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乌雅氏」德妃乌雅氏与雍正的关系

2024-09-22 12:55:45 趣味生活 59阅读 回答者:宝百科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德妃乌雅氏,以下6个关于德妃乌雅氏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德妃乌雅氏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结局如何?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是什么关系?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是什么关系?十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德妃乌雅氏,以下6个关于德妃乌雅氏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德妃乌雅氏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结局如何?
  •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是什么关系?
  • 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是什么关系?
  • 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没有养母,由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
  • 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是怎么死的
  • 孝恭仁皇后:康熙宠妃,雍正生母,雍正敬她,她却5次打雍正的脸
  • 德妃乌雅氏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结局如何?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四岁的乌雅氏被选秀入宫做了宫女,也就是后来的孝恭仁皇后,从此开启她不平凡的一生。

    乌雅氏本是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后入宫为宫女,但是她不甘心自己只是一个奴婢,于是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被提拔为了御前宫女,这样她就多了接近各种权贵的机会。

    乌雅氏生得清秀灵动,并且有一张伶牙俐齿,在康熙面前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得到他的垂爱。

    不久后,在康熙十七年,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四皇子胤禛,当时她的身份只是一个御前宫女,于是四皇子被送去给其他嫔妃抚养。

    母子的分离更加坚定了她要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决心。

    康熙十八年的时候,乌雅氏终于从一介宫女被册封为德嫔。这同样也是她人生进阶的开始。

    此后,乌雅氏又接二连三地生下了三女一子。

    即使康熙的妃嫔众多,可是他最爱的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孝诚仁皇后,另一个就是乌雅氏德妃。孝诚仁皇后在21岁不幸难产去世,这也让康熙痛苦不已。

    后来,乌雅氏作为御前的宫女出现在了康熙的生活中,他逐渐被这个机灵清秀的姑娘所打动,于是乌雅氏成了后来的德妃。

    德妃终生的子女中,她对十四皇子抱有极大的期待,并且康熙也允诺让十四皇子继位。

    可是后来康熙病逝,雍正突然登基为帝,这让德妃心中非常的不满。

    她在登基当日,大闹一场,让雍正颜面无存,雍正便将十四皇子给软禁了起来。而德妃也在不久之后病逝。

    传言德妃是被雍正逼死的,其实不然,德妃看到康熙离世,黯然伤神,再加上心中一直期待的十四皇子未能继位,所以整个人心力交瘁,郁郁而终了。

    乌雅氏的这一生,在康熙的疼爱和保护下,过得是顺遂而又幸福,只是晚年不能得偿所愿,自己把自己给逼死了。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是什么关系?

    甄嬛传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的关系是都属于满族,都分布在东北一带。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康熙的德妃即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德妃,雍正的继后叫乌拉那拉氏宜修,是德妃乌雅氏即恭孝仁皇后的外甥女,乌拉那拉氏作为满族第一大姓也属于皇姓,因为清朝乌拉那拉氏出了很多皇后。

    像爱新觉罗一样是皇姓,乌雅氏虽也是大族,但毕竟平民和皇族还是有差别的。乌雅氏是自康熙年间乌雅氏德妃而兴起的,但是乌雅氏并没有做过皇后,雍正帝即位后封母亲乌雅氏德妃为恭孝仁皇后,因为皇帝都希望自己是嫡出希望自己的母亲是皇后。

    甄嬛传的剧情介绍

    雍正元年,结束了激烈的夺位之争,四阿哥胤禛继位,年号雍正,彼时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动。后宫之中华妃与皇后分庭抗礼,各方势力裹挟其中,凶险异常。十七岁的甄嬛与好姐妹沈眉庄、安陵容参加选秀,她本抱着充数的念头前来,却偏偏受到了皇帝的青睐,最后三人一同入选。

    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眉庄被冤,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逐渐变成了后宫之中精于算计的女子。皇帝发现年羹尧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倒了华妃。但由于甄嬛与先故纯元皇后的神似,皇后设计以纯元皇后的故衣陷害甄嬛,父亲也被奸人陷害牵连到文字狱中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是什么关系?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的贵族。乌雅氏是满族的平民。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康熙的德妃即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德妃,雍正的继后叫乌拉那拉氏宜修,是德妃乌雅氏即恭孝仁皇后的外甥女,乌拉那拉氏作为满族第一大姓也属于皇姓,因为清朝乌拉那拉氏出了很多皇后。

