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刘禅其实不傻,以下6个关于刘禅其实不傻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据说历史上的刘禅并不傻,事实真是这样吗?
刘禅确实不傻,但绝对也谈不上聪明,说起刘禅,总有人把他向两个极端来说,有人说刘禅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人说刘禅大智惹愚,保全了自己,实际上刘禅就是一个普通智商的人,不傻也不太聪明,当个普通人没有问题,可放在皇帝的位子上,明显智商就不够用了。
诸葛亮在的时候,光芒掩盖了刘禅,刘禅不仅把诸葛亮当成仲父,而且所有的军政大事全部由诸葛亮来处理,刘禅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个甩手掌柜,只负责祭祀,其他啥也不管,或者他也管不了,而且诸葛亮把刘禅管得很严格,不准他有任何不上进的行为。
诸葛亮去世前,刘禅问诸葛亮接班人是谁?诸葛亮先回答蒋琬,后来刘禅又派使者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费祎。于是刘禅就按照诸葛亮的意思,任命蒋琬和费祎执政。
表面上看是刘禅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实际上是刘禅并不懂得用人,他作为皇帝不知道应该用谁,如果他真有能力的话,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就应该自己来独掌大权,而不是让蒋琬和费祎执政,自己继续当甩手掌柜。
虽然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作为皇帝还掌管蜀汉近30年时间,但是这30年多半是诸葛亮的政治遗产在起作用,也就是蒋琬和费祎这人,这是诸葛亮培养和提拔的接班人,他们的能力与人品均是非常优秀的,他两人合计执政19年,他俩都去世之后,蜀汉的政治开始衰弱了。
费祎去世之后,蜀汉朝廷的不正之风开始显现,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刘禅用人问题,因为他居然信任一个无能的宦官黄皓,导致宦官专权。
举一个例子,姜维在公元262年得知北方的曹魏军事调动频繁,感觉对方会有较大的军事情报,于是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说了这个事,然后到了朝廷之后,首先是黄皓得到了这份情报,这说明蜀汉的尚书台还不如一个宦官管用,或者不如宦官的权力大。
这种高级军事情报居然被黄皓截住,然后黄皓以此向巫师占卜,占卜结果是没事,于是黄皓就决定不上报,整个蜀汉朝廷也没人知道这事了,一个宦官黄皓居然可以只手遮天,你说蜀汉朝廷混乱到什么地步,这不是拜刘禅所赐吗?
从这一点来看,这就是刘禅的责任,黄皓能专权,除了皇帝刘禅保他之外,没有其他人了,你说黄皓大智若愚,光是这个黄皓就无法回避,这不是大智若愚,而就是愚蠢。
总有人说刘禅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得大智若愚,这同样是不对的,刘禅想骗过司马昭,就得比司马昭更聪明,更深沉,但这是不可能的,在三国时期,没有杀害亡国之君的先例,后来的东吴皇帝孙皓讽刺司马炎照样没事,这不是刘禅聪明,而是当时没有这个习惯,他俩运气好,要是他们晚生几十年,到西晋晚期,你再看,即使刘禅再聪明,也是被杀的。
刘禅就是个普通人,能力不高,但也不傻,但是把他放在皇帝的位子上,就是悲剧了,在蜀汉各地还在抵抗的情况下,他首先就怕死而屈服,选择了投降,导致蜀汉灭亡,刘禅如此作为,跟他父亲刘备比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天下,一个地下。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是怎样的?为何说他并不傻?
在电视剧里面刘禅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庸庸碌碌、只会玩乐的昏君形象,最终还把自己的国家给弄没了。不过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其中对于人物的描述定然是经过文学加工的,可信度远远没有那么高。那么真实的刘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投降又是出于无能,还是出自于睿智呢?
聪明的帝王
真实的刘禅绝对够不上英明神武的标准,但他完全匹配得上聪明仁爱这四个字。刘禅少时蒙难,颠沛流离,出生于乱世的他并没有特别重的杀伐之气,反而继承了他父亲的仁爱之心。他对身边的下人和臣子都非常有耐心,而且也很爱护他们。
我们从一件小事当中就能看出来。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投降蜀汉以后,心中总因为父亲的死而愤愤不平,对周边的人或事皆有怨言。刘禅知道以后并没有杀了他,而是选择给夏侯霸解除心结。
有一天,刘禅把夏侯霸叫到宫里面,让自己的孩子们都跪倒在夏侯霸的面前,以舅舅之尊来称呼他。夏侯霸大惊,作为一个降将,皇帝的儿子给他下跪,这叫什么事!刘禅解释道:“叔叔张飞的妻子是你夏侯霸的表姐,我的妻子又都是叔叔的女儿,那我儿子叫你舅舅也没什么不对。这些孩子有一个算一个,他们都是夏侯家的子孙。”
刘禅又接着说:“你父亲的死我很遗