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赤卫队韩英」洪湖赤卫队韩英娘

2024-09-22 07:34:50 趣味生活 75阅读 回答者:小达人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洪湖赤卫队韩英,以下6个关于洪湖赤卫队韩英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扮演者电影《洪湖赤卫队》故事,韩英原型是谁?电影《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洪湖赤卫队韩英,以下6个关于洪湖赤卫队韩英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
  •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扮演者
  • 电影《洪湖赤卫队》故事,韩英原型是谁?
  •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主角韩瑛以谁为原型
  •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是不是贺龙?
  • 真的有洪湖赤卫队里面的历史上有 韩英这个英雄人物吗?
  • 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

    你好!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是王玉珍。

    王玉珍,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六十年代初,王玉珍在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韩英,红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韩英,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她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在神州大地传唱了半个世纪。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扮演者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饰演者是王玉珍。王玉珍,1935年生,女,湖北沔阳人。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历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

    1959年、1961年,王玉珍分别在同名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韩英,自此红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韩英,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王玉珍早年经历

    1935年出生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沙湖镇一个贫民家庭的王玉珍,小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以舞台为生的艺术家。

    在她幼时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饥饿。她记得有个礼拜,家里没有菜吃,每天都是豆瓣酱拌饭。这样的情形还算好的,更糟的是揭不开锅的时候。因此,她那时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自己养活自己。

    自小随父母来到武汉,武汉解放后,14岁的王玉珍报名去武汉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想掌握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结果学了两天,自小爱唱歌的她就被旁边办的歌咏班所吸引,便大胆地向老师毛遂自荐,在试唱了一首歌曲后,老师认为她的嗓音条件不错,就收下了她。

    不久就赶上1950年国庆演出,她被分配演《小放牛》中的小男孩,结果表现出色,被推荐去考湖北省文化艺术团。在歌咏班同去考试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录取。她的歌唱之路由此正式开始。

    电影《洪湖赤卫队》故事,韩英原型是谁?

    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是有年龄之分的。

    小时候,笔者特别不喜欢的一部电影,成年后却念念不忘。

    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洪湖赤卫队》。

    以前为什么不喜欢?很简单,里面打仗的镜头很少,反而动不动一言不合就开唱,唱的还不是流行歌曲,而是节奏舒缓的歌剧,笔者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就像迅哥儿在《社戏》里看老旦唱戏。

    但是,经典作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等到笔者成年之后再看《洪湖赤卫队》,那种心情和幼时真是天差地别。至今笔者仍然经常将《洪湖赤卫队》里的三段插曲挂在嘴边。

    一、《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经典歌剧改编而来

    1958年,湖北省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组织精干文艺力量排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参演演员几乎全部来自于当地,歌剧的风格也多是采集自当地民谣和小调。

    1959年,《洪湖赤卫队》进京巡演,一开始无人问津,每场演出只能卖出几十张票。当时的观众对这个歌剧非常不了解,一方面是该剧都是湖北演员,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另一方面该剧主打湖北风格,很多观众觉得会听不懂。

    好在,酒香不怕巷子深,湖北毕竟是革命大省,在北京有很多当地走出的干部和将军,《洪湖赤卫队》凭借过硬的实力在北京慢慢走红了,演出不仅开始场场爆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前来观看。

    1960年初,贺龙元帅在观看了《洪湖赤卫队》之后特意宴请了全体演职人员,他感谢了大家,同时提出一个建议,把《洪湖赤卫队》拍成电影。

    很快,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开始探讨合作拍摄事宜,确定由著名导演谢添以及陈方千来指导。电影将以歌剧原班人马为主进行拍摄,在开拍前也有人主张将主演王玉珍换下,换成著名演员谢芳,但在湖北省方面和谢添导演的坚持下,经过上层拍板,最终确定仍由王玉珍饰演韩英。

    1961年,影片《洪湖赤卫队》上映,一时轰动全国。

    二、《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原型是谁

    《洪湖赤卫队》用现在话说是一部大女主戏,全部剧情围绕着乡党委书记韩英展开,而洪湖又是革命老区,韩英的原型是谁,一直以来都是观众们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个说法是,韩英的原型是时任国家内务部部长的钱瑛,她是湖北咸宁人,大革命时期入党,经历非常坎坷,在电影《洪湖赤卫队》所处的时间前后,她曾担任潜江县委书记,在洪湖地区一直坚持斗争到1932年末。这一点和韩英担任的乡党委书记比较接近。