    像爱新觉罗一样是皇姓,乌雅氏虽也是大族,但毕竟平民和皇族还是有差别的。乌雅氏是自康熙年间乌雅氏德妃而兴起的,但是乌雅氏并没有做过皇后,雍正帝即位后封母亲乌雅氏德妃为恭孝仁皇后,因为皇帝都希望自己是嫡出希望自己的母亲是皇后。

    雍正死后皇四子弘历即乾隆帝即位后封富察氏为皇后,乌拉那拉氏青樱为娴妃,后封为贤贵妃,乌拉那拉氏青樱是乾隆帝还作为隆亲王时娶的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宜修的外甥女,福晋富察氏死后,乌拉那拉氏青樱即为皇后。

    乌那拉氏和乌雅氏历史名人:

    1、庄顺皇贵妃,(1822年11月29日-1866年12月13日)乌雅氏,笔帖式灵寿女。道光帝妃嫔,光绪帝祖母。事宣宗,道光十七年入宫为琳贵人,后降为秀常在,道光十九年复封为琳贵人。

    道光二十年四月封琳嫔,二十年九月生皇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十一月诏封琳妃。二十二年二月生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五月行琳妃册封礼。清朝两代皇帝光绪帝、宣统帝为庄顺皇贵妃之嫡亲后裔。

    2、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乌拉纳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步军统领云骑尉费扬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嫡长子弘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晖不幸过世,过世那年只有八岁。雍正元年(1722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

    3、那拉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乌喇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

    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没有养母,由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

    因为那个时候,十四阿哥的生母地位是比较高的,在后宫里面已经算是比较有话语权的人了,再加上十四阿哥的年纪比较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作为十四阿哥的养母,所以当时十四阿哥胤禵就从小跟着自己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着,一直到长大成人。

    当时的年代里面,其实是不能这样的,一般来说,自己的亲生皇子,是不能由自己的生母来抚养的,是需要交给其他的妃子来进行抚养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母,那个时候的养母是比生母更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皇子的。之所以将皇子交给养母,是因为在当时,为了防止后宫干预朝廷上面的事情,也是为了保护皇位,为了避免后宫干政,所以才实行的这个政策。

    其实,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德妃乌雅氏的亲生儿子,但是两个人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十四阿哥是一直由德妃乌雅氏亲自抚养长大的,那么德妃自然是更加向着十四阿哥,对于十四阿哥是非常疼爱的,当十四阿哥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德妃是非常紧张的,而四阿哥从小就被送到佟佳氏那边去了,所以四阿哥从小受到的教育跟十四阿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四阿哥也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母德妃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四阿哥的外表是比较冷漠的,对于自己的生母也仅仅是礼仪到了就行了,并没有很深的感情。

    十四阿哥的性格和秉性跟八阿哥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十四阿哥并没有跟自己的亲生哥哥四阿哥为一伙,而去支持自己的八哥,也就是加入了所谓的“八爷党”,所以四阿哥对于自己的这个亲生弟弟,也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四阿哥最终还是坐上了皇位。

