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天师府,以下6个关于天师府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天师府在哪里
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天师府为历代张天师住地。宋、元、明、清尊其道,官其子孙,修其府第。“嗣汉天师府”历经各朝维修、重建,房舍达五百余间,占地5万多平方米。分头门、二门、三门、前厅、正厅,层层叠叠,甬道贯通。天师住房和养生殿,面积900余平方米,内分大门、仪门、大庭院、三省堂等。楼房殿阁,雕梁画栋。院内古木参天,风景优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率领部分中央红军与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在此会师。 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传衣钵的人,被选为道教的首领。?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其孙鲁传道汉沔间,信奉者称陵为天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一》:“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
天师府的介绍
天师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为张氏历代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传言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被称为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
天师府的概述
天师府宋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府门、仪门、玄坛殿,真武殿、提举署、法篆局、赞教厅、万法宗坛、大堂、家庙、私第(即三省堂)、味腴书屋、敕书阁、观星台、纳凉居、灵芝园、以及厢房廊屋等。明代的建筑大部分已毁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六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建和修建的遗物。 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不仅具有研究中国道教的价值,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龙虎山天师府的历史?
鹰潭市龙虎山天 师 府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清镇 。宋崇宁四年( 1 1 0 5 年 )始 建于上清镇关门 口 , 元 延 佑六年 ( 1 3 1 9 年 ) 迁建于上清镇长庆坊 ,明 洪武 元 年 ( 1 3 6 8 年 ) 移 建今址 。清康熙十三年 ( 1 6 7 4 年 ) 被 焚 毁 。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并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为了落实宗教政策,从1985年起即着
龙虎山天师府的神道合居有哪些盛景?
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讲道布教之所,而天师府则是他们生活起居和掌管天下道事的总署。建筑雄伟,有“南国第一家”的美称。天师府是在1105年,由宋徽宗始建于龙虎山脚下的上清镇关口,全称为“嗣汉天师府”,它是道教最早的发祥地,并被尊为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
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它依山傍水、气势非凡。由于道教大多是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并且道士们都追求超凡脱俗和清静无为的境界,所以天师府内种植了很多奇花名木,也是暗寓此地为仙境。
天师府整个建筑工艺群是由府门、仪门、玄坛殿,提举署、法篆局、万法宗坛、大堂、三省堂、观星台、灵芝园和厢房廊屋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道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
天师府的外观具有浓厚的神秘氛围,红墙深院,彤壁朱扉,给人以神道合居的气势,并且以八卦铺地,显示了浓厚的道教底蕴。
天师府坐北朝南,高大宽阔、面河而立、气势雄伟。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太极八卦图。八卦在道教里是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而太极图则是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道教哲理内蕴。天师府府门上有一对抱柱楹联: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这副对联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它形象地表达了龙虎山正一道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同时也阐明了正一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们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在院门后,有一条100余米的鹅卵石铺成的宽阔甬道直通二门。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和提举署,但后来都被毁了。二门门联写的是: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这副对联不仅表明了历代天师道高德重,使龙虎也服伏、鬼神也钦佩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表明了道教要求信徒必须修道养德的教理教规。
过了二门是一个大院,院中间是天师府的主建筑“玉皇殿”。殿门的外面两侧矗立着两个雕龙石柱,殿门的下面是雕龙石阶,石阶下就是有名的灵泉井。
相传,这口井是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奉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法旨所凿。它的泉水清澈甘甜,所以取名为“灵泉井”。历代天师做道场前敬天官、地官和水官都用这口井里的水,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法水井”。
还传说这口井有9米深,并与四海相通。当时挖凿的时候,曾惊动了龙王。
龙王问:“为何要挖得那么深?”
天师说:“我要借四海之源,用来演法炼丹。”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丹井”。穿过甬道便可到达玉皇殿。玉皇殿是历代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玉皇殿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此殿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殿内供奉着身高9.9米的玉皇大帝像。在玉皇大帝旁,有金童、玉女和20个天君配祀两边,并且有8条金龙飞舞楹柱之间,使整个玉皇殿显示出天廷的庄严之感。
在玉皇殿后面便是私第了。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宅,也称为“天师殿”。这一部分是天师府的主体,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前、中、后大厅组成。
在天师殿院门前的隐壁上画有“鹤鹿蜂猴”的一幅巨画,象征着高官厚禄和宰相门第。院门前上书白底蓝字对联一副:“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这不仅体现了当时天师府建筑的豪华是举世无双的,同时也告诉了人们当时道教文化的兴盛程度。
进入殿门,前厅为客厅。在客厅里有一块浑圆的翠绿色盘石,名叫“迎送石”。这是历代天师迎送客人到此留步的地方。在堂壁上挂有“墨龙穿云图”和“祖天师像”,在东西四壁上都题写着名诗,描绘着古画。
再往里走就是中厅。中厅为会客厅,有“狐仙堂”的美称。在中央供奉着3尊神像,中间是在刀剑斧戟和龙虎旌旗的拥簇下正襟危坐的道祖天师张道陵,侍立在张道陵两边的则是他的两位高徒王长和赵升。张道陵身旁悬有歌颂他道尊德贵的对联一副:
有仪可象焉,管教妖魔丧胆。无门不入也,谁知道法通天。
在前厅和中厅搭接处,在左右两旁开辟有“金光”和“紫气”两个门,中间还有一个门,上刻“道自清虚”4字,这是为了提醒世代天师要依道传教。
再往里走就是后厅,后厅也叫“上房”,是张天师食宿生活之处。后厅的中堂原是天师用餐的地方,清代的时候里面有几把太师椅,四壁上也有很多书画。中堂后壁悬挂着祖天师张道陵的画像。香案上有屏风、净瓶、时钟、灯台和香炉供器等,非常古朴典雅。
除此之外,天师府内还有灵芝园、敕书阁和观星台等,宫楼阁宇多得数不胜数。
但是,如此豪华的天师府,后被洪水冲毁。后来虽然重建,但又因战争惨遭焚毁。后来,经过历史创伤后的嗣汉天师府,在政府的扶植和海内外信徒的赞助下,逐年得到了修复。
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和私第为中轴线,又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和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了一体,再现了这个蕴含着巨大道教文化内涵的府邸。
嗣汉天师府的介绍
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被称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天师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师府」天师府是全真还是正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