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寒山寺钟声,以下6个关于寒山寺钟声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填地名补全诗句是什么?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地名是姑苏,补全诗句是: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全文赏析: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寒山寺的钟声
寒山寺①的钟声特别响亮,据说在苏州城敲一下,东海邻国日本就能应一声。这两地钟声呼应,那是在传达寒山与拾得的别后离情。 相传唐代在苏州寒山寺里,当家的是寒山、拾得两个和尚。这两人是一对好友,平日形影不离。有一年天时不正,闷头雨足足下了半个月。大水把江河湖海涨得满满的,和平地连成一片,寒山寺就像一个水围子。就在雨过天晴的那个早上,寺院门前的石头驳岸旁边,漂来了一口青铜古钟。古钟氽在水上,顺着波浪时起时伏,撞在驳岸的石头上,不断地发出“噢噢来”的响声。那声音十分悦耳,把寺里的老和尚、大和尚、小和尚统统引出来了。 铜钟非但大得出奇,最奇的是朝天的这口钟里,一滴水珠也没有,和尚们见了又惊又喜,都说它是天赐的神钟。 寒山、拾得看到这口钟特别高兴,因为寺里正好少一口大钟呢,所以他们就吩咐众和尚一齐来打捞,把这口古钟搬到岸上来。寒山寺里一共三十七个和尚,一个也不少,一齐动手,“嗨哟,嗨哟”,可是任你左拉右拽,使足力气,那口古钟都纹丝不动。寺里九十九条粗麻绳都拉断了,可是拾得还不死心,他说:“就是用稻草灰搓绳,也要把这口钟拉上来!” 这时候,和尚们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浑身汗水涔涔,听到拾得这样讲,嘀嘀咕咕,心里很不高兴。有的说:“那还不是吃力不讨好,白费工夫。”有的说:“膀子粗的麻绳都拉断了,还要用稻草灰搓绳,生了耳朵没听说过!”有的寻开心说:“你听,你听,那钟传出啥声音?‘懊恼来’。” 还有个和尚说:“这钟声有道理,寺里有个杀猪佬,神钟不肯进这种不干净的佛门呀!”这几句闲话原是说着玩的,谁知却伤了寒山、拾得的心。因为他们两个以前做过杀猪屠夫。寒山心里难受,想了好久,最后才说:“钟不上岸,强求不得,那就推开这口钟吧!” 众和尚七手八脚地去推钟,可是那口钟倒像被铸在石头驳岸上一样,不管花多大力气,还是纹丝不动。 大家都非常惊奇,拾得心里也在想,这究竟为啥啊,说不定今天要出来了。他从竹园里拔了一根连着根子的青竹子,去了枝丫,拿在手里,将竹竿一头向驳岸上一撑,身子一纵,“呼”地腾空而起,跳进古钟里。古钟立刻就在水上荡了三荡,擡得举起竹竿,对准驳岸一撑,那口钟便缓缓驶向河心。 拾得原想等古钟会动了以后,再靠岸跳上去,哪知这口钟到了河心,竟飞快地逆水而行,朝着正东方向漂去。 众和尚大惊夫色,寒山与拾得更是慌了手脚,他们一个沿着水边奔跑,一个在古钟里拼命想靠岸来;一个喊拾得,一个喊寒山。两人你一声,他一声,一声连一声,一直喊到双方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影子。 后来,寒山因为思念拾得,不吃不喝,人都落了形。那拾得呢?乘着的那口钟,竟在一天一夜之间,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的一个叫萨提的地方。萨提地方的人,听说拾得是从中国来的,也十分惊异。他们蛮好客,就请拾得登岸,还用九头牛、两只虎把古钟拉上了岸。 拾得上岸以后,把古钟献给了萨提人。他们把这口钟悬挂在村中心,又把青竹插在地上,没有多久就长成了一片竹林。拾得自小勤劳,农家活样样件件都拿得起来,也便在那里落了脚。 再说寒山思念拾得,病得快要死了,他做梦也喊着“拾得、拾得”。有人出了个主意:敲钟寻人,说不定拾得听见钟声会回来的。寒山真的请了冶匠,仿造神钟的模样,铸了一口大铜钟,悬挂在寒山寺高高的地方,称为“一方敲钟八面音”。 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了,“当、当、噢噢来!”把声音传到老远。说来也怪,这钟声竟也漂洋过海,传到了萨提地方。拾得听到了这钟声,细细辨听,这是寒山思念他的心声啊。于是拾得也敲响了萨提的那口大钟,“当、当,噢噢来!”这钟声也传到了寒山寺。这样两边就好像两个人在讲话,把两颗心连在一起了。 拾得在日本做了不少好事,到过许多地方。老人们曾经说过:“日本哪里生长竹子,拾得就到过哪里。哪里的竹子最茂盛,便是拾得居住过的地方。” ①寒山寺:在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初年寒山、拾得二僧曾经住过这里而得名,原寺已毁,现存的寒山寺是后来重建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的意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的意思如下: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全文如下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什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寒山寺里觅钟声
寒山寺里觅钟声 “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枫桥和寒山寺因此诗而名场天下。 寒山寺在吴县西十里的枫桥旁,始建于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宋代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祐又造了七层宝塔。唐代因有名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主持,遂称寒山寺。元代末,寺与塔俱毁于火。明洪武重建,以后屡毁屡修。可是古塔已经没有了,更可惜的是,张继诗中那口唐代古钟早已失传。明嘉靖年间,重铸一口大钟,挂于楼中,后来不翼而飞,据说为日本人所盗走。康有为题寒山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现在的那口大钟,是日本人明治三十八年(1906年)募铸送回来的,但一点古意也没有了。 张继诗中的寒山寺钟有着无穷的魅力,历代诗人咏寒山寺,总与那钟牵连不断。清代诗人王渔洋,于顺治辛丑春坐船到苏州,停泊枫桥,径上寺门,诗诗二首。其一云:“枫叶萧萧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题罢掷笔而去。宋代孙觌过寒山寺云:“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敧枕遥闻半夜钟”。清代胡会恩送春词云:“画屟苍苔陌上踪,一春心事怨吴侬;晓风欲倩游丝绾,愁杀寒山寺里钟。”可是寒山寺中并没有留下张继诗的真迹,只有明代文征明写下的诗碑。一九五四年,苏州园林部门又重修了寒山寺。几年前,日本人又铸一口大钟送至寒山寺,宏亮的钟声又伴随中外游客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除夕夜。 无论如何,这钟声毕竟不是张继诗中的“夜半钟声”了。寒山寺大钟的失传是永远也无法挽回的事实,如同其它许许多多流失的文物一样,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追忆与无限的惆怅。
寒山寺的钟声在跨年夜会敲几响
寒山寺的钟声在跨年夜会敲108下钟声,寓意着去除人生的108种烦恼,获得吉祥、安乐,寺院里的钟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聆听钟声,可以开启智慧,去除烦恼。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寒山寺钟声」寒山寺钟声为什么敲108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