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平武论坛,以下6个关于平武论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平武论坛
票子没给够,所以嘛。。、。
本人想去九寨沟,但是不知道平武到九寨沟有没有班车? 如果没有,就只能从绵阳坐车去九寨沟吗?
你好
平武没有直达九寨沟的汽车、需要到绵阳去坐车、
绵阳平政客运站 九寨沟口 发车时间:9点 12点 全程:359km 票价:100元左右
希望对你有帮助,楼主,请采纳。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大桥镇适合养殖什么品种的羊
第一,切记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说波尔山羊好你就养殖波尔山羊,绵羊好你就养殖绵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品种比较适合你。首先你应该去本地市场看一下。全中国很大,地域辽阔,口味不同的。
在广东消费的都是山羊肉,如果是在那里养殖绵羊,你一只也卖不出去。我就是看见一个羊友说在广州养了两年小尾寒羊,结果现在卖不掉了。没有人收购。
看了上面的你应该对于选择什么品种有了一个了解,不要相信他人说的什么品种羊长得快、长的大。 呵呵,你自己动就是好了。
第二、你也可以搜索【牧羊人养羊技术论坛】多和其他养羊朋友一起交流养羊体会和疑难解答哦。
目前是最好的养羊技术交流平台。
那里有一个版块叫做【有问必答】的,一般只要描述清楚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论坛羊友的解答。
如果是关于 羊病问题,最好是把羊的大小、品种、平时喂什么料、体温排泄变化等详细说明。如果能够搭配清晰的图片说明更好了
送给那些徘徊在养羊路上的朋友。
http://www.myr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fromuid=1
(出处: 牧羊人)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项目
WWF在中国的工作开始于保护大熊猫。1980年,WWF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四川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工作。1985-1989年,WWF和国家林业局成功合作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随后制定了全国大熊猫保护计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1999年,WWF与国家林业局又共同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所获得的科学详实的数据为中国日后大熊猫保护奠定了基础。此外,WWF还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及西部开发对熊猫栖息地影响等研究项目,这些研究为WWF的实地保护项目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997年,WWF在四川省的平武县启动了“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ICDP)。项目在帮助当地机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试行了当地社区发展替代生计的开发,以减少社区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王朗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反偷猎巡护、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保护区管理、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以及周边社区的发展等方面,已成为保护区管理的典范,,并为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2002年,WWF将平武ICDP项目扩大到整个岷山景观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使大熊猫保护工作由单一点上的保护,发展到跨越行政地域界限、以整个岷山的区域性大熊猫栖息地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新阶段。同年,WWF还启动了在大熊猫分布的最北限秦岭山系的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项目覆盖了整个秦岭地区,项目旨在探索和建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有效手段和机制,以及可持续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模式。 湿地与淡水保护
WWF在全球50多个流域开展湿地与淡水保护及流域综合管理示范工作。在1998年洪水之后,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也成为WWF在中国的主要工作领域之一,通过与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先后在湿地恢复、湿地替代生计、湿地保护区网络建设、重建江湖季节性生态与水文联系、提名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宣传教育、流域综合管理政策倡导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999年,在WWF荷兰分会的支持下,“携手保护生命之河”长江项目首先在湖南启动,在西洞庭湖、青山垸(湖)、西畔山洲等开展湿地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工作,通过发展湿地替代生计、促进社区共管、协助建立保护区并不断提高其能力、宣传教育等途径,推动洞庭湖地区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支持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总结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以此推动洞庭湖流域、赤水河流域的流域综合管理工作。
在此项目的影响下,2002年汇丰银行(HSBC)通过其“投资大自然”项目支持WWF在湖北启动了以“重建江湖联系,恢复长江中游生命网络”为目标的“恢复长江生命之网”——WWF-HSBC长江项目,开展了湖北省湿地保护网络建设、推动“灌江纳苗”工作以重建江湖联系、实施基于社区的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作为白鱀豚和江豚栖息地的天鹅洲故道群湿地保护等项目,这些工作将为恢复江湖联系、探讨长江中游湖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设长江中下游的湿地保护网络与白鱀豚江豚等珍稀物种保护网络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WWF建议并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共同资助成立了“国合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该课题组于2004年10月向国务院提交了《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恢复中国生命之河》的政策建议报告,为促进中国流域水资源、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治”出谋划策。报告中建立“长江论坛”的建议已被27家单位采纳,首届长江论坛于2005年4月在武汉成功举办,通过了《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一致赞同通过对长江流域实施综合管理,来确保实现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三大目标。
