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什么家」陶行知是什么家作家

2024-09-21 20:47:57 趣味生活 55阅读 回答者:来也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陶行知是什么家,以下6个关于陶行知是什么家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陶行知是什么家?陶行知是什么家什么学家陶行知是什么家 陶行知的资料简介陶行知是什么家陶行知是什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陶行知是什么家,以下6个关于陶行知是什么家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陶行知是什么家?
  • 陶行知是什么家什么学家
  • 陶行知是什么家 陶行知的资料简介
  • 陶行知是什么家
  • 陶行知是什么人
  • 陶行知是什么人
  • 陶行知是什么家?

    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行知

    陶行知是什么家什么学家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亡协会、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的他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等的教授和教务主任。从1926年开始,中国教育改良学会发表《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

    1931年编辑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鼓舞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席。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

    扩展信息:

    陶行知有一个教育学生的故事:一个男生用泥巴砸了他的班级。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并制止后,勒令放学后去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男生们已经在等着训练了。但陶行知笑着拿出一颗糖给他,说:“这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按时来了,我却迟到了。”男孩拿走了糖果。

    然后陶行知高兴地拿出第二颗糖放在手里,说:“这是给你的奖励,因为当我告诉你不要打人的时候,你马上停下来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孩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拿出第三颗糖,塞到男孩手里,说:“我做过调查。你用泥巴打那些男生,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打他们,说明你诚实善良,有勇气和坏人做斗争。你应该得到奖励!”

    男孩感动得流着泪悔恨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马上拿出第四颗糖递给我,说:“我再给你一颗糖,让你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没有糖果了,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在四川重庆附近已难以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到上海寻找育才学校新地址,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独裁,反对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三个多月发表演讲100多次,积极组织“中国国际人权保护学会”。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作了《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的演讲,4月24日在储能中学举行的上海教育欢迎会上作了演讲。达仁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有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各界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讲话。

    陶行知大声叫道:“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民主太难看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6月25日,陶行知代表54个人民团体在国际饭店召开外国记者会,要求美军立即撤出。6月29日,陶行知、郭沫若、沈钧儒等人发起《致美国人民的信》。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也被列入黑名单第三名。

    陶行知一边准备“我在等第三枪”的牺牲,一边继续奋斗,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沿。他写信鼓励育才师生争取民主,“再接再厉,一任接着一任,屡败屡战,方能成事。”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长期操劳过度,健康受损,又受李、文事件的过度刺激,在上海路新村13号突然逝世。周恩来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匆匆赶来,但陶行知的手仍有些许温暖。

    许多民主党人猜测,这可能是又一次特工暗杀,经沈钧儒行医的儿子诊断,他死于脑出血。陶行知逝世后的第二天早上,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吊唁的人。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运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也在中央礼堂为陶行知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发来贺电:“悼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a36acaf2edda3cc8653fc2e0ce93901213f920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陶行知是什么家 陶行知的资料简介

    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3、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陶行知是什么家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农历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长子,陶宏生;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很可惜。

    [编辑本段]教育思想

    1. 陶行知与育才学校

    ●“手脑相长歌”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陶行知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旧中国漫长的历史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由此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育才学校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46年对陶行知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泰戈尔

    [编辑本段]学习陶行知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在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之托,周游26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宣传各种抗日主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书本知识(间接的,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实践获得的。生活教育包括这两部分,并没有把读书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释。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1、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3、“五四运动”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4、两年后,教学做的理论成立,最终确定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

    [编辑本段]关于生活教育

    1.生活教育的由来

    陶先生曾经多次解释过生活教育,第一次在1930年,第二次在1934年。他在第二次重新给生活教育给予了一个定义。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Life education means an education of life , by life and for life)。”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方法、工具都增加。那么,坏的学校也可以做学校吗?回答是肯定的,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人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精神状态。

    2.终身学习观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陶先生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说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那么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一) 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1.它教学生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2.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在《新时代的学生》一文中说:

    旧时代之学生的生长过程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新时代之学生的生长过程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编辑本段]现实状况

    教是单边的教,教学是双边的配合,教学做合一是完整的结合。它是晓庄学校的校训,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中心。

    而现在的中小学都普遍使用传统教育,一些学校宣称自己的学校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要知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尖锐对立的。

    ●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

    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做师生。

    △《创造宣言》

    1.陶行知认为宇宙间过去没有的,经过人类的努力,现在有了。表明人类的一切精神力量都无过于创造的精神。因此他写了这篇《创造宣言》号召一切有为之士,把这一伟大而庄严的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

    2.教育者的创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我们的石像、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自己,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自己彼此崇拜的活人。

    以上可以看出陶先生的师生彻底平等观念,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以及信任,由此看出教育民主的充分贯彻。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家贫,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民国三年(1914)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学生。六年回国,任南京高师(后改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专修科主任。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于八年7月提出教育要“自新、常新、全新”和“自主、自立、自动”之主张,并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后任该杂志主编。十二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本》,推广平民教育。十五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次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等理论;10月在萧山湘湖创办“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二十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次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活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在重庆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三十四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民主》周刊。三十五年7月病逝于上海。毛泽东同志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编辑本段]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 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编辑本段]经典作品

    1.《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陶行知是什么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3]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中文名

    陶行知

    别名

    陶文濬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18日

    陶行知是什么人

    陶行知先生简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1946),陶行知原名文�,后改知行、行知,安徽省歙县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陶行知是什么家」陶行知是什么家作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