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2024-09-20 18:48:35 趣味生活 46阅读 回答者:小白菜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以下6个关于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苗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以下6个关于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苗族的传统节日
  •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苗族的节日有哪些
  •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祭祀性节日、纪念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娱乐和交际性节日。

    一、祭祀性节日

    (一)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族所过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是“岁首以东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苗年是最大的节日,食品比其他节日丰富,并且要供祭祖先。接着要休息五至十五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性活动。祭祀活动,从鸡鸣头遍开始,到天色发白结束,鸣炮竹示之。此时,全家方可入桌就餐,并可对祭祀品指物道名。到二月二后,又需禁忌。请客活动,天明后,主家杀猪宰鸡筹办丰盛饭菜。就餐时先吃甜酒,后吃烧酒,先吃粽粑,后吃米饭客人转回家时,主人鸣炮送到村外。

    (二)鼓社节

    在祭祀祖先的节日中,鼓社节是最为隆重的。鼓社节又称“吃牯脏”或“吃鼓藏”。节日中的主要活动着重围绕着绕木鼓进行,吃鼓藏时宰“牡牛”敬祖宗,“牡”即“钴”的意思。鼓社节的间隔时间,以十三年最为常见,但也有三年、五年、七年或二十五年不等者,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类。鼓社节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购买和饲养鼓藏牛,推选鼓藏牛,接鼓、斗牛、杀牛祭祀等基本程序。

    (三)跳场节

    跳场是苗族流行得最广的民族风俗活动之一,流行地域非常广,参与人数之多。跳场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如跳厂、跳月、挑花场、芦笙会等等。跳场是苗族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在春节期间举行的特殊节日活动。跳场的地点称作花场,一个很大的草坪或土坝子。按照传统习惯,跳场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扫场。跳场的主要活动,首先在赛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主事者燃烛点香、烧钱化纸,一是祭奠列祖列宗,一是敬奉天地神明。意在祈求神明护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每一天的芦笙舞都要跳到日落西山、晚霞满天,他们相约到附近村寨中往下,男女青年三五成群互相吐露心曲,这正是男女双方约定百年之好的重要时刻。

    (四)祭祀节日的意义

    祭祀节日的举行是为了缅怀祖先,节日寄托了苗民对祖先的思念之情。从中可以学习祖先好的品德,继承中国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品德。不忘先烈,有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感。

    二、纪念性节日

    (一)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阳、黄平、松桃、湘西等地苗族都过的节日。四月八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有的苗族地区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有的地区是为了纪念祖先。每年的四月八各地苗族的男女老少会用一天的时间来游乐,以此表示纪念

    (二)端午节

    过端午是在五月初五的早上。这天,有的杀鸡,有的杀羊或宰猪,荤食一餐,但不包粽粑。在门外都挂菖蒲和艾叶,有的以艾叶扎一只狗挂在门外的,用意都不祥。另外,也会在高山顶上举行“踩花”。附近的苗族都来参加,男女青年就利用这一机会进行社交活动。

    (三)七月半

    七月半就是中元节,在旧历七月十三日的下午过节。这一天每家都买点肉加餐,并买钱纸封包,追念祖宗。已故的祖先每人二包,晚餐后就在门外烧包。此外,没有什么别的活动。

    (四)摔跤节

    摔跤节是惠水九龙一带苗族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六月初六举行两次。相传古时候,九龙马门寨有一名苗族青年叫杨首辈,在官家的武举应试擂台上摔跤倒官将黑煞神,为此不但榜上无名,反而被毒打入狱。杨首辈出狱后召集人们与官家作对,并活捉黑煞神。人们遂跳舞唱歌庆祝胜利,并举行摔跤比赛,由于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故沿袭成此节。

    (五)纪念性节日的意义

    有利于发扬和养成民族英雄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长存,激励着这个民族向前发展,不断地增强这个民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

    (一)土地会

    苗族的土地会一年举行两次,一次在三月初三,一次在九月初九。土地会是祭祀“山王菩萨”,山王菩萨设在村子附近的山坳上,设立的目的是希望它保护牲畜,不要被虎豹、豺狼危害。祭祀时可以用猪、羊、鸡都可以,有几家共同筹钱办的,也有独家自办的。祭祀只有男家长办理,不是每人都要过的节日。

    (二)开秧门

    开秧门在播种时节举行,在每年春季播种前,选择吉日举行仪式,以祈求插秧顺利和稻谷丰收。先由“秧头”带上鸭子、酒、饭、香纸、茅草、泡木树等敬品,在天刚亮时到田里祭神,以避免途中遇见人或鸟雀而招致不吉。当“秧头”举行完开秧门仪后,其他人家才可以开始插秧,并欢度节日。

    (三)吃新节

    吃新节是在收获季节举行。吃新节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进行,是人们以品尝新米或新包谷的方式,敬天祭神,庆祝丰收的一个喜庆节日。每年稻谷或旱谷成熟后,苗族以村寨为单位,择吃新饭。家家户户都要以新糯米为主食,来庆贺丰收。吃新包谷时,则以新小米和包谷同煮,并用鸭、鱼、酒、茶等物品向祖宗祭祀,然后全家同吃新包谷,以示庆祝丰收。