WWF一直与国家林业局等合作,推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制订与优先项目实施等,提名国际重要湿地、支持湿地类保护区的基础调查、保护区管理人员培训、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管理等。在WWF的协助下,2002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和2005年2月2日,中国两次新增23个国际重要湿地,其中2002年新增的14个国际重要湿地被WWF总部评为来自中国的第一份“献给地球的礼物”;与国家林业局、上海市农林局合作开展“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项目”,探索“国际重要湿地”的建设与管理;与国家林业局等合作,组织了2004年、2005年长江中下游六省市的同步水鸟调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保护区网络建设和国际重要湿地的提名工作准备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WWF还与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共同合作,自2001年以来连续组织“湿地使者行动”,分别以“把知识带回家乡”、“走进国际重要湿地”、“追寻通江湖泊”、“生命之河:从高山到大海”、“还长江生命之网——长江行动”等为主题,在全国各地系统地开展了湿地科普与宣教活动和调查工作。累计参与竞标社团有226个,有131个大学生环保社团、1500多名师生成为湿地使者直接参与到该活动中来,足迹踏遍中国黑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20个省、市、自治区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5国境内的湄公河流域,直接将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知识传递给数百万湿地地区的基层干部与群众。 森林的发生和发展时代,距今已有6亿年的历史,经历了裸蕨类草丛、小型森林和蕨类森林,最终发展到今天被子植物占主要地位的新生代森林。
中国疆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森林自由生存的生态环境始终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侵害。在距今8000-7000年前原始农业出现时,森林的砍伐即已开始。随着农田的开垦、生活需求的增加以及不断发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在中国国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从距今四五千年的60%下降到明末清初的12。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1973年到1998年开展的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反映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加到16。55%,森林蓄积
量从86。56亿立方米增加到112。67亿立方米。但是,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仍在世界排名120位以后,并且与森林密切相关的生态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江河断流、地质灾害频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态恶化的现状,增加森林资源及其质量,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相继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在内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其对中国生态建设的长期影响将不断体现。
WWF北京办事处林业项目结合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在长江上游岷山地区以及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开展了大熊猫和东北虎栖息地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向国内介绍并引进了最新的景观保护理念和方法,通过建立保护区、提高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及探索社区和企业参与的共管机制,使呈现破碎化的栖息地得到连接和恢复。同时,为了提高中国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把森林认
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引入中国,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国内标准,帮助森林经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减少中国进口木材需求增长对南美、东南亚等天然林丰富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WWF北京办事处成立了中国森林贸易网络(CFTN), 鼓励在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的从事木材贸易和生产的厂商,通过加盟全球森林贸易网络组织,促进合法采伐和贸易,推动可持续森林经营和可信赖的森林认证。与此相关的大豆和棕榈油圆桌会议(RSPO)也是林业项目的工作重点,旨在鼓励有影响力的厂商通过参加圆桌会议承诺促进有利于森林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 “人类是可持续性发展关注的中心,他们有权利与自然和谐相处,过一个健康而有价值的人生。”——《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颁发的活动证书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正式提出后,即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这一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变革的呼唤,意味着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种调整即意味着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为全世界人民把一个听起来抽象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转为现实” ,这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教育的任务。