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隋唐李密,以下6个关于隋唐李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隋唐李密简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
出身辽东李氏,来自四世三公,文武双全,志向远大。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遭到哥哥从中阻拦。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屡为隋军所败,接受越王杨侗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终为王世充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
扩展资料:
出身贵族
李密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开皇中,袭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有一次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人们很少看到他。他曾经准备去拜访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历史评价
杨广:“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宇文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杨素:“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徐文远:“魏公,君子也,能容贤士。”
王世充:“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墓址发现
李密墓于1974年河南省浚县出土,当时卫河清淤,在浚县城关乡罗庄附近卫河河床内被挖出。墓志铭长80厘米,宽60厘米,墓盖书《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字体结构疏朗,朴实道健。行文39行,满38行,行31字,共1202字。字为正书,书写秀健端雅,字距排列适宜,文体为四六骈文。与《全唐文》魏徵所撰的《李密墓志铭》,相差不大。
家族成员
曾祖:李弼
祖父:李曜
父亲:李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
隋朝李密介绍
李密(582-619),字玄邃, 一字法主,汉族,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让便命他统率一部分瓦岗军。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叛唐被杀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
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武德元年腊月三十(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
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
《隋唐演义》中,李密究竟是昏君还是一代枭雄?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叫李密人,他是程咬金从路边捡回来的流浪汉。机缘巧合下,得到了程咬金的禅位,成为了瓦岗之主。但李密这个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上瓦岗之主后,骄奢淫逸,独断专权,最终瓦岗寨在他的操作下吗,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败亡。
总之,在小说中,李密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宵小之徒,他的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用以衬托瓦岗英雄的主角光环。而在历史上,李密这个人也确有其人,只不过其历史形象却和小说大相径庭。
历史上的李密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在隋朝末年,他和他的瓦岗寨也曾叱咤一时,更有机会登顶,君临天下。只是世事无常,命运弄人,李密最终成为了一名失败者。但纵观其在隋朝末年的表现,也足够耀眼,绝不是演义小说里面中所描写的那般无能。相比于秦叔宝、程咬金等人,李密在那个时代,是堪与李渊王世充等人比肩的主角。
李密的出身很高,其曾祖父李弼乃是西魏名将,名列八柱国之一;到了北周时代更是被拜为太师,封魏国公。祖父李耀则是被拜为太保,封邢国公。到了隋朝,李密父亲李宽依然是位列上柱国,封蒲山郡公的存在。
这等家世,即使是比起太原李家也差不了多少。
凭借着父辈的功勋,李密年纪轻轻便进入到了宫里当宿位,近水楼台,未来可期。然而,相比于太原李家,李密家族由于父亲李宽的早逝,加上和皇族没有联姻的缘故,败落得比较快,得不到重视,李密也因此没能在宫里一直待下去。
从宫里辞职出来后,李密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搅在了一起,二人相交深厚。
而位高权重的杨玄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一直想要取隋炀帝而代之,并最终在大业九年起兵造反,而李密则是其帐下幕僚,属于造反的核心成员。
所以,李密这来头可不小,算得上是最早反抗隋朝的那一批人。当然,杨玄感造反最终失败了,但这并不能怪李密,因为杨玄感自负短视,对于李密的计策根本不听。让他据涿郡,裂土封王,徐徐图子,他要打洛阳,和隋炀帝正面对抗。当时天下虽有乱象,但隋朝气数尚余,杨玄感的力量还不足以与之对抗。
最终,李密和杨玄感一起兵败被俘。不过李密很聪明,被押送途中买通官员,逃了出来,自此隐姓埋名,亡命天涯。
这段时间的李密过得很落魄,被官兵四处追捕。直到后来翟让在瓦岗寨起兵,李密前去投奔,这才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所以从这里来看,演义小说中说李密是程咬金他们在路上捡来的一个流浪汉,其实出入也不算大,其比较符合当时李密的一个处境。