    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是怎么死的

    好像是病死的吧

    孝恭仁皇后:康熙宠妃,雍正生母,雍正敬她,她却5次打雍正的脸

    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康熙帝 在畅春园驾崩,隆科多传达康熙遗嘱,由皇四子 胤禛 继承大统。胤禛登基后,是为雍正帝。 消息传到内宫,雍正的生母 德妃乌雅氏 的心情似乎有些复杂。按照常理,儿子当了皇帝,做母亲的自然要被尊为太后,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德妃的做法却有点匪夷所思,她不仅哭得泣不成声,还要去给先帝殉葬。 为了安抚母亲,雍正几乎哭着对她说:“皇阿玛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儿子,如今您要是也随父皇而去,你让儿子还依靠谁?” 雍正好说歹说,德妃终于不再寻死觅活。雍正还不放心,不仅让人看紧母亲,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地去看望母亲,生怕德妃出什么意外。《清世宗实录》云: 当时,雍正帝本就深陷篡位疑云之中,德妃的表现让雍正非常尴尬,但雍正为了大局,不得不先稳住“不懂事”的德妃。实际上,在此后,德妃又先后多次打脸雍正,让雍正这个新登基的皇帝委屈不已。 历史 上的德妃是康熙的宠妃,雍正的生母,她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他在雍正登基时的表现,是故意给雍正添堵,还是另有原因呢? 本文,笔者将分享康熙的第四位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样的 历史 。 康熙帝一生有4位皇后,其中前三位是康熙亲自册封,第四位则是雍正登基后尊封的,而本文的主人公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便是这第4位。根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出自满洲正黄旗乌雅家族,她的父亲名叫威武(又称魏武)。 根据《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的记载可知,乌雅氏的曾祖父名叫 额柏根 ,原本属于叶赫部落,后来投奔努尔哈赤。乌雅氏的祖父名叫 额参 ,在皇太极时期曾担任正一品的内大臣,因随皇太极征讨朝鲜有功,被加封男爵和一等都尉。不过,后来犯事被削去爵位。 乌雅氏的父亲 威武 ,也就是雍正的外公,原本是包衣护军统领(正五品),雍正登基后,曾追封外公为一等公。另外,乌雅氏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遏必隆的第七子 阿灵阿 为妻。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乌雅氏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开国之臣,到了祖父这一辈曾立过战功,但后来犯了事,从此开始没落,乌雅氏的父亲只是一个五品的武将。 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选秀,凡八旗适龄女子都要参与,乌雅氏当年仅14岁,入宫被康熙选中。和乌雅氏同日被选中的秀女还有后来的定妃 万琉哈氏 (康熙第十二子胤祹之母)。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生了第一个孩子,康熙为其取名为胤禛,在诸子中序齿第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种种迹象表明,乌雅氏在后宫中还是比较受宠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 康熙十八年,也就是乌雅氏生过胤禛后的第二年,康熙下旨单独册封乌雅氏为嫔。注意,清朝的嫔妃册封大部分都是“抱团”性质的,即,几位嫔妃一同被册封,因为这样即不会显得皇帝独宠,也给礼部和宗人府省去许多麻烦。 第二, 乌雅氏的封号为“德嫔”。皇妃的封号一般按照她本人的特点和帝王对她的评价而来。举个例子,嘉庆帝的生母 孝仪纯皇后 是一位颇为智慧的女子,她生前曾被乾隆册封为令嫔、 令妃 、令贵妃,这个“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是聪明、睿智的意思。 而乌雅氏能被赐一个“德”字,这不仅能看出她的修养,更能看出康熙对她的认可。 第三, 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的对比,和乌雅氏同日入宫的万琉哈氏一直是一名庶妃,即使她生了胤祹也未能被晋封,直到康熙五十三年她才被封为嫔,而此时距离乌雅氏封嫔已经过了35年之久。 所以说,乌雅氏应该是康熙后宫诸嫔妃中相对得宠的一位。 到了康熙十九年,乌雅氏生下第二个孩子胤祚,虽然胤祚后来夭折了,但康熙还是晋升她为“德妃”,和她一起晋升为妃的还有三人,分别是大阿哥胤褆之母惠妃、五阿哥胤祺之母宜妃和三阿哥胤祉之母荣妃。 惠、宜、德、荣 也就是康熙帝最早的“四妃”。在当时的后宫中,“四妃”地位颇高,而德妃在其中排名第三位。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德妃生下皇七女,次年九月,她又生下皇九女。 按照正常的生育周期计算,他在皇七女才半岁时,就已经怀上了皇九女。这也可以侧面印证她是一位宠妃。 此后,在康熙二十五年,德妃生下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德妃生下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孩子——十四阿哥 胤禵 。 总结下来,德妃从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胤禛,到康熙二十七年正月生下胤禵,在这10年内,德妃先后为康熙生了6个孩子。10年6胎,不仅印证德妃的得宠程度,更让她诞生了一个记录—— 她是清朝生育孩子最多的皇太后。 