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它提供了人们将社会理想转为现实的能力。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了解到威胁人类未来的世界问题:如贫困、环境恶化、健康、冲突和人权的侵害等之间的复杂而互相关连的关系;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人们将掌握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进行积极的社会变革所需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建设一个认知人类尊严的人道的、平等的、和关怀的和谐社会。”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开展,以实现WWF的最终使命,1996年,WWF在北京正式设立办事处之时,就创建了教育与能力建设项目(原环境教育项目)。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该项目始终贯彻“能力建设、资源开发、政策影响和网络构建”的工作策略,并通过与中国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政府部门,高校学术科研机构,社区,宗教团体以及地方相关NGO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项目,成功地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引入中国的正规教育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
教育与能力建设项目在中国开展的项目有“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青少年爱水行动”、“香格里拉河流与湖泊”、“巴珠可持续社区”、“滇西北社区能力建设”、“藏东社区保护与和发展”、“地球的孩子” 等。同时,该项目也为WWF 在中国的其他项目提供教育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并承担资源开发、经验总结和成果分享的职责。 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
“我们现在对减缓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越少,未来需要适应气候变化的难度就越大。” --Stern Review
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温度已经上升了0。74摄氏度;北极气温升高是全球
平均值的两倍,北极海冰每10年以3%的速度消失;地中海、非洲南部和部分南亚地区的干旱趋势加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干旱的时间和强度增加,强降水和热浪发生的频率增加,热带飓风的强度加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约高35%。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再次证明了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90%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致。众多独立的研究表明,人类只有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才能避免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人类和全球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我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前提是一些必要的决定必须在近几年内达成。
紧迫性:需要在未来五年内,真正落实推动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政策和措施;任何延迟都会加大减缓气候变化的难度和成本; 野生物贸易项目
TRAFFIC (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创建于1976年,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支持成立的野生物贸易研究项目,其目标是确保野生物贸易不会对自然环境构成威胁。
TRAFFIC 总部在英国,全球共设立了21个办公室,形成一个全球性工作网络,是全球最具规模的野生物贸易监测组织。TRAFFIC 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协助CITES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开展工作。在这方面,TRAFFIC已积累了近30年的经验。
1996年,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TRAFFIC East Asia)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并于2001年在WWF办公室设立中国项目,即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TRAFFIC East Asia - China Programme)。
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在中国的项目力求以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为切入点,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医学界、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药用动植物的使用逐渐找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有效地遏制非法的野生药用资源贸易。
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强调TRAFFIC在野生物贸易过程中的预警作用,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对可能因贸易导致濒危的野生物种,提前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贸易不造成物种的濒危。
每年,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将定期出版通讯,介绍濒危动植物资源的现状,探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交流国内外野生动植物贸易及其控制的信息。
通过在中国开展的各项工作,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希望能够为制止非法野生物贸易、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与国内外各个不同的组织一同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全球协作,走向哥本哈根,实现中国的低碳未来
