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潭拓寺,以下6个关于潭拓寺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潭柘寺怎么拼
潭柘寺读法: tán zhè sì,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扩展资料: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 西路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潭柘寺
潭柘寺怎么读?
潭柘寺读法: tán zhè sì
tán:声母t,韵母an,二声
zhè:声母zh,韵母e,四声
sì:声母s,韵母i,四声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扩展资料:
潭柘寺始建于1700多年前,历史非常悠久。曾经规模极大,传说明故宫便是仿造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寺院受历代皇家重视,香火极旺。而且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风景非常不错。潭柘寺现在的面积不大,寺院区的长宽大约都在300米左右,分布着寺院的主要建筑和多棵参天古树,在此步行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
塔林是寺内圆寂的大师存放舍利的骨灰塔组成的,潭柘寺的塔林以灰白两色为主,处在僻静的树林之间,在此散步参观十分安静,感觉古朴安然,也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照片。参观传统寺庙建筑参观塔林之后便可从山门入寺,寺内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左右两侧有梨树院、行宫院等,都可以步行一一参观。
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身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潭柘寺怎么读?
潭柘寺读音是 :tán zhè sì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
扩展资料:
潭柘寺文物: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潭柘寺景点有什么历史文化
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的潭柘山脚下,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靠宝珠峰,四周是九座马蹄形的高峰。这九座山峰从东到西依次是回龙峰、虎踞峰、彭日峰、崔子峰、吉云峰、嘉悦峰、大象王峰和莲花峰。
九峰中间似九条龙守护宝珠峰,潭柘寺古刹规模宏大。高大的山峰阻挡了来自西北的寒流,使潭柘寺成为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此,这里植被茂盛,古花名花众多,自然环境极其优美。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加上潭柘寺管辖的周边山林、山野,总面积超过121公顷。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北京故宫有9999间半,清朝鼎盛时期潭柘寺有999间半。据说明朝初年建造紫禁城时,是仿照潭柘寺建造的。解放初期,一些年久失修的寺庙被拆除,一些新房子被修建起来。
现在潭柘寺有943间房子,其中638间是古寺。建筑保持明清风格,是京郊最大的古代寺庙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原则,有一条中轴线贯穿其中,左右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整、整齐、主次分明、层次分明。其建筑形式有厅、堂、阁、厅、亭、阁、塔、坛等。这是各种各样的。寺外有上下宝塔、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殿、龙潭等众多建筑和景点。就像捧着月亮的星星,散落在其中,形成了方圆众多景点,各种形式,不同口味的旅游景点。
潭柘寺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非常优美。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景,早晚各有不同的味道。早在清朝,潭柘寺十景在北京就已经很有名了。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它是北京最早建造的佛教寺庙。北京民间有句话叫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潭柘寺金代名为卡夫卡寺,唐代名为龙泉寺,金代名为大满居士寺。明代,龙泉寺、卡夫卡寺等旧名相继恢复。清朝康熙皇帝把它命名为云岫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民间一直称之为潭柘寺。
千百年来,潭柘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和神奇的传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从金熙宗开始,历代皇帝都来潭柘寺拜佛,游山玩水,并拨钱重修扩建寺庙。王公大臣、嫔妃公主也都捐了自己的钱。加布施中,民间好男女与潭柘寺有关系?有成千上万的人有好运。
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自发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火会,筹钱购买土地房产,捐赠给寺庙,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额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无论是寺庙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还是政治影响都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康熙皇帝以建成命名潭柘寺,成为北京最大的皇家寺庙。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从金朝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大乘佛教林佶教的领袖,有许多著名的僧侣。为了研究佛教,弘扬佛教,扩建和修整潭柘寺,繁荣寺内香火,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潭柘寺作为森林历史公园开放,并成为旅游景点。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修缮,并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