    而流传最广的说法则是:韩英的原型是贺龙元帅的大姐贺英。

    贺老总姐弟七人,贺英是大姐,二姐叫贺戊妹,还有个妹妹叫贺满姑,她们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大姐贺英在当地颇有威望,她手下有一只队伍,在贺龙遭遇挫折回家时,她给弟弟提供人、钱和枪,帮助他东山再起。

    贺龙元帅的部队曾有一个著名的堰垭整编,当时他手下只有91名战士了,贺英专程带人赶来,帮助贺龙整编队伍,她告诉贺龙“队伍要伍,不伍不行”,贺龙深以为然。在贺英的帮助下,贺龙的队伍半年后就从不足百人扩大到三千多人。

    1933年,红军主力转移之后,贺英带领游击队留在当地保护红军家属和伤员,不幸有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游击队驻地,在激战中贺英和贺戊妹均受伤,贺英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坚持不走壮烈牺牲,享年47岁。贺戊妹伤重被俘,在转移途中被敌人残忍杀害。再加上1928年被敌人用残酷手段杀害的贺满姑,贺龙元帅的姐妹们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贺英和韩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在当地都有极高的威望,乳名都有个“姑”字(贺香姑、英姑),而在《洪湖赤卫队》里,韩英指导队长刘闯的剧情又特别像贺英教导贺龙。

    韩英为了救乡亲们主动牺牲自己,和贺英为了掩护红军家属和伤员撤退不幸牺牲也有相似之处。

    因此,不论从哪方面讲,韩英的身上都有贺英的影子,她在职务上主要参考了钱瑛,在事迹上则主要取材自贺英。

    三、《洪湖赤卫队》的演员们以及拍摄花絮

    歌剧改编电影,其表演方式相差甚大,因此虽然原则上电影的演员照搬歌剧,但落实到电影上,实际是主演们几乎没换人,但一些配角都换成了专业演员。

    饰演韩英的王玉珍,乍一看是不怎么漂亮,但她除了拥有一副好嗓子之外,她身上自带的乡土气息非常淳朴也非常真实,老实说,虽然《洪湖赤卫队》歌剧已经演过一千多场了,但后来的各版韩英别说超过甚至连接近王玉珍的都没有。

    饰演刘闯的是夏奎斌,他在银幕上显得很英武,殊不知拍摄电影时正值困难时期,剧组每人每天只有七两粮票,夏奎斌营养不良导致身体迅速瘦了下去,连腮帮子都没有了。

    为了不至于让赤卫队队长的形象太过于瘦弱,夏奎斌想出了一个无奈的办法,在嘴里塞上两块棉花把腮帮给撑起来。

    有意思的是,当年很多观众都以为刘闯和韩英应该是一对儿,而实际上刘闯和“韩英娘”才是生活中的伴侣。

    饰演反派彭霸天的是陈金鹏,这位演员骨骼清奇再加上他出神入化的演技,笔者总觉得这个彭霸天在阴险狡猾上的段位要高于《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

    《洪湖赤卫队》的主演保留了歌剧原班人马,负责拍摄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则承担了很多反派和配角的戏份。

    饰演敌团长的是剧组的制片主任曹增银,他还是《暴风骤雨》里的韩老七。

    有韩老七怎么能没有李青山呢,不过这回“李汉光”方辉终于改邪归正,客串了一位地下工作者,难得。

    最有意思的演员则是饰演张副官的导演谢添,他在该片中戏份不少而且很关键,谢导本身人帅又有书卷气,演的军官很有儒将之风,牺牲的时候也让人感到很可惜。

    不过,可能也是受本片是歌剧电影的影响,谢添在片中一些动作也有些歌剧化,比如张副官牺牲那场戏,他把帽子一摔然后凛然而立,在歌剧舞台上这个动作很棒,但在电影里则显得有点儿……用他儿子也是著名演员的谢刚话说:“我爸演过了。”

    四、三段插曲流芳百世

    笔者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些所谓影评人对《洪湖赤卫队》的评价非常不客气,他们主要的吐槽点都是该片故事简单、人物扁平还有脸谱化。估计这帮人是拿《洪湖赤卫队》对标《拯救大兵瑞恩》了。