只不过,在后续瓦岗寨的发展中,李密可不是像演义小说中那般昏庸。他是真的有才干,原本瓦岗军在翟让手中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说不好听点就是土匪,势力一般,不成气候。
结果李密一来,就给翟让指出了兴洛仓这么一条明路。他深知民以食为天,在那个吃不饱饭的乱世,谁有粮食,谁就掌控了民心。
于是,在李密的献计下,瓦岗军攻打兴洛仓,并开仓赈民,百姓纷纷来投,瓦岗军开始壮大。由于李密的出色表现,翟让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他,自己则当起了精神领袖。
自此,瓦岗寨进入了李密时代,并成为了隋朝的心腹大患。当时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军猛攻洛阳,虽然没能攻下。但在当时,打洛阳这样的壮举足以傲视群雄。所以,山东的各路义军纷纷归附,瓦岗军由此愈发壮大,而李密也成为了各路反王之首
不过好景不长,李密毕竟是半路出家,虽然翟让把位置让给他。但这瓦岗寨当初的创业骨干们可都不怎么服气,他们一直想着怎么将李密除掉。但这群人哪里是李密的对手,心思缜密的李密,早就察觉到了危险,最终先下手为强,铲除了翟让势力,自己大权独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瓦岗之王。
对于李密来说,大权独揽,地位稳固,这确实算一件好事儿。但是对于瓦岗寨来说,翟让之死,让一大批老人心寒,瓦岗寨变得不再团结,将领们离心离德。
“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资治通鉴》
而李密在杀害翟让之后,认为自己在瓦岗军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自己更可以为所欲为,因此,这又使军心更加离散。
“颇自骄矜,不恤士卒”(《资治通鉴》)
虽然在这之后,李密仍旧连败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声势一度达到顶峰。当时各路反王皆奉其为主,并劝其登基称帝。
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并随使通表于密劝进,于是密下官属咸劝密即尊号
但是,李密并没有拿下洛阳,反而因为和宇文化及的争斗,导致王世充乘机坐大。最终邙山一战,瓦岗军惨败于王世充。
其实这一战瓦岗兵力是占据优势的,虽说搞定宇文化及疲惫不堪战损颇多,但就兵力数量而言,李密胜王世充远矣。王世充满打满算只凑出两万人,而李密麾下仍有十余万大军。
但是瓦岗寨人心不稳,内部混乱,最终导致了惨败。
当时李密本阵被破,瓦岗军军心大乱,开始四散奔逃。而单雄信作为翟让旧部见死不救,冷眼旁观,更是令李密再无翻盘可能,只能疯狂跑路。如你所见,当时瓦岗寨火并,李密杀翟让的恶果,在这一刻淋漓尽致显现出来,给予瓦岗军致命一击。
被王世充击败之后,李密大势已去,瓦岗军也分崩离析,宣告解体。最终李密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
和归唐的瓦岗众将一样,李密的归顺得到了唐朝的优待,李渊用高官厚禄招待着,又是封邢国公,又是嫁表妹的。
但是李密和秦叔宝、程咬金他们不一样。人家是将,他是王,免不了要遭受猜忌,特别是李密这个曾经站在反王之巅的存在。所以在李渊麾下,李密过得并不算好,需有官职,但无实权。特别是李密当时的官职是光禄卿,每次朝廷大宴,光禄卿要给皇帝进菜,李密对此深感耻辱。
李密一直想着自己曾经在瓦岗寨的日子,于是自请到黎阳为李渊招兵。这步棋真的挺臭的,那里的军队是原李密旧部,其打得什么算盘,一般人估计都看得出来。果不其然,李密逃出樊笼之后,起兵再反唐朝,最终兵败被杀,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而当时他才三十七岁!
纵观李密的一生,几度沉浮,落魄过也辉煌过,虽然最终兵败被杀,但好歹也曾乱世称雄,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隋唐演义中的李密是怎样下场
《隋唐演义》中李密最后被盛彦师在熊耳山斩首。
李密582年在辽东也出生,是隋末唐初的众多英雄之一,李密的出身是辽东李氏,来自于四世三公,而且文武双全,从小就有这远大的志向。
在隋朝末年各路英雄相继起义的时候,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之一,率领着瓦岗军队屡次打败隋朝军队,从此名震天下。
瓦岗军原来的领袖翟让准备让出自己首领的位置给李密的时候,遭到了自己哥哥的阻拦,于是李密杀死了瓦岗寨主翟让,从而引发了内部不稳,从此多次被隋朝军队打败。
李密无奈之下投奔了王世充,后来因为琐事又背叛王世充投靠了李唐,并且被封为了邢国公,在李德二年的时候,李密因为想要背叛李唐自立为王,被盛彦师在熊耳山斩首。
扩展资料:
在李密最先投靠李渊的是,李渊是十分高兴的。但是,他也知道,李密是一只吃人的老虎,所以,就任命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还经常称他为弟弟。
表面的荣宠掩盖不了实质的冷淡。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听起来虽好,却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
李密当然看出了这一点,大失所望。在李密看来,自己的功劳足可与西汉时的韩信相媲美,就算封不了王,最起码也应该给个三公或者宰相当当。
如果李密就此接受命运的安排,还可以善终。可是,他已经和命运抗争惯了,他不甘心这样的现状。
伤心失意的李密反心又起,他和部将王伯当找了个机会逃离长安,四处联络旧部,准备东山再起,李密的反叛激怒了李渊。
他知道李密的才具,担心此人龙归大海,后患无穷,便授意唐军全力清剿,李密这条龙连大海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唐将盛尽师剁去了龙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
李密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密的概况为:
1、有理想、有头脑的高富帅;
2、时运不济;
3、乱世之中,形式比人强呀,很多事情,他也无奈。杀恩公翟让。
关于他,不能用个好或坏能衡量的。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
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李密在隋唐时期算个怎样的角色?