    (四)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沿河两岸苗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节日、龙船节、芦笙节、赛牛节、大地节、火把节等。 1、节日:苗族的传统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也被称为“苗年”。在这一天,苗族人会穿上传统服饰,进行祭祀和宴会,庆祝新年的到来。 2、龙船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或十五,也被称为“龙船节”。在这一天,苗族人会划龙船,进行龙船竞赛和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3、芦笙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十六,也被称为“芦笙节”。在这一天,苗族人会演奏芦笙、跳舞、唱歌、祭祀等活动,以祈求丰收和祖先保佑。 4、赛牛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六或十六,也被称为“赛牛节”。在这一天,苗族人会进行牛角斗、赛牛、跳舞、唱歌等活动,以祈求丰收和祖先保佑。 5、大地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或十三,也被称为“大地节”。在这一天,苗族人会进行祭祀、跳舞、唱歌等活动,以感谢大地的恩赐和祖先的保佑。 6、火把节:苗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一月十五或二月十五,也被称为“火把节”。在这一天,苗族人会点燃火把,进行跳火把、唱歌、祭祀等活动,以祈求平安和祖先保佑。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

    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在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

    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赛马,有的牵水牯牛来斗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

    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扩展资料:

    苗族除上述传统节日外,各地还有一些节日。如湖南湘西的“看龙场”、“樱花会”;湖南城步三月三的“动春节”,九月霜降前的未日或卯日过的“罢谷节”;贵州黔东南凯里一带二月初二过的“敬桥”,台江、施秉三月十五日过的“吃姊妹饭”节,以及凯里六月十九日举行的“爬香炉山”;

    从江农历四月初八的“种棉花”;贵阳花溪的“七月米花场”等等。其中有属于纪念性的,有青年男女聚会活动的,也有属于祈祷性的。此外,湘西凤凰的苗族,每年的六月初六,男子老幼都盛装艳服,齐集歌场,或吹唢呐,或打花鼓,或唱苗歌。一天尽情歌舞,以纪念自己的祖先。此外,还过清明节,保存有扫墓立卑之风。

    参考资料:苗族节日_百度百科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苗乡素来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苗族同胞在长期的迁徙历史和抵抗外来侵略者的顽强斗争中,不断孕育出了众多的祭日、纪念日、丰收日,最后演化成形式多种多样的民族节日。

    所谓“三天一小节,五天一大节”,苗族节日总会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在这些众多节日中,又有哪些节日是最值得体验的呢?

    今天,九妹就整理出一批盛大的苗族节日,邀请读者朋友们投票选出“十大最具人气的苗族节日”~还在等什么?快跟着九妹的步伐,一起来过节吧!

    01 / 苗年节

    苗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三大始祖(炎帝、黄帝、尤帝)之一蚩尤,苗年节,是苗族人纪念祖先、庆祝丰收过的最隆重的节日,主要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苗年”一般持续五至十二天,在这段时间里,串寨喝酒、跳芦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苗年里的“申”日或相近生肖日,寨中还会隆重“起鼓”,盛装男女围着鼓欢跳,名曰“踩鼓”。外寨的男子与寨中姑娘在晚上对歌酌谊,如此数天,至子日或丑日结束,规模盛大,热闹非凡!

    02 / 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川南一带西部苗族族纪念祖先、团结族人、寻觅伴侣的重要传统佳节,举办时间各地不一,通常在正月春节期间或者在每年5月初举行。

    四川的兴文县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此外文山、马关、河口、蒙自、屏边等地的苗族同胞也会在节日期间举办自己的花山节,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节日期间,苗族人都会穿上最美的节日盛装汇集到花杆下,举行跳花杆舞,倒爬花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

    03 / 跳坡节

    跳坡节是为苗族传统节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跳坡节举行得最隆重的地方非广西隆林县的德峨乡莫属了,每到这个节日时,都会有5万人左右共同集会庆祝,CCTV也会经常去采访,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前去游玩。

    每年农历初一至十四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但是最热闹的日子应该是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来自: wenxue.cccen/...9 苗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唬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人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钉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苗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苗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有哪些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 *** 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 ***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 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苗族有哪些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 *** 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 ***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 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苗族传统节日有哪些,苗族风俗习惯介绍 苗族的传统节日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 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9.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着天边,借着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在仓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去换回谷种。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告呼死活不答应。告劳想了九天九夜,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等谷子成熟的时候,派一只狗到稻田里打几个滚,让谷子沾在毛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发了,告劳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告劳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跑到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计策被告呼识破了,当狗走到天桥时,告呼早派了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一把守桥头,他们把狗打落到天河里,他们想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

    苗族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东部的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以及美国、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民族语言为苗语,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先祖为蚩尤,“三苗”时代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花山节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