奇。
所以所谓的佛像“闭眼事件”,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佛像被侵蚀;其次则是工人们在维修佛像的时候造成的。
乐山大佛为什么会闭眼
1、乐山大佛不恐怖,传说中的乐山大佛发生流泪事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2、经过调查,真正让大佛闭眼的凶手是酸雨。它引发了一种叫做黑壳效应的化学反应,导致佛陀闭上了眼睛。因为酸雨让大佛眼中的黑色素增多了,看起来大佛闭上了眼一样。空气污染导致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此外,乐山也是一个多雨、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的地方。因此,会有大佛闭眼这样的事情传出和目睹。在古代空气没有被污染,就不会有像大佛闭眼的眼睛这样荒谬的事情。
乐山大佛为什么会4次闭眼,背后有什么科学的解释?
传说大佛在1962年,1963年1967年以及2000年曾经4次闭上眼睛,而且还会流眼泪。像这种石像流泪或者闭眼的现象,在国外的一些雕象上也曾经出现过,但是大部分是骗局。1986年的时候,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铁路工人声称自己家里的一尊圣母雕像会流泪。
经过电视台报道以后,吸引了12,000名信徒前来摩拜。后来科学家对圣母眼泪的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发现只是猪油、猪血和红色颜料的混合物。警方随后逮捕了这名铁路工人,此人最后供认他和一个叫做莫里斯·吉鲁亚德的催眠师一起炮制了这个事件。他们把混合物放在眼窝里面,只要温度合适的情况下,油脂会融化,从眼睛里面流淌下来,造成了流泪的效果。乐山大佛是公元一千多年前,由四川僧人海通法师与其后继者,为了守护绵江两岸的众生抑制洪水而建设的。
佛像为弥勒佛坐像,位于岷江东岸,面朝江水,高71米,宽40米。整个佛像在山体上开凿,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从开工到完工历时90余年。传说1962年和1963年中国发生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大佛因不忍见人间的惨剧而闭上了眼睛。除此以外,1967年三伟人去世,以及2000年都发生过闭眼的事件。其实,乐山大佛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石雕,还有彩绘的部分。如果我们仔细看大佛的眼睛,会发现大佛的眼睛,石头雕刻以后,再用人工涂料去把眼珠点黑。
如果中间黑眼珠的涂料消失,看上去就很像是闭上眼睛。而上述这4年恰恰是雨水偏多的年份,因为雨水的冲刷导致了颜料脱落,所以看上去就像闭上了眼睛。而且流水的腐蚀还带来了眼泪的效果。所以,乐山大佛闭眼,并不是真的上眼皮跟下眼皮完全合拢。石头做的佛像上眼皮跟下眼皮合拢,就意味着发生了解体破坏。
按照惯例,佛像雕刻的时候,都是眼睛半睁半闭的。国外很多基督和圣母造型,也是眼皮下垂,看起来眼睛是半闭半睁的效果。因为这种造型看起来像是慈祥长者俯视众生。对于佛教来说,眼睛半闭半睁,是修行者入定时的状态。叫做8分观内2分观外。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相当于眼睛已经闭上了80%。所以,乐山大佛闭眼只是佛教的造型特点,恰好又碰到了眼睛里颜料剥落的情况。
乐山大佛真的闭过眼睛吗
没有。
乐山大佛之所以看上去像是闭眼,那是因为酸雨腐蚀了石像,所以佛像的上眼睑部分就变黑了,看上去就有一种佛像闭眼了的视觉误差,这并不是所谓的大佛“显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如果没有定期修缮它,它的眼睛颜色将会因风吹日晒而褪色。而乐山大佛之所以闭眼、睁眼,正是因为我国在修缮它。
“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
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乐山大佛闭眼」乐山大佛闭眼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