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一个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2001年6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潭柘寺是一座高耸的寺庙,庭院幽静。其殿、堂、坛、室各具特色,其楼、亭、阁、庙都不同凡响。寺内古树名木,花木翠竹遍布,假山青翠,曲水潺潺,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掩映在松柏之间。
寺庙整洁、庄严、宏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师写联赞曰:齐行太远,地开幽境先。如今的潭柘寺是一座高耸的寺庙,庭院幽静。其殿、堂、坛、室各具特色,其楼、亭、阁、庙都不同凡响。寺内古树名木,花木翠竹遍布,假山青翠,曲水潺潺,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掩映在松柏之间。寺庙整洁、庄严、宏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师写联赞曰:齐行太远,地开幽境先。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其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宾客和游客,而且拥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购物一条龙服务。它是北京郊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比北京的城市建设早800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晋(265-316),当时叫卡夫卡寺。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以传说幽州之前就有潭柘寺。唐朝扩建后命名为龙泉寺,金朝复辟后命名为大满居济寺,清朝大修时改名为云岫寺,到17世纪末形成现在的规模。俗名潭柘寺流传千古。潭柘寺后面九峰环绕,前面的山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俗话说前有光,后有靠,左右相拥,形容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依山而建,气度雄伟。大殿逐层而上,高低不平层层排列,四周高墙环绕。寺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潺潺,僧塔如林,竹林婆娑。清朝康熙皇帝称赞此地:名山胜景,不逊于五台山。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潭柘寺占地6.8公顷。寺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路、东路、西路三路。
中路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殿、毗卢阁等。有东路方丈院、延庆阁、行宫院、万寿宫、太后宫等。西路上有冷烟坛(已不存在)、戒台寺、观音堂,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上下佛塔,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协信亭、龙潭、御碑等。塔内有71座砖砌或石砌的佛塔,用于安葬僧人。山外是木牌坊,三楼四柱。牌坊前有两棵古松树,枝叶互相重叠,像一个绿色的天花板。牌楼前有一对石狮子,雄伟而米格
中轴线为亭式建筑,名为毗卢亭,两层楼高,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寺庙和远山尽收眼底。东路由四合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庆阁、清代皇宫等。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和太和殿。庭院清幽雅致,青瓦、竹柱、流水、竹林,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
院子里有一个刘备亭,名叫轩亭。西路上的寺庙多为寺庙式大殿,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龙王殿等。层层排列,气势磅礴。祭坛是僧侣被任命的地方。台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边各有一条长凳。是三司七证所在地。观音殿是整个寺庙最高的地方,上面有甘龙的书法,连洁慈航,观世音菩萨,雍容华贵。潭柘寺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镀金的缎带、晋代的诗词、清代的肉形佛、神奇的石鱼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潭柘寺塔雄殿主脊两端,有一巨型绿琉璃吻,为元代遗物,上系金光闪闪的金链。这个吻作为一个城镇的物体出现了。据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属水,能抗火,所以放在屋顶上防火。据说康熙帝初来潭柘寺时,看到辽吻跃起动了,飞走了是天大的惊喜,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将其锁住,插上宝剑。今天辽吻上的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给的。在东寺路有一座方形的刘备亭,名为奕_亭。展馆内巨大的汉白玉底座上雕刻着蜿蜒的盘龙形水道。
泉水流过,放在有耳的酒杯里,任其随水漂浮旋转,停在某处,取之饮之,饮之作诗。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曲水行云流水的习俗。潭柘寺有两件宝贝:宝壶和石鱼宝壶。天王殿前有一铜壶,直径1.85米,深1.1米。它是僧侣用来烹饪的。这个壶以前在东跨院北室,现在有一个更大的壶,直径4米,深2米。熬一次粥要16个小时,能装10石。因为锅底厚,文火慢炖,粥又粘又香。关于这两个锅,也有抛沙不漏米的说法。原来锅底有一个盛砂容器。
随着粥的不断搅拌,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石锅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在大厅的前廊上,有一条石锅鱼,长1.7米,重150公斤。它看起来像铜,但实际上是一块石头。敲击时,它能发出五种声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赐给玉帝。后来天下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石鱼从天而降,落在院子里。据说石鱼的13个部分代表了13个省。如果哪个省有干旱,敲敲这个省的部分就会下雨。
