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危机,以下6个关于心理危机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心理危机的种类有哪些
心理危机的种类有正常发展的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
1、正常发展的危机
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小孩出生、大学毕业、中年生活改变、退休等。
2、情境性危机
出现的罕见或者超常性事件、在无法遇见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事故、被绑机以及亲人意外死亡等问题。
3、存在性危机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例如:生活孤独、失去了在发展的机会等。
当发生危机事件时,个体的应对方式可能有以下三种
1、有效应对,获得成长
当发生危机事件时,有些个体能够迅速做出恰的反应,为保证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应对出现的危机,获得经验,是自我得到成长。
2、度过危机,压抑感受
这种人也能度过危机,但处理的方法是试图通过不闻不问的方式掩盖危机事件的存在,把危机事件有意无意的压抑到无意识中。
3、无能为力,被危机击垮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无能为力,被危机击垮,此时需要有效的心理援助,否则会给当事人留下心理阴影。
心理危机指的是什么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概念: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暴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比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亲人得了非典,医护人员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心理危机包括哪三个基本部分
心理危机包括以下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危机事件的发生;二是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三是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
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的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特征有:有某一促发的事件;症状复杂;危机时时限不一;有个体差异;隐蔽性和具有时代特征。
心理危机指什么?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其特征:
1、危机是危险的,导致个体的严重的病态,包括躯体和精神上的反应。
2、时限性:通常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不等。
3、症状的复杂性,包括生理和精神症状。
扩展资料:
心理危机干预注意点:
1、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这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心理服务。
2、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24小时内一般不进行危机干预。若是72小时后才进行危机干预,效果有所下降。若在4周后才进行危机干预,作用明显降低。
3、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是最简易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净化倾诉、危机处理(心理支持)、松弛训练、心理教育、严重事件集体减压等。
4、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和社会支持系统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遭遇重大灾害的时候,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工作服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危机
举例说明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例如:当前社会,90后独生子女普遍面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泛“功利性”竞争力培养,尤其是小学和中学教育,过多注重学生的成绩、升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引导、人格培养和意志塑造,更严重者,对学生施加的各种学习压力反而诱发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由于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缺乏同位者、学校缺少引导者的事实,使得他们在遇到人际交往障碍、情感纠纷、学习困难、突发变故、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上,往往茫然无助,从而产生一系列校园悲剧事件。
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及时排查出心理隐患学生,分门别类突出常态疏导、加强日常教育、做好应急预案刻不容缓。
扩展资料:
心理危机的特征:
1、危机是危险的,导致个体的严重的病态,包括躯体和精神上的反应。
2、时限性:通常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不等。
3、症状的复杂性,包括生理和精神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
经常在媒体上可以看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字眼。近年来,也会经常见到“心理危机”一词,那么,何谓“心理危机”?有哪些具体表现?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未知未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很多,现举下例加以说明。

(一)精神被物质所奴役: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二)爱动物胜过一切: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要警惕养宠物,仅仅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空虚、逃避与人交往这种情况。

(三)出国(异地)所致精神问题:公干、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外地工作等长期居留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异地)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干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长期居留国外者或异地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三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怀才不遇。这三个时期一般需要三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四)药物依赖:有病自然要吃药,可现在有很多人无病也要吃药,听信广告乱吃补药,心里不开心,就吃抗抑郁药,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还有吸毒、酗酒……。药物依赖者的特征是迷信药物,其依据与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生了病或觉得自己生了病,也总要拿点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药物依赖是药物滥用的结果,因此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吸烟和酗酒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分析学说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证。

(五)行为经常被情绪所左右: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是,经常发脾气,遇到事情就抱怨,长期情绪不佳,或者压抑,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时间漫长等,因为情绪经常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就需要及时的觉察自己。

如有以上情况,就要寻找能够自救的方法了,而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学习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