WWF
气候变化给人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在未来50年内,全世界必须改变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如此巨大的变化需要我们的领导人制定良好的政策,并迅速行动。
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一份为工业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设定具有约束性目标的国际法律文件。所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成员国将于2009年12月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就2012年之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进行协商。这次的全球新协议是我们使全球气候变化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机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在与许多合作伙伴——民间社团、政府、社区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以实现公正、有效、科学的全球气候协议。
WWF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协议的期待
WWF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协议为使全球实现清洁能源经济,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性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WWF希望看到我们的领导者们就形成一个公正、有效以及科学的气候变化协议达成共识,此协议应包括:
# 到2050年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
# 202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
# 到202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0%
# 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脆弱的国家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 为向低碳经济过渡提供便利
#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技术,以及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建设
# 支持WWF的零砍伐森林目标 黄海——生物多样性之海。在2006年12月发表的黄海生态区潜在保护区域图的指导下,中国和韩国当地社区即将担当起黄海生态区的保护义务。2007年9月7日,为期7年的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在北京启动。
保护黄海里的生命
广阔的黄海海域被中国和朝鲜半岛环绕着,其大陆架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享受着黄海丰富的渔业资源。WWF将包括黄海、渤海和东海北部在内的460000平方公里海域划定为“黄海生态区”,该生态区被确定为WWF全球最优先保护的200多个生态区之一。
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的目标是使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完整,并使海岸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松下电器为本项目提供了全部资金保障。
2008年9月7日,WWF与韩国海洋研究院(KORDI)正式公开接受小额基金的申请,这些小额基金将用于支持地方社团和组织的宣传保护活动。
以优先保护区为基础的行动计划
2002年7月,WWF、韩国海洋研究院(KORDI)及韩国环境研究所(KEI)三方启动了黄海生态区规划项目,通过科学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关键栖息地,来确定优先保护区域。作为该研究项目的成果,黄海生态区潜在保护区域图于2006年12月被公布。该图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采纳。
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将以黄海生态区潜在保护区域图以黄海生态区为基础,支持中国和韩国的当地社区开展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愿景宣言:黄海生态区支援项目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实现如下愿景:到2020年,让黄海中所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栖息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让最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之发恢全部服务功能,造福沿海社区。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独立的环保组织,WWF在淡水保护、森林保护、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贸易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应的领导力和影响力。WWF也开始拓展其传统的业务领域,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与上述保护项目密切相关的跨项目的政策领域工作。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项目(简称为政策项目)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也承担WWF全球网络之间与中国相关的政策工作的沟通、协调和实施。
启动与开展政策领域的工作,一方面来自于WWF相关保护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WWF在2007年北京年会上发布的有关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这两大目标的保证措施之一。我们期望通过加强对政策的影响和关注,注重各领域间的相互联系,使得政策项目为WWF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进而提升WWF的影响力,为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按照WWF中国项目办公室“五年保护发展计划(2005~2010年)”,为应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政策项目将着力于以下三个主要方向:即贫困与环境(包括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消费或可持续生活方式(生态足迹)和贸易、投资与金融(是对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方式方面的有力补充,目的在于“绿化”供应链环节。此外,政策项目也承担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的联系和合作事宜。
