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清华图书馆,以下6个关于清华图书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清华大学图书馆可以随便进吗?
不可以。
为了维护广大读者的公共利益,保持图书馆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经图书馆馆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并报学校备案,重申以下规定:
1.校内读者凭本人有效图书证入馆;校外读者按规定办理手续后入馆。
2.清华校友凭校友总会发放的“校友卡”或毕业证(或复印件),并附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进入校图书馆,在馆内阅览图书馆资源。
3.注意防火安全,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吸烟。
4.保持馆内整洁卫生,禁止将食物及饮料带入阅览区内。
5.保持馆内安静,入馆将手持电话置于静音状态,阅览区内请保持安静。
6.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勿着汗背心、拖鞋入馆。
7.加强公德意识,勿用物品占用阅览席位。
8.爱护书刊资料及一切公共财物,请勿涂抹、撕毁、私藏书刊。
9.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10.对违反上述规定者,将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报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由第一条就可以知道,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并不是可以随便进出的,需要有图书证并且只可以是适用本人的图书证才可以进入。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概况
至1990年底,馆藏240万册,包括期刊合订本近30万册。另收藏缩微平片5.7万件。每年新入藏图书 6~8万册(其中外文图书约1.2万册)。1990年订购报刊5349 种,其中外文报刊2900种。该馆重点收藏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性专著、专业学术性刊物、会议录、各种参考工具书、文献检索工具书等。80年代末以后还系统收藏国外著名大学理、工、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博士论文缩微平片等资料。外文期刊中,有自创刊号起完整收藏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英国伦敦数学学会会刊》、《化学文摘》、《物理文摘》、《工程索引》等近200种重要期刊。馆藏古籍约2万种,30万册,其中善本书约2000种、 2万余册, 以工程史料、专题性文集、地方志等为多。该馆设有采访部、编目部、典藏部、流通阅览部、期刊部、情报与参考部、自动化部、技术服务部、文献检索与利用教研组、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以及馆办公室等。有工作人员154名,其中高级职务19人,中级职务39人。每周开馆70小时;各阅览室全部开架阅览,中文图书大部分开架外借,年外借量70余万册,阅览人数70万人次。为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该馆还设有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可联机检索戴罗格(Dialog)系统各文档,接受定题服务。该馆从1987年开始积极开展计算机管理的研究和试验,配置了微机-光盘编目系统,基本实现西文编目自动化处理;引进了K670/40 计算机和图书情报综合管理系统软件,有力地推进了该馆自动化的进程。该馆研制的《中国高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文献数据库(CUJA),有国内300多所大学参加,并在美国“戴罗格”联机情报检索系统中建立了试验文档,可供世界各地联机终端检索利用。该馆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机构会员,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活动,广泛开展资料交换,并与北京市各馆进行书刊互借。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介绍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馆舍由连成一体的东西两部分组成。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设置阅览座位2000席。清华大学图书馆近年每年订购中外文图书近5万册。到2012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约有446.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有56万余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103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1.6万多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464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6.5万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640.9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约有235.5万篇。图书馆实行开放式服务,每天连续开放。WWW、OPAC(馆藏目录检索)24小时对外服务。2003年接待读者141万人次,中外文图书年外借总量为114万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大学成立后,建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同时,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至抗战前夕,馆藏书刊已极为丰富,计36万余册。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在运抵过程中,暂存重庆北碚的1万余册图书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仅烬余3千余册。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抗战期间,日军以图书馆为外科病房,书库为手术室及药库。这期间馆藏损失达17万5千余册。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1952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调整为工科大学,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术院、系被调整到其他院校,相关图书资料也被调拨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调拨图书18万余册。但所幸的是馆藏的30万册珍贵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铜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在时任校长的蒋南翔指示下被保留了下来。为适应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重点采集工科类图书。同时积极采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进步文艺作品。1966年馆藏已发展到135万余册。十年文革中,图书经费大大压缩,许多珍贵书刊停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万幸的是,由于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尽力保护,使既有馆藏没有受到大的损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迅速发展。清华大学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学科调整,逐渐恢复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扩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90年已达250万册(件)。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清华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新馆由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新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进入九十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引进了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均在INNOPAC管理下进行;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自1998年以来,图书馆在继续增加印刷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已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至2003年底,馆藏总量已经超过300万册(件),文摘索引类二次文献已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图书馆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室16个,设置阅览座位2000余个,每周开放时间84小时,实行开放式借阅一体化服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图书馆为学校校园网的三个核心交换结点之一,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备了大量的网络端口和计算机终端,大部分公共区域都可以无线上网。读者在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询馆藏信息、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等。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学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参考咨询工作日益活跃,图书馆开设了多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的培训。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密切与各院系的联系,针对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主动开展服务工作。设立信息服务中心,承办课题查新、论文咨询、代检代查等服务。师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从国内、外图书馆获得本馆没有的信息资源。自1999年以来,学校又相继建立了人文学院分馆、经管学院分馆、法学院分馆、建筑学院分馆、美术学院分馆等专业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藏均实现了与学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对接,在统一的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还开展了多项数字图书馆课题研究。紧随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向着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不断前进。
清华大学图书馆怎么样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是比较早期的建筑,分为新图和旧图,浑然一体,妙手天成,气场很强大。尽管我到现在都没有把具体的构造搞得很清楚。首先是藏书很多,基本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其次是环境很好,图书馆就要有图书馆的氛围,很适合在那里看书和学习;当然服务也很不错,大厅提供了自动查询的电脑,还有服务台可以咨询。总的来说,清华图书馆给人一种十分渊博庄重的感觉,很好地匹配和凸显了清华大学的气质。如果我还像当年一样热爱学习的话,我是会天天来的,哈哈。惭愧啊。
清华大学图书馆可以随便进吗?想去里面学习。
不可以。
为了维护广大读者的公共利益,保持图书馆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经图书馆馆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并报学校备案,重申以下规定:
1.校内读者凭本人有效图书证入馆;校外读者按规定办理手续后入馆。
2.清华校友凭校友总会发放的“校友卡”或毕业证(或复印件),并附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进入校图书馆,在馆内阅览图书馆资源。
3.注意防火安全,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吸烟。
4.保持馆内整洁卫生,禁止将食物及饮料带入阅览区内。
5.保持馆内安静,入馆将手持电话置于静音状态,阅览区内请保持安静。
6.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勿着汗背心、拖鞋入馆。
7.加强公德意识,勿用物品占用阅览席位。
8.爱护书刊资料及一切公共财物,请勿涂抹、撕毁、私藏书刊。
9.自觉遵守图书馆各项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10.对违反上述规定者,将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报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由第一条就可以知道,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并不是可以随便进出的,需要有图书证并且只可以是适用本人的图书证才可以进入。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清华图书馆」清华图书馆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