    《洪湖赤卫队》确实也算是军事题材电影,但这部电影最核心的属性是民族歌剧,因此该片是自带歌剧特质的,一言不合就开唱本来就是歌剧的特点,一些舞台式的动作和群戏也是歌剧的日常表演方式,所以拿着商业电影法则去挑《洪湖赤卫队》的理说不通。

    那么多的观众喜欢看《洪湖赤卫队》是因为什么?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那些经典的插曲,不信你去大街上试试,你唱上半句“洪湖水啊”,看看有多少人能接上“浪呀嘛浪打浪啊”,这就是共鸣。

    笔者认为,在电影《洪湖赤卫队》十五段插曲里,至少有三段可以在我国电影史上流芳百世。

    第一段是李金梅(小红)演唱的《手拿碟儿敲起来》(也叫《小曲好唱口难开》),这个插曲有两大亮点,一个是李金梅表演时使用的筷子和碟子,清脆的声音和灵动的节奏非常有看头。

    另一个亮点当然是该段插曲的歌词,内涵了那些听曲的财主们。再加上李金梅清亮的嗓音和温婉的表演,该段唱煞是好看好听。

    第二段当然是《洪湖赤卫队》的灵魂《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在意境上有些像《我的祖国》,也有些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中寄托了劳动人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这首歌还有两个对立的特点,一方面是旋律简单易唱,本身《洪湖水浪打浪》就取材于当地民歌《襄河谣》,就像《我的祖国》取材于《卢沟问答》一样,这样的歌曲都自带亲民特质,因此普通观众很容易就能学会并和台上演员形成共鸣。

    另一方面,在电影中《洪湖水浪打浪》还加入了叠声,配上美丽的洪湖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不禁心向往之。

    第三段则是被一些相声演员如李金斗改编过的“牢房对唱”里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这段唱的前半段是抒情和回忆,节奏舒缓感情深厚催人泪下,后半段从“娘啊,儿死后”开始,节奏加快语带悲壮震撼人心。

    这三段插曲不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作品立意以及大众传唱度等方面都堪称不朽名作,烘托了整部电影的气氛和档次。

    结语,《洪湖赤卫队》电影和歌剧都曾遭遇过厄运,但经典的作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洪湖赤卫队》电影在复映后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洪湖赤卫队》歌剧则长盛不衰至今已经演出了一千多场。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主角韩瑛以谁为原型

    贺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原型

    两把菜刀闹革命敌人围剿“不抓到贺英不收兵”壮烈牺牲“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

    贺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原型

    贺英,乳名香姑,父亲贺龙的胞姐,我的大姑。她牺牲很多年后,父亲依然会情不自禁地说起她,并多次在回忆中提到她。

    大姑是穷人家的长女,长得高高大大,勤劳能干。因为从小丧母,她支撑着一家人生活,之后还养育了红军军属和不少烈士子女。电影《洪湖赤卫队》中女主角韩英就是以她为原型的,洪湖民间都说贺英枪法好,号称“双枪手”。

    我家前前后后有109位烈士,大姑是其中一个。遗憾的是,为革命贡献了一切的大姑,毕生的心愿未能实现。她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跟她谈话时表示,留在党外能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大姑以非党员的身份带领着受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直至献身。

    两把菜刀闹革命

    我们老家原来在湖北安陆府贺家湾,清朝中期迁居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澧水河边。大姑在7兄妹中居长,十二三岁就学着当家。

    大姑个性刚烈,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一天,大姑上山打柴,路遇猛虎,只身与猛虎搏斗,被正巧路过的青年谷绩廷相救,两人遂产生感情。1906年冬天,大姑刚满20岁,就与谷绩廷结为百年之好。父亲15岁便跟着大姑父当了马帮客,整日赶着骡马行走在深山老林中,贩运盐巴和日用品,赚钱养家,也练就了一身虎胆。

    1916年农历大年三十,父亲集合14位贴心兄弟,两把菜刀砍了桑植县笆茅溪盐局税警队的官兵,夺得枪支揭竿起义闹革命,这就是后来深得毛泽东主席称赞的“两把菜刀闹革命”。大姑和姑父也都参与了那次行动的策划。

