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杨根思连在哪,以下6个关于杨根思连在哪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杨根思连队为啥在许昌
杨根思连队驻地在许昌天宝路。
杨根思连是在长葛市吧,有谁见过
是的在八一路上
杨根思连队和双大功连是在一起的吗
不是。他们是两个单位的! 杨根思是我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被评为“特级英雄“!名列英模榜第一!!3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连”荣誉称号。第二是黄继光。全军“特级英雄”仅有两人。具体事迹上网即可查到。 “双大功连”有好几个,比较典型的是58师173团5连,立过2次大功,而且被授予过“窑湾战斗第二大功连”荣誉称号!简称“双大功五连”! “窑湾战斗第一大功连”是该团二连。但是还有一个是二等功。
杨根思连的今日雄风
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中华大地,也震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杨根思连全体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英雄传统,早已融入新一代杨根思连官兵的血液中。战士们心系灾区,纷纷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决心书。连队12日夜里接到紧急驰援汶川的任务后,连长李修洋、指导员范超幸立刻带领连队踏上征途。经过两昼夜紧急开进,部队15日凌晨到达上级指定任务区——与地震中心汶川只有一山之隔的彭州。
当时,地震已经发生了三天,救援遇难者的黄金时间就要过去了,可是彭州的灾情还不清楚,特别是号称成都后花园的旅游胜地龙虎门山镇、银厂沟一带,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中断。而这里却有800多家宾馆和农家乐,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生死不明。旅长唐岩峰、旅政委彭玉斌亲临现场指挥并做出指示:老百姓的求救声就是主攻方向,哪里有幸存者就往哪里冲!并把探路侦查任务交给了杨根思连。接到任务后,指导员范超幸的战前动员简短有力:彭州就是小高岭,我们就要像老连长那样去战斗!接着就和连长带着党员突击队边搜救边前进,为后续部队进入灾区标示道路,架设浮桥。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多处山体滑坡、桥梁中断,余震连连不断,随时有山石滚落。官兵们为了抢时间和死神赛跑,顾不上个人生命危险奋勇向前。由于山区居民分布零散,连长李修洋为了加快搜救进度,找到了当地群众做向导,派出了8名官兵专门询问搜救线索,他们加快速度,再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不放过一个角落!当搜救到陡红岩时,连队接到消息有4名60多岁的老人被困在陡峭的岩壁上。地震已彻底破坏了上山的路,李连长、范指导员马上做出紧急部署,从正面、侧面、背面分三组上山救援。指导员范超幸带着突击队员冲在了最前面,从最险的正面,通过两根攀岩绳从80多度的断岩攀了上去,找到了被山石困住的老人。濒临绝境的老人看到从天而降的解放军战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地抱住了战士。战士们用树枝做成简易担架把四位遇险老人平安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当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杨根思连奉命开进地震中破坏极为严重的草坝村。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官兵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不顾疲劳,日夜奋战,清理地震废墟,掩埋遇难者遗体,为每户村民都修建了遮风挡雨的过渡房。看到村民灾后生活清苦,连队就把收到的慰问品分送给老乡。看到草坝村孩子们上学必经的铁索桥桥板被震落,战士们就上山采石加以修补。一个雨天桥还未修好时,孩子们放学了,战士们担心孩子们被雨淋,就一个挨着一个趴在铁索上形成了一道铁索人桥,让孩子们在战士们身上一个一个的爬过去。那段时间灾区进入多雨季节,一阵风雨把一座刚刚搭好的简易房顶的遮雨布掀开了,战士们见状,毫不犹豫地顶风冒雨爬上屋顶,用身体压住遮雨布。在场的老乡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热泪纵横。第二天,是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己都吃不饱的群众们却给战士们送来了一串串热气腾腾的粽子,虽然整个连队只是象征性的留下了10个粽子,每个班只分1个,但这份军民鱼水之情却被深深地记在了每一位官兵的心中。
7月杨根思连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奉命返回部队。开拔的那天早上,虽然部队严格保密,乡亲们还是全部出动赶来送行,平时不到5分钟的车程却整整一个半小时还没开出草坝村…… 刚刚从四川抗震救灾一线凯旋,稍作休整,杨根思连又要迎接新的挑战,砺兵-2008军事演习开战在即。这次演练的对手实力强劲,组建至今尚无败绩;装备先进,是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一支机械化部队。面对强劲的对手,连队非但没有怯意,反而激起了高昂的斗志。各班纷纷向连旗宣誓、在连旗签名。面对演练对手的精良武器,官兵们按旅长唐岩峰剑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的指示,研究对手过去对抗的记录片,分析对手的打法、招术,设想了100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反复推敲。他们跨大区长途开进,到达对抗演习现场——内蒙古朱日和战术训练基地,并根据演练课题内容、组织形式、演练对手和演练地区自然环境,加强针对性训练。由于朱日和海拔高,气温低,风沙大,很多战士的嘴唇被风吹裂,但训练热情一点也没有下降,每天坚持训练十几个小时。