开展的政策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贸易与投资、银行信贷原则和生态足迹等方面。
推动可持续的对外贸易与投资
世界自然基金会
2007年4月,WWF发布了《重新思考中国境外投资》报告。由于中国对外投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都需要重新考虑现有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报告建议在自然资源供应方、产品和服务生产制造方以及消费方之间建立对话机制,促进全球循环经济。
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处于全球前列,但是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向可持续贸易方式转变、减少中美与中欧之间摩擦、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等。WWF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内的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旨在寻找可持续性贸易机会,促进外贸结构升级,探索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同时,我们密切关注中国公司在海外对自然资源(比如木材)投资时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合作并协调全球网络资源,对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推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性发展。
银行信贷原则
WWF期望与相关的金融研究机构合作,分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国际上公认的环保信贷原则,提升国内银行的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策略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推广。WWF正在与国内重要的银行合作,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发展趋势,探讨引入可持续的信贷原则的可行性,为国内银行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生态足迹研究
“生态足迹”是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WWF(中国)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合作开展了“中国生态足迹”的研究。《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将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促进中外专家之间的联合研究、并为中国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国合会和WWF共同委托总部位于美国的环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来负责研究和分析工作。该项目的中期研究报告将于2007年11月份完成,最终报告将于2008年上半年发布。 对环境的广泛关注已经改变了商界人士看待世界的方式。与他们的客户、股东、员工及其家庭一起,他们日益认识到保护自然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的。他们相信,为了我们自已的安康,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行动来保护我们地球上的自然财富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
自然保护的社会呼声日益响亮,这一外在动力正推动着商界加强与WWF及类似机构的合作。因为这种合作既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也能为自然界带来益处。
WWF企业合作伙伴正是为设在中国的企业提供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我们希望与那些承诺承担社会责任,并希望成为改善环境而努力的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死亡的中小学生资料
死者1:Snowly(网名)
北京人,男,28岁,曾是当前最流行的一款网络游戏的忠实玩家,于10月8日早晨猝死家中。对于Snowly的死,玩家们的一致说法是:他是星辰公会“人事官员”,“他的身亡与过高的游戏出勤率肯定有关系”。也有人推测其死因是“肾衰竭”。
死者2:“男人故事”(网名)
北京玩家,仅在Snowly死亡的第二天(即10月9日),同一游戏中的另一个公会珈蓝神殿论坛又传出噩耗,“男人故事”不幸去世。据了解,2001年,“男人故事”被确诊患恶性淋巴瘤,此后一直在游戏中消磨时光。10月,“男人故事”高烧40℃住院,经过3天抢救治疗无效,在昏迷两天后停止了心跳。
两名北京玩家先后去世的消息一经传播后,10月15日,几百名玩家在网上自发地为其举行虚拟葬礼。很多从未涉足网络游戏的人甚至会纳闷:网游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玩家们疯狂到付出生命的地步?而在众多的网络游戏玩家中,又有多少痴迷者急切需要从生理和心理来治疗游戏所造成的“伤害”?
玩家调查
四川玩家百万之众
“网络游戏画面很美,其特点就是团队作战。所以要求人员、战术必须紧密配合,一旦要完成一个高级任务,没有4个小时是下不来的!”一位网络游戏60级玩家(该游戏的最高级)道出了网络游戏的“魔力”。
记者从成都了解到,两名死者所玩的游戏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游戏之一,光是为四川设立的三区就有30多组服务器在运行,此外还有许多四川玩家在其他区游戏,按每组服务器5000人算,玩家人数不少于15万人,而这仅仅是众多网络游戏中的一款。加上现在游戏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传奇》、《梦幻西游》、《剑侠情缘》等,四川玩家至少有百万之众。按照一位资深玩家的说法,“沉迷玩家即使按千分之一计算,也有上千人沉迷游戏中不能自拔!”
玩家自省注意节制
对于两个玩家相继死亡,四川本地玩家冯先生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过度沉迷于游戏中了。如果只把游戏当成一种娱乐,保持游戏时间在四五个小时之内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冯先生以自己为例,他作为游戏中的公会会长,在游戏中的管理比上班还累,要处理的事又很烦琐,而且要定期组织公会活动,管理论坛、维护、升级等等。但他都有节制,基本上不超过5个小时。
经常泡在网上玩游戏、并利用游戏进行虚拟交易的小叶则对玩家猝死表示担心。他称,他在游戏中主要是给自己增添一份收入,不过每天不超过4个小时,只有周末在7个小时左右。他表示将有意识减少在游戏中的时间,“身体才是最关键的”!