德妃乌雅氏一生共生育6个孩子,三子三女,但也夭折了3个,长到成年的也就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和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作为后宫嫔妃,有两个亲生儿子傍身,德妃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作为儿子,胤禛和胤禵的境遇却完全不同。 按照清朝的祖制,低位的宫妃是不能抚养皇子的,而德妃在生下胤禛时还是庶妃,所以,胤禛从小就被抱到 贵妃佟佳氏 处抚养。佟佳氏是康熙的舅舅佟国维之女,也是康熙的表妹,后来她被康熙册封为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因此,雍正待佟佳氏一直比较亲厚,后来雍正登基,叫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为舅舅,也是这么来的。 胤禵出生的时候,德妃已经贵为“四妃”之一,地位较高,便自己抚养孩子。因此,胤禵是德妃一手带大的。 俗话说: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做父母的,一般都比较疼爱幼子,德妃也不例外。再加上胤禛本就不在她身边长大,母子感情不够深厚,因此,这让德妃对两个儿子的 情感 有较大差异。 康熙中后期,皇子们逐渐长大,逐渐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而身为储君的太子胤礽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拉拢势力,不择手段。这就酿成了后世所谓的“九子夺嫡”的局面。 在参与夺嫡的“九子”中,就包括胤禛和胤禵。不过,这对亲兄弟并不在一个阵营,胤禛先依附太子,后来“自立门户”。胤禵则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一起,支持八阿哥胤禩。 九子夺嫡异常激烈,同父兄弟相互攻讦,同室操戈,甚至刀剑相向。到了康熙五十三年之后,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八阿哥胤禩因为“毙鹰事件”彻底被康熙冷落,胤禩集团转而支持胤禵。就这样,胤禵和胤禛都成了康熙重点考察的对象。 换个角度来说,他们俩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两个儿子都成了皇位候选人,这看似“双保险”,实际上却是凶险万分。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叛乱,清军连败,康熙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率军西征。 此举之后,很多人认为胤禵或许是康熙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因病不能到南郊主持祭祀大典,命四阿哥胤禛代祭,这又为皇位的传承蒙上了疑云。 当年十一月,皇位传承终于有了着落,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 意思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里(丑时),康熙帝病重,他派人骑马疾驰到雍亲王府接胤禛,并且让胤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畅春园。随后康熙才派人去叫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等人。等众人到齐,隆科多当场宣布康熙的传位遗嘱,命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 胤禛登基后,是为雍正帝,这意味着康熙末年诸子夺嫡的局面结束。 而此时的胤禵,还远在西北。 雍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办理大行皇帝的丧事,第二件事就是该封赏的封赏,该打压的打压。而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孝恭仁皇后)。然而,就在这时,太后突然“不懂事”起来。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太后听闻康熙驾崩、儿子继位后,立即哭天抢地要去寻死,雍正再三相劝,乌雅氏才消停。 如果有人说,德妃之所以寻死,是因为他和康熙伉俪情深的话, 那么,接下来的5件事,足以说明德妃是有意打雍正的脸,让雍正难堪。 雍正的登基大典在戊戌日进行,按照礼部制定的程序,雍正帝需要先乘坐御辇走过乾清门,然后到后宫给太后行礼,最后再到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但太后却拒绝了中间这道程序,《清世宗实录》记载: 太后的意思是说: 你做你的皇帝,接受大臣行礼是应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而且,我若接受你的行礼,就得穿朝服,先帝(指康熙)仍在丧期,我穿朝服心里不安,行礼这道程序就免了吧。 不得不说,太后言辞凿凿,实际上她的理由站不住脚。首先,太后说新帝登基和她没有关系,若没有关系,她怎么会成为太后呢?其次,新帝给天后行礼,是有据可循的,顺治、康熙当年登基,也要给太后行礼,怎么到她这里,就心里不舒服了呢?难道当年孝庄文皇后(顺子之母)、孝康章皇后(康熙之母)都是对先帝大不敬之人? 很明显,太后这是在打雍正的脸,故意不给面子。 最后,雍正和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才答应于登基的前一天晚上在康熙停灵的梓宫旁给太后行礼,第二天就免了。太后这么做,似乎有什么深意。 《康熙会典》有云“ 慈宁宫在武英殿后以奉太皇太后,宁寿宫在慈宁宫西北以奉皇太后。 ”按照康熙朝的旧例,太皇太后住慈宁宫,皇太后住宁寿宫。乌雅氏被尊为皇太后,就要搬到宁寿宫,以彰显其尊荣。就在雍正建议太后“搬家”的时候,太后又拒绝了,他仍坚持住自己的永和宫。