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晴川阁要门票吗

2025-04-25 06:11:57 玩车行家 57阅读 回答者:百科高手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晴川阁,以下6个关于晴川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晴川阁的简介晴川阁的介绍武汉名胜"晴川阁"名字出自于那首诗?晴川阁在哪?晴川阁的历史故事睛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晴川阁,以下6个关于晴川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晴川阁的简介
  • 晴川阁的介绍
  • 武汉名胜"晴川阁"名字出自于那首诗?
  • 晴川阁在哪?
  • 晴川阁的历史故事
  • 睛川阁有哪些故事或名句
  • 晴川阁的简介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

    晴川阁景区整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景区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2002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晴川阁的介绍

    晴川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代嘉靖26年至28(公元1547—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武汉名胜"晴川阁"名字出自于那首诗?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晴川阁在哪?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

    1 晴川阁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

    3 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

    4 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晴川阁的历史故事

    关于晴川阁历史典故: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

    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其规制略有扩大,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

    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

    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晴川阁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

    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扩展资料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

    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

    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

    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禹碑亭。

    亭内立有荆南观察史李振义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晴川阁于1986年 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2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方毅、郝建秀、萧克、胡克实等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

    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晴川阁

    睛川阁有哪些故事或名句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26年至28(公元1547—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相关诗词 《晴川阁序》

    七里晴川染蔚蓝

    洗马长街望君还

    古筑城楼当敌寇

    汉江中游挂满帆

    林荫伫立拦江路

    风吹江畔柳叶弯

    莲花湖水一池碧

    微波粼粼夕阳残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晴川阁」晴川阁要门票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