防范措施
政府启动“防沉迷系统”
为有效防止玩家过度沉迷游戏,新闻出版总署早在今年9月份就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试行标准,并于10月20日开始正式试运行,限制玩家的游戏时间。目前,《传奇》、《魔兽世界》等11款大型网络游戏已经启用该系统。
在“防沉迷系统”的试行标准中,以游戏消耗时间3小时作为标尺,累计3小时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正常;超过3小时而不到5小时的时间为“疲劳时间”,游戏经验值和掉宝率减半,并发出警示语言和警示信号;超过5小时则为“不健康时间”,经验值和掉宝率皆被设置为0。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玩家纷纷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钻空子,最终,一点点消耗的还是玩家自己的青春和健康。
商家联手强退游戏迷
“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让人伤心!”对于这两起事件,盛大、网易、九城、光通、金山、新浪、搜狐等几大游戏商家纷纷表示,将同心协力把“防沉迷系统”的运行落在实处。金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其他游戏商家一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试行标准,签署了责任书,将防沉迷系统嵌入到自己所运营的游戏当中,并且在玩家的游戏界面上发出警示,游戏时间满5小时后,强制玩家退出游戏,在10个小时后,该账号才能重新登录游戏。
不过,正如一位资深玩家所言,这仅仅是预防措施而已,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玩家自己的控制能力。
专家把脉
生理:昼夜游戏抵抗力下降
两名玩家患有严重疾病,身体抵抗力比一般人低下,由于通宵达旦上网,使他们原本就不健康的身体过度透支,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生命的终点。昨日,省人民医院肾病科王莉主任医师说,如果Snowly是外界推测的肾衰竭,那么他临死前可能已进入肾衰竭的晚期———尿毒症阶段,最后继发肺部、尿路等全身感染,出现心衰、昏迷等症状,走向死亡。
四川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王安荣告诉记者,“男人故事”虽患有恶性淋巴瘤,但此症是白血病中缓解率较高的一种。“男人故事”昼夜沉迷网上世界,釜底抽薪的结果是宝贵的生命最终被消耗殆尽。专家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还容易患高血压、眼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
心理:心理伤害绵延不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博士认为,两玩家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其行为已属“网络成瘾”,就是对上网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克制不住,明知要付出代价也无所顾忌,最终结果不仅带来躯体疾病,对自身的心理也带来严重影响。网络成瘾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心理伤害,就是玩家们的思维、性格出现偏差,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越来越不能担负起自己的现实角色。
心理学家呼吁,两名北京玩家的悲剧应引起所有网络游戏爱好者的警醒。“如果把网络游戏当作职业,也应讲究节奏。玩家需要一个规律的作息安排,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相关新闻
2004年12月27日,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自杀(本报曾作报道),青年作家、网瘾防治问题研究者张春良日前就此起诉《魔兽争霸3》的开发商———暴雪娱乐有限公司。昨日记者了解到,虽然张春良的诉状已递至天津的法院多日,但目前法院仍未作出受理决定。
四川家长参与“网游公诉第一案”
昨天下午,正在着手准备全国第一起针对网络游戏行业集体诉讼案的青年作家张春良告诉记者,在已签署的数十份代理委托书中,有两份来自四川绵阳的家庭。这两家的孩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孩子的父母全权委托张春良代为起诉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据悉,张春良将于本月择期来蓉,寻求成都市网络成瘾患者的支持。
“张潇艺并不是网络游戏偶然的牺牲者,网络游戏开发商是制造悲剧的元凶。”张春良一再强调说,“这次诉讼只是一个个案,是一名受害者针对一款游戏的诉讼。”张春良称:“我已经接受了63位家长、20余个网游受害家庭出具的授权书,下一步将针对网络游戏进行一场集体诉讼。”
案例1:今年2月,17岁的绵阳平武县少年李萌(化名)因网络成瘾导致情绪严重波动,在一座立交桥下把女同学张染(化名)撞倒后双方发生争执,李随后将张乱刀砍死。
案例2:今年5月,22岁的绵阳平武县青年刘威(化名)利用网络技术窃取一万余元现金,全部用于购买令其痴迷的某网络游戏的点卡。记者刘戈
相关新闻
10月19日清晨,广西合浦县常乐镇16岁的小傅亲手砍死了自己的亲叔公(73岁)、叔婆(61岁)以及族伯母(84岁)。
找钱上网杀害3长辈
警方经过36个小时的侦查,在一个网吧中,将仍沉迷在网络世界中的凶手小傅抓获。据小傅交代,19日凌晨4时许,他翻进叔公傅某家的矮墙准备偷钱,却被叔婆杨某觉察。“当时我很紧张,顺手从砧板上摸起一把菜刀,转身将她砍死。这时,叔公傅某(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我怕他认出我,又将他砍死。然后,我听到有人开门进屋,我躲在房内的门边,(借着亮光看到是族伯母周某),便抓住她的头发向屋里拉,举起一根木头,向她打下去……”之后,小傅从房内找到几百元,翻墙逃走。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平武论坛」平武论坛下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