潭柘寺古树众多,最著名的有千年银杏树、千年波罗树、千年柏树、二乔玉兰等。潭柘寺周围有很多建筑景观依附于潭柘寺。如东观音洞、王铭寺、西观音洞、上下塔等寺院共同构成了一个方圆多里、景色多样、情趣各异的景区。千百年来,无数游客为潭柘寺的美景所陶醉。历史上名人辈出的谭哲奇的佛教活动也很盛大。浴佛法会和莲池会议在北京都很有名。1998年,潭柘寺恢复佛教活动。在第一天,第十五天和千禧年,古代
潭柘寺的来历
来历: 潭柘寺坐被朝南,传闻潭柘寺是按照后天八卦方点阵图建造的,上乘天地造化之理,下合物我协调之功。 关于潭柘寺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千年前某个夜晚幽州都督正在千中休息,忽闻外面传来和尚念经的声音。 连续出现两晚之后,都督就差遣手下前去打探,发现是一位僧人。 其诵经声竟能传至数十里之外,都督暗自称奇,便遣手下去请僧人一叙。 僧人法号华严,都督敬仰华严和尚法力高深,便问他有何需求,华严答曰:想在京西宝珠峰下立寺敬佛。 都督应了,给他开具了占地文书。 华严回峰下讲经,峰前有一大水潭,名曰青龙潭,青龙潭内有一老龙,每逢华严讲经时皆在潭内聆听,得闻华严想在此地修寺礼佛,看上了青龙潭,老龙感于华严点化之功,是夜便带着湖水腾空而且,留下了一大片空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潭柘寺的雏形,这就是潭柘寺来历的传说故事。 扩展资料: 相关诗句: 《潭柘寺》 清 雍正 省耕郊外鸟声欢,敬从祗林拥入鸾。 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喘。 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 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 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 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 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潭柘寺属于哪里
潭柘寺属于北京宗教旅游的著名风景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出己资,大加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与潭柘寺结有
善缘的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且自发地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会,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大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茸,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开辟为森林古迹公园,成为了一处游览胜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2001年6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时期(265-316年),时称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唐代扩建后名龙泉寺、金代重修后名大万寿寺、清代大修时改称岫云寺,至十七世纪末形成现在的规模。俗名潭柘寺千古流传。
潭柘寺后有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则如巨大屏风,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依山取势,气度恢弘。殿堂逐级向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四周有高墙环绕。寺院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清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名山胜境不次于五台山。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潭柘寺占地面积6.8公顷,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尤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折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古迹文物众多,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神奇的石鱼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珍品。
潭柘寺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故而置于屋脊以镇免火灾。据说,康熙皇帝初来潭柘寺时,看见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将它锁住,并插一剑,今鸱吻上镀金剑光吻带就是康熙所赐。
寺院东路有一座方形流杯亭,名猗轩亭。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有弯弯曲曲的蟠龙形水道,当泉水流过时,放入带耳的酒杯,任其随水飘浮旋转,止于某处,取而饮之,并饮酒作诗,这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曲水流觞习俗。
潭柘寺有二宝:宝锅、石鱼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
潭柘寺古木古树其多,最著名的千年银杏树、千年婆罗树、千年柏、二乔玉兰等。潭柘寺周围有许多附属于潭柘寺的建筑景观。如东观音洞、明王殿、西观音洞、上下塔院等与寺院共同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色多样,情趣各异的景区,千百年来无数游人被潭柘寺美景所陶醉。历史上名僧辈出的潭柘奇佛事活动也十分盛大,浴佛法会,莲池大会等在北京地区非常有名。1998年潭柘寺恢复了佛事活动,逢初一、十五、千年古寺香烟缭绕,钟磬齐鸣。游逛于古老的寺院,听古刹光荫讲一讲过去的故事,撞古钟让悦耳的钟声涤荡繁乱的心绪,欣赏悠悠佛乐品一品超凡脱俗的境界。
兰若藏山腹,门中当远峰。人闲堪僻径,僧老浑高踪。古柘栖驯鹿,寒潭隐蛰龙。更从何处去,前路野云封。----(明)吴惟英潭柘寺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潭拓寺」潭柘寺洪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