提到李密这个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隋唐演义里那个贪权好色,靠运气成为瓦岗之主的男人。演义小说里面的李密,往往是给人一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仿佛如果没有他的话,最后瓦岗寨很有可能更加壮大,甚至统一天下。反倒是因为他的到来,导致了瓦岗寨的没落,以及众英雄四散分离。
但是,演义小说总归只是小说,正史上的李密,可完全不是这样的。
正史上真正的李密,绝对是真正的一代枭雄。
李密此人也可以说是身份显赫,出身高贵。李密曾祖是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祖父李耀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时候隋朝的上柱国,可以说是顶级贵族世家出身了。
而从历史记载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李密从小就是一位少有大志,勤奋好学的
人。更是有“牛角挂书”这一典故,李密也因此得到了当时隋朝第一重臣杨素的赏识。后来的李密也可谓是谋略了得。杨素当时对李密的评价是:“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杨素这句话是对着自己的儿子杨玄感面前说的,可见杨素对李密才华的肯定。
杨素去世后,其子杨玄感因为不满隋炀帝杨广的统治,趁着杨广远征高丽的时候,发动了叛乱。在叛乱之前,杨玄感特意给李密写了信,邀请李密来做自己的军师。可见在杨玄感的心里,李密到底是多重要的一个人才。
杨玄感起事之后,李密为他出谋划策。曾向杨玄感献上上、中、下、三策。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如果杨玄感选择李密的计策,说不定还真的就能干掉了杨广,自己登基造反成功了。可惜杨玄感此人的才智,实在是有限得很,偏偏选择了下策当中的下策。最终,杨广大军返回后,杨玄感终于兵败被杀了。而李密也受到了杨玄感的牵连,兵败被擒。
不过,李密这个人,实在是厉害得很。在被抓之后,竟然靠着贿赂看守,成功逃脱了。逃脱之后的李密,再不是那个身居高位的贵族之后,而是一个亡命之徒。就这样,李密东躲西藏的逃了好久。直到两年之后,随着隋末各路起义军纷纷起事,李密这才再次冒出来,投奔了当时的瓦岗军。
和演义小说里完全不同的是,瓦岗军不是因为李密的到来而衰落了,反而是因为李密的出现,而彻底壮大。
当时瓦岗军的领袖,名叫翟让,此人虽然是瓦岗之主,但能力有限。率领的瓦岗军,也只是隋末众多农民起义军当中,相对较强的一支,但远比不上后来可以直接正面打垮隋朝的那种强大。李密初到之时,瓦岗军还曾因为他是杨玄感的人,而将他抓了起来。后来还是李密献策,帮瓦岗军战胜了敌人,这才得到了瓦岗军的信任,开始在瓦岗军中担任要职。
进入瓦岗军之后的李密,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极短时间内,连败隋军,而且让瓦岗军迅速壮大了起来。与此同时,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到了最后,甚至直接干掉了翟让,自己成了瓦岗之主。
此时的瓦岗军,已经是当时中原大地上,最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了,完全可以和隋朝正面硬扛。出于战略考虑,李密决定,直接攻打洛阳。当时守洛阳的,也是隋末一位著名枭雄,名叫王世充。不过此时的王世充,还是隋朝的臣子,而且是隋朝当时最为倚重的一员大将。在经过一番死磕之后,李密几乎将王世充彻底打残,只差一点点,就能占领洛阳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李密的命运。那就是江都政变的爆发。杨广因为倒行逆施,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其麾下的江都势力,也被宇文化及所掌控。
当时李密出于种种考虑,决定暂时先稳固后方,所以放过了王世充,选择转过头去,先搞定宇文化及。再之后,又是一番苦战,李密彻底打垮了宇文化及。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密倒算是给杨广报了仇了。
但是,连续打垮王世充、宇文化及两大强敌的瓦岗军,此时也是筋疲力竭了。反观王世充,因为得到了喘息之机,迅速恢复了实力。所以等到李密干掉了宇文化及,打算回过头来再收拾王世充的时候,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惨败。整个瓦岗军,被王世充彻底打残了。
战败之后的李密,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先投奔关中的李渊。借助李渊的势力,恢复一下实力,日后再图东山再起。可他万万没想到,李渊也是一个权谋高手,哪里看不出他的心思?就这样,原本的假投降,成了最后的真投降。李密麾下的势力,也被李渊给直接接收了。
李密眼见自己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自然不甘心束手待毙。所以当机立断,决定从李渊手里逃走,逃回自己原来的地盘。然而李渊也不是傻子,肯定不可能放虎归山。所以最终,李密在逃亡的路上,就被李渊的下属给截杀了。
总的来说,李密其实是个难得的厉害枭雄,绝不是演义小说里面的那个好色之徒。只可惜运气不太好,要不然的话,隋末乱局当中,说不定最后胜出的未必是李渊,也有可能是他李密呢!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隋唐李密」隋唐李密和娘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