    一次父亲带兵驻扎桑植,有人密谋刺杀父亲,正欲行刺,被大姑发现,她飞起一脚踢掉刺客手中的尖刀,吓得那人落荒而逃。

    父亲带兵离开桑植不久,大姑和姑父也组建了游击队,除霸安民,建立后方基地,专门收容父亲部队的伤兵及家属子女。久而久之,被人称“湘西王”的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盯上,多次派兵围剿姑父。未果,最终决定派人暗杀,姑父不幸被害,并且身首分离。

    噩耗传来,大姑派人抢回了丈夫的遗体,亲手擦洗,又找来针线把伤口缝上,裹上白布,装进棺材下葬。

    父亲讲起这些事情时总是说:“这样坚强的女同志真是不多见!真是了不起!”

    敌人围剿

    “不抓到贺英不收兵”

    1926年夏天,父亲被任命为第九军第一师师长,从铜仁开始北伐。这时大姑联合地方武装贺廉元、李云卿、谷志龙等部,驱走县长,进驻县城。

    同年12月,大姑带着妹妹小满姑和几个随员到武汉投奔父亲。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并发出通缉令,悬赏3万大洋收买大姑和父亲的人头。大姑毅然决定回老家稳住后方队伍。

    同年10月,敌人调集了600多人围剿大姑,并扬言“不抓到贺英不收兵”。那时大姑骑着一匹大白马,指挥弟兄们边走边打,29天打了32仗。大姑率部进入太外婆的家乡——湖北恩施鹤峰县的王家河,便在割耳台一带隐蔽下来。这里山高林密,冬天山上的雪有一尺多厚。吃饭靠老百姓送苞谷,吃菜靠弟兄们上山打猎,挖野菜。最难受的是山上与世隔绝,大姑多次派人化装下山,到处打听消息。

    1928年3月,大姑突然得到天大的喜讯:弟弟贺龙回来了!这天,大姑带着随行人员回到了洪家关,同我父亲、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人见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便把她的武器和主要人马都交给了父亲,身边只留一些短枪和二十来个兄弟打游击。

    壮烈牺牲

    “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

    1933年5月5日,这是父亲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由于叛徒许黄生告密,团防队长覃福斋等人带300多名匪徒,突然包围大姑他们宿营的洞长湾(属恩施州鹤峰太平乡),密集的子弹向屋里扫射。

    大姑卧在门侧,沉着应战,敌人始终冲不进来。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她的右腿,血流如注。她从地上爬起来,掩护大家突围。大姑的腹部又中一弹,她把手枪交给身边的同志,说:“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跟敌人干到底!”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闻听大姑死讯,热泪滚滚而下。

    3天后,大姑的遗体被安葬在了洞长湾。1962年,当地政府将大姑迁葬于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据《新民晚报》报道)

    贺英烈士侄女。1947年2月生于晋绥根据地。从1953年9月起先后就读于重庆西南人民小学、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2003年从华孚集团退休。

    1886年生,湖南桑植人,贺龙的大姐。1930年春,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她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坚持游击战争。1933年5月5日深夜,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敌人包围,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是不是贺龙?

    韩英的原型是贺英,也就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贺龙的姐姐。

    真的有洪湖赤卫队里面的历史上有 韩英这个英雄人物吗?

    没有哦

    韩英人物原型为贺龙元帅的姐姐贺英。也有说建国后担任监察部部长、内务部长的钱瑛是韩英的原型之一。 贺英生平事迹感人,她在出生入死的战斗中练得一手好枪法,平常手提双枪,可左右开弓。曾跟随弟弟贺龙参加北伐战争,受到贺龙的很大影响,决心投身革命。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她就先回家乡与地主武装周旋在桑植、鹤峰边境地区。1928年,桑植起义时,她把所有的人马都交给贺龙,这些人员成了红四军成立之初的主干力量。1933年,被叛徒出卖,她在掩护红军家属和伤病员突围的战斗中牺牲。当时她只有47岁。 钱瑛(1903—1973) 女,汉族。1903年5月生,湖北咸宁县马桥镇人。曾用名彭友姑、陈萍。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高中文化。1923年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7年7月起任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组织干事,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干事。1928年在上海任全国总工会秘书兼交通。1929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及列宁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后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参加洪湖根据地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建立一支红军游击队。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洪湖赤卫队韩英」洪湖赤卫队韩英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