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天津博物馆,以下6个关于天津博物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天津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您好,民国五年(1916年)4月,天津博物院筹备处成立。
民国七年(1918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天津博物院。
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更名为河北博物院。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更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于年初更名为天津市立博物馆。
1950年11月,该馆改属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遂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
1952年10月,与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历史博物馆。 民国四年(1915年),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成立。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建立了天津广智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后闭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逐渐恢复。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
1950年11月,改属于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遂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
1952年10月,与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历史博物馆。 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1日,建立天津市市立美术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为天津市市立艺术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
1950年11月改属于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
1952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1年7月10日,建立天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
1954年5月16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华北人民博览馆。
1955年3月,华北人民博览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7年12月10日,建立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是天津市文化局从市历史博物馆抽调出其艺术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的。
2004年12月20日,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博物馆。 1952年6月,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与市立第二博物馆在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和主持下,遵照文化部有关指示,开始筹划两馆合并事宜。同年10月初两馆合并工作完成,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2年10月20日,经上级批准正式启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公章,标志着该馆于这天正式建立。同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5年3月,华北人民博览馆亦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摘要】
天津博物馆的历史沿革【提问】
您好,民国五年(1916年)4月,天津博物院筹备处成立。
民国七年(1918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天津博物院。
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更名为河北博物院。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更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于年初更名为天津市立博物馆。
1950年11月,该馆改属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遂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
1952年10月,与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历史博物馆。 民国四年(1915年),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成立。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建立了天津广智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后闭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逐渐恢复。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
1950年11月,改属于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遂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
1952年10月,与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历史博物馆。 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1日,建立天津市市立美术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为天津市市立艺术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该馆由天津市教育局接管。
1950年11月改属于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
1952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1年7月10日,建立天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
1954年5月16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华北人民博览馆。
1955年3月,华北人民博览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7年12月10日,建立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是天津市文化局从市历史博物馆抽调出其艺术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的。
2004年12月20日,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博物馆。 1952年6月,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与市立第二博物馆在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和主持下,遵照文化部有关指示,开始筹划两馆合并事宜。同年10月初两馆合并工作完成,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2年10月20日,经上级批准正式启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公章,标志着该馆于这天正式建立。同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5年3月,华北人民博览馆亦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回答】
至此,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构架已基本定型。【回答】
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曾合并,组建成天津市博物馆。
1973年10月,经上级决定,撤销天津市博物馆建制,恢复1968年8月之前的建制。
1984年2月,天津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属考古队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考古部。
2003年,天津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建成,考古队遂并入该馆脱离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2004年12月20日,天津博物馆落成开放,该馆是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而成,并于友谊路31号建设了新的馆址。【回答】
天津的博物馆里有什么?
馆藏精品
编辑
玉器
清末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此瓶由一块大的翡翠料抛开制成一对,高42.8厘米,口径9.6×5.4厘米。淡翠绿色,间少许淡粉色,色泽均匀柔和,美丽晶莹。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瓶身光素,抛光匀细,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尤其是对花、叶纹饰采用镂雕技法,雕琢更为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5]
翡翠以其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受到举国上下的喜爱,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传说慈禧宁要翡翠饰物而不要金刚石头饰贡品,官员们则投其所好,选上等的翡翠进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称。 [5]
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宽9.58厘米 [6]
寿山石为中国名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一带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便被当作较为珍贵的雕刻用材料。 [6]
天津博物馆藏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通高6.6厘米,宽9.9厘米,实属传世尚均雕刻名品。弥勒盘坐,面目祥和,体态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头部刻有细细的头发,服饰上亦有龙凤及勾莲纹。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体态及容颜的特点,衣服上的纹饰则运用较为细腻的线条,刀刀清晰,密而不乱,正所谓“运刀如运笔”。背部阴刻隶书“尚均”款,是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6]
瓷器
清 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清乾隆(1736—1795)
高2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6.5厘米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7]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乾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7]
天津博物馆藏的一对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乾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7]
明 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8]
明代是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中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 [8]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盘高8厘米、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无釉呈朱砂色。口沿一周红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8]
书画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1644—1911)
绢本 设色
纵56.3厘米 横1706.7厘米
《万笏朝天图》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乾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 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 [9]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则有17米多。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在这里则是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冠以此语,语意双关。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著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 [9]
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绘画方式可能与本图作为南巡补记或前期路线准备的汇报进呈本有关。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士将乾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9]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10]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轮廓)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10]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乾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10]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著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10]
砚台
明 朱砂荷鱼澄泥砚
明(1368—1644)
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中陈列有一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 [11]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11]
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 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1]
明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1368—1644)
直径18厘米 高10厘米 [12]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12]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乾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12]
印玺
清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清宣统(1909-1911)
长12.7厘米 宽12.7厘米 高10厘米
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13]
印文中所及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3]
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王朝灭亡后,宣统皇帝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留过一段时日,他带出宫中的各种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此印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13]
战国 长于君相室鉨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14]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14]
青铜器
战国 楚王盦悍鼎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通高53厘米 口径45.5厘米 腹围148厘米 [15]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15]
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15]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15]
楚王鼎就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15]
秦 旬邑权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9.5厘米 [16]
八角棱体,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古朴劲健,两诏铭文在秦权中较少见。 [16]
旬邑为地名,在陕西省。此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天津博物馆里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历史文物?