这样一来,雍正每天都要到永和宫去给太后行礼。 从这里看一看出,乌雅氏实际是对“太后”的身份有抵触的,对象征太后身份的宁寿宫也有抵触情绪。 在封建王朝,新帝登基后都要给太后上徽号,以示太后地位之尊崇。礼部最初给太后选取了“仁寿”二字,雍正也很满意,这样一来,乌雅氏就是“仁寿皇太后”了。可是,这又被太后拒绝了。太后拒绝的不是“仁寿”这两个字,而是拒绝“上徽号”。 太后当时给出的理由是: 太后的意思是说,先帝还没下葬,我现在不上徽号。 听完母亲的话,可以想象当时的雍正有多无奈。先帝没下葬就不上徽号,难道先帝不下葬,什么礼仪都不能搞? 雍正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登基的,到了第二年(雍正元年)的正月初一元旦,朝臣们都要入宫给皇帝和太后行礼朝拜。这是雍正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元旦,意义重大。乌雅氏却明确告诉礼部,她不接受诸臣的朝拜。为了拒绝礼部,太后还下了一道懿旨: 太后的懿旨不仅言明自己不会接受朝贺,还有责怪雍正的意思:先帝的百日丧期还没到,你怎么能接受大家的朝贺? 太后的话,让礼部很尴尬,也让雍正很没面子。 雍正本就是一个有脾气的帝王,若不是说这话的是他的母亲,他估计早就记恨在心了。 雍正元年三月十九日,这是雍正登基后太后的第一个生日,在康熙朝,太后(当时称德妃)每年都过生日,雍正想给母亲好好操办,一是哄母亲开心,二是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当雍正趁着请安的时候给太后说起此事时,太后没有给雍正面子,让雍正碰了一鼻子灰走了。 雍正继位之初,内有朝局困扰,外有篡位传言,雍正帝本身就压力很大。这个时候,他需要母亲的支持,然而,母亲却5次打他的脸,让他实在委屈。 但这种委屈,只能在母子之间消化,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两个月后,太后因痰症发作病逝,康熙的第四位皇后、雍正的生母,就这样去世了。 她只当了半年的太后,在清朝的皇太后中,算是福薄的一位。 后来,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 太后对他有40多年的养育之恩,他诚心希望自己能奉养母亲,享受母慈子孝的真情。母亲生病时,他亲自侍奉汤药…… 从雍正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孝顺之心是发自内心的。然而,从上述5段记载来看,太后对雍正似乎非常不满,甚至有故意让雍正难堪之嫌。 很明显,太后和雍正之间的母子之情是畸形的,是很不正常的。那么,他为何要5次打雍正的脸呢? 有野史认为,或许康熙生前曾对德妃说过他更有意于胤禵,不料最后皇位落在了雍正的头上,这可能是太后对雍正不满的直接原因。 但这种猜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 笔者认为,雍正登基后,太后之所以5次让雍正难堪,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太后对康熙的感情深厚 ,康熙的突然驾崩让太后有些茫然若失,甚至有些错乱,因此待会做出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举动。例如,她要为康熙殉葬,她不愿在康熙丧期内穿朝服接受朝贺等等。 第二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太后对雍正处理亲弟弟胤禵(雍正登基后改为允禵,下同)的做法极度不满。 雍正登基后,立即下旨收回了胤禵福远大将军的兵权,命胤禵火速回京奔丧。《清史稿·诸王传》记载: 可以看出,胤禵刚回到京城,就被雍正幽禁在皇陵之内。到了雍正元年五月,雍正下旨历数胤禵之过,希望胤禵能“改过自新”,并且加封胤禵为郡王,最后说了一句“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 因为太后也是五月去世,雍正用了“皇妣”二字,可见,胤禵被封为郡王,应该发生在太后去世之后。 从这段记载可以推测:太后对雍正打压胤禵不满,临终前仍不放心胤禵,甚至恳求雍正放过胤禵。所以,才有了太后去世,雍正封胤禵为郡王的事情发生。 对于这种情况,太后、雍正和胤禵三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委屈。 太后觉得,雍正做哥哥的既然赢了,就不该再为难自己的亲弟弟。 雍正觉得,胤禵曾经和自己是敌对阵营,我不杀他已经算是给母亲面子了。 若换做他登基,我的下场不一定有他好。同样是您的儿子,母亲为何一味偏袒弟弟?为何如此偏心? 而胤禵是高傲的,他对雍正的获胜并不服气,甚至怀恨在心 。所以雍正才说他“无知狂悖,气傲心高”。雍正在位13年,胤禵一直处在幽禁之中,当相比于胤禩、胤禟,胤禵的结局稍好一些。 母子三人,泪流六行,都觉得自己委屈,这才是导致太后屡次为难雍正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晚年有两个儿子傍身,其中雍正帝在治国理政中已经证明了自己,而胤禵在西北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换句话说, 乌雅氏的两子都是人杰,这本是做母亲最大的欣慰。然而,两个儿子却同室操戈,这又是做母亲的最痛心、最不愿意看到的。 《诗经·小雅·棠棣》中有一句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意思是说,亲兄弟在墙内闹矛盾,但如果墙外有敌人,还会携手御敌,因为我们是骨肉相连亲兄弟。 笔者在这里不评价九子夺嫡,也无意批评雍正对弟弟的残酷。我们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上来看,乌雅氏虽然贵为太后,但她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有大缺憾的。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妃乌雅氏」德妃乌雅氏与雍正的关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