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简介」曹操简介30个字

2024-09-22 01:01:20 趣味生活 31阅读 回答者:宝百科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简介,以下6个关于曹操简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三国演义之曹操一生简介曹操的个人简介曹操简介?曹操简介曹操的一生经历 简介曹操简介 (100字)三国演义之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简介,以下6个关于曹操简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三国演义之曹操一生简介
  • 曹操的个人简介
  • 曹操简介?
  • 曹操简介
  • 曹操的一生经历 简介
  • 曹操简介 (100字)
  • 三国演义之曹操一生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扩展资料: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表现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曹操,人人都在评价曹操,似乎是三分赞许,七分幽默,背后论人,不褒也不贬。

    曹操是英雄,也是奸雄,曹操能干,可也狡黠,这些意思似乎也都包含在这句平平淡淡“说曹操,曹操到”的话语中,可以肯定曹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

    曹操的一生,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一生。曹操文武兼资,他比所有的对手都要胜人一筹,毋庸置疑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英雄人物。

    曹操生当战乱之世,一生主要在战场上度过。他亲自参加的大小近五十次战役,征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他很会用兵打仗,“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在战争中,他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干,还善于采纳众人之谋,正确分析敌我形势,制定战略战术,变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取得了官渡之战、柳城之战、渭南之战等很多战役的胜利,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军事家。

    在从政和征战过程中,曹操抑制豪强,移风易俗,澄清吏治,革除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社会的措施,不失为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登高必赋”,开一代诗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但是,曹操为人奸诈、残暴,在汉魏群雄中是十分突出的。不仅在镇压农民军中,或者是在对待政敌时,他都无一不施以狡诈、凶残的手段。曹操奸险诈伪,独步当时,因而,他又给后世留下了骂名,注定了他是一个反面教员,原是翻不得案的。

    可以这样说,曹操在历史上既扮演了“英雄”,又扮演了“权奸”的角色,是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两重性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说曹操,曹操到老百姓心中的曹操

    曹操的个人简介

    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曹操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一览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曹操简介?

    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雄心伟业奋斗,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扩展资料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早年就展现出极高的兵法才能,至今还留有为《孙子兵法》做的注解《魏武注孙子》。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公元189年董卓把持朝政,曹操在陈留散尽家财,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绍、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对外,曹操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统治期间,推出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策略,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长期操劳以及南征北战,让曹操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病。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谥号为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还热爱创作诗歌、散文,其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短歌行》。

    曹操的一生经历 简介

    中文名称: 曹操

    又名: 字孟德

    生卒年: 155~220

    国别: 中国

    省: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生平简介

    曹操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

    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或“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彧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

    建安四年,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

    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又集录诸家兵法为《接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简介 (100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扩展资料:

    曹操生平大事介绍:

    1、挟天子令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

    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

    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

    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汉献帝刘协在许都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特别是虽然是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他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

    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

    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曹操简介」曹操简介30个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