天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哏儿都,想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就必然要从其博物馆开始了。天津博物馆去年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博物馆的称号。这座博物馆已经有了100年历史了(前身1918年建立的天津博物院)不论是历史底蕴还是韵味都可以用相当深厚来形容了。
博物馆用身份证免费领票入场,一进去就看到了关于西岸艺术节的首届非遗文创大联展开幕式。一开场,一段盛世鼓舞,漂亮的舞蹈演员搭配起大鼓,碰撞出了非同一般的火花,这种盛世鼓舞的表演在2016年还上过春晚。
盛世鼓舞结束后,最有看点的就是剪布肖与快板的完美结合了。剪布肖的传承人奶奶相当的厉害,正好在快板讲完的时候,短短几分钟剪出了与主题“献礼祖国70周年”相对应的70样式的布肖,可能有很多读者都知道快板,但却对剪布肖有些陌生,实际上剪布肖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非常需要技巧以及耐心才能学会的一项技艺。
开幕式的表演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让人们记住了非遗文化的特点以及特质,而且开幕式结束后,还可以到旁边展厅看看天津那些珍贵的非遗文化。
天津博物馆不止有非遗文化的创新,还有展览文物的创新。在游览过程中,发现这里正在举行关于埃及文物的展览,各种上千年甚至是4000年前的文物都能在这里一览无余,重点是还真的从埃及借来了木乃伊,而且不仅仅有人的木乃伊,还有猫、鳄鱼等木乃伊,不管是哪一个都让人觉得非常的震撼。
还有就是关于俄罗斯民族服饰以及珠宝的展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华贵以及富丽堂皇,有趣的是在这些珠宝和民族服饰中,还能找到一点点我国文化的影子,着实是让人觉得又新奇又兴奋。当然博物馆里展览的东西还有很多,要想全部讲完估计得花好长一段时间才行。
如果你们感兴趣,不妨去这个博物馆游览一番,顺便也可以看看非遗文化展览,相信带着人文气息的非遗文化,会要比冷冰冰的文物更加吸引你哦!
天津博物馆各个楼层分别展览什么?
天津博物馆一至五层场馆分布图。
常设展如下:
一层有纪念品商店,还有天津人文的由来介绍天津城建历史包括八国联军入侵、租界和解放前的一些市井情况。
二层有耀世奇珍,展出天津博物馆精品藏品。
三层有中华看百年。
五层有天津博物馆藏明清青花瓷展览、古代玉器展览、长芦盐业与天津文化展、砚拓-天津博物馆古砚展览。
四层为临时展馆,主要展出一些特展,大部分特展内容较好,但每次特展最多4个月,最少好像一个月。
五层有时候除了固定展览,如果四层特展空间不够也会将一部分小型特展放到五层空余房间展览。
天津河西区有哪些博物馆
天津河西区的博物馆有:位于平江道62号的天津博物馆、友谊路31号的天津自然博物馆、隆昌路94号的天津科学技术馆、平江道60号的天津美术馆、郁江道33号的北疆博物院、三合里111号的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
1、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7年底对外免费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观众在开放时间内可凭有效证件到领票处领取参观门票。团体观众需预约参观。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2号
2、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馆藏生物标本40万件,其中一、二级珍品1282件,模式标本1452件。新馆陈列以“家园”为主题,是全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自2020年1月2日开始实行全员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预约采取平日预约和节假日预约两种差别化预约形式。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1号
3、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是天津市大型公益性科普设施,坐落在市文化中心区内,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馆区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常设展厅10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七大展区,共有300多件(套)展品,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体现了科技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运用多种展示技术,将科学原理与综合应用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临时展厅1000平方米,根据社会热点话题每年举办主题科普展览。建筑主体上方的球型建筑是宇宙剧场,可放映全天域科教电影和天文节目。天津科技馆常设展厅实行免费对外开放。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隆昌路94号
4、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馆既是面向艺术家展示艺术品的平台,更是为市民普及高雅艺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作为大众美育基地,最大化发挥面向公众的服务功能。在保证展览功能的同时,展馆还配备报告厅,研讨室,人文美术图书资料中心,美术创作室,绘画装裱修复室和油画修复室,贵宾室等辅助设施,功能完善,增强了美术欣赏与创作的参与性。此外,天津美术馆还配有较大面积的休闲商务服务功能区,以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天津美术馆的开放区、服务区的总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在国内美术馆中也是遥遥领先的。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5、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 “工”字型布局。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享誉世界。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1年北疆博物院旧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33号190门
6、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具有浓郁特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展馆外观为仿古建筑展区面积达1724平方米,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619幅,收藏自明代以来年画万余张,古版6400余块。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厚上位居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展厅分为“历史传流”、“戏曲故事”、“古版藏珍”、“仕女娃娃”、“世俗生活”、“戴齐画坊-保护发展”、“中国年画集锦”等7个展厅,博物馆内各展厅依照年画题材配合展线,设计了呼应年画作品的实体景观,还原了年文化的民俗民风,使展览内容立体生动。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
推荐一个好地方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是由二十世纪天津文博、社教、美术、博览四个系列的馆、院汇集而成。2004年由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组建,其前身为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截止至2014年末,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与平江道交口的文化中心。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