9月25日凌晨4时,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腾空,一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术集团机动攻防战斗打响。当杨根思连的一个排乘坐 场态势,杨根思连指挥员迅速改变原来作战预案,果断采取了迂回包围,正面牵制的战术。他们让步战车迅速出击吸引敌坦克的注意力,步兵下车徒步冲击,对敌坦克形成合围之势。由于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跑步行进300米都不容易,可杨根思连的战士们一口气冲击前进了1500米,包围了敌方坦克,赢得了胜利。曾任过奥运安保的旗手于帅帅一鼓作气冲到了最前面,将杨根思连的大旗牢牢地插在了蓝军的阵地上。此刻,在砺兵-2008演习的参观台上,前来观摩的外国军事参观团的将校军官们表情凝重,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新一代军人的军事素质。 2014年3月,经过基层推荐、考核公示,文海地被任命为“杨根思连”第35任指导员。
强军首要凝聚英雄气。出色完成一名大学生士兵突击的文海地,深扎在连队丰厚的历史营养里,积极开展党员比比看、党员擦拭老连长雕像、党员假日哨等为主的“党员当先锋”活动,组织以“我要当英雄”、“人人争当连队荣誉室解说员”、“成才兴趣班”、“我们是幸福一家人”、“心系人民、情暖社会”等7项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不断激发官兵强连意志。
2014年,“杨根思连”随旅千里赴大漠参加“跨越-2014·朱日和C”实兵对抗演习,文海地主动请缨担负最为艰巨的渗透破袭任务。连队在冲击一座山坡时,突遇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反坦克壕,行动完全受阻。危机时刻,他和连长临机决策兵分两组,第一组歼灭周围高地伏敌,第二组人工填埋反坦克壕。在几乎没有破障器材的情况下,官兵们仅用了十分钟时间,就将需要工程器械才能扫除的障碍填埋出一条通路。
随后,在连长“阵亡”情况下,他带领党员突击队穿过蓝军层层防守,奔袭近8公里,成功登上1335.9高地,端掉蓝军旅指挥所,受到观礼嘉宾高度评价。任指导员一年,“杨根思连”就被集团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基层建设标兵连”,被旅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为国牺牲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一个雇农家庭。“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这是王麓水牺牲后董必武所写的题词,概括了王麓水壮烈的一生。
2、卢冬生
卢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于佃农家庭,当过放牛娃,在工厂做过徒工。1925年到湘军第4师当兵,次年参加北伐战争。
长征途中,卢冬生率部或作前锋,或当后卫,时而攻坚,时而阻击,屡担重任,屡建奇功。1939年,卢冬生被派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到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1945年9月回国,卢冬生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14日晚在哈尔滨市殉职,时年37岁。
3、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4、彭雪枫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1932年9月上旬,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潜行北上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于云南平彝(今富源县)。1918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历任排长、营长。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151旅旅长。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战役、衡阳战役,屡立战功。后升任第79军军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英雄烈士事迹
文海地的三不精神是哪三不?
文海地是杨根思连的,他的“三不精神”就是杨根思连的“三不精神”: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不相信精神"。杨根思连"1932年诞生于"蓝田暴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的一个英雄连队战斗于华中敌后,抗美援朝时因出了"特级英雄"杨根思,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杨根思连在哪」杨根思连在哪里驻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