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以下6个关于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古代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是大熊猫。
食铁兽一般指大熊猫,大熊猫,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为“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大熊猫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们喜爱,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标志,大熊猫俨然已成为了濒危物种保护最重要的象征。
扩展资料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古时候有拿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大熊猫在古代被称为“食铁兽”,是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它常到民居觅食,舔食炊具,甚至用强有力的牙齿咬坏炊具,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在无盐可食的情况下,就会闯进村民家舔食铁锅里残存的盐分,村民们不了解大熊猫的习性,误以为大熊猫在吃铁,从此便得名食铁兽。
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是大熊猫。
解析:大熊猫别名: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扩展资料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 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请教一下,古时称"食铁兽"指得是哪种动物?
大熊猫。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要广泛很多,各地对于大熊猫的称呼也不同,比如有食铁兽、貔貅、貊、竹熊等。
食铁兽是什么动物
食铁兽一般指的是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1]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概述图参考来源:[2]) 中文名 大熊猫 外文名 Giant Panda 别名 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拉丁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界 动物界
传说的“食铁兽”是什么?
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
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宝贵物种。 熊猫最爱吃竹子,但可别以为它是素食主义者,肉食性动物的熊猫,其实猪牛羊肉都吃,而且它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吃生铁,因此熊猫还得了一个特别的名号叫「食铁兽」。它衣着清淡素雅,情性温顺,惹人喜爱。由于它的外表似熊非熊,似猫非猫,现代俗称之为大熊猫。人们一般都认为,大熊猫是吃竹子长大的,其实它也吃其它食物。1981年8月,一只雌性名叫莉莉的7岁大熊猫,刚来到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场不久。在一次开饭中,它把盛饲料的马口铁盆子咬成碎块,一块一块地吞下肚里。饲养员急得不知所措。铁片吃下去能消化得了吗?饲养员忐忑不安。后来,从莉莉的粪便中找到了吃下去的碎铁片,人们才算放了心。
此后,保护区科研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大熊猫是有吃铁习惯的。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大熊猫在动物分类中属食肉目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和食料资源的关系,它选择了食竹为主。在茂密的箭竹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肥猪似的竹鼠,专吃地下竹茎,破坏竹林,惹得大熊猫非常生气。它若发现竹鼠洞时,就喘着粗气,用前爪使劲地拍打地面,逼竹鼠出来。如果竹鼠不出来,它就挖洞“抄家”,吓得竹鼠夺路而出,被守在洞口的大熊猫一把抓住,美餐一顿。
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时,大熊猫也会捡食一些冻死的野生动物尸体,或下河谷走村访舍,捡食村民丢掉的猪骨、羊蹄或牛头,所以有人称它为吃肉的“素和尚”。
大熊猫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肠道短,没有复胃,缺发达的盲肠。究竟它是如何消化高纤维的竹子呢?这一直是个谜。最近才被成都市研究大熊猫的科研人员破解。他们首次在大熊猫胃内发现有大量的纤毛虫。同时检测到大熊猫消化道内含有很高的淀粉酶,但缺乏乳糖酶。在大熊猫粪便中培养、富集到纤维素分解菌和产甲烷菌。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有深刻影响。
据介绍,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来食铁、食肉的大熊猫,现今改以食竹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缘故。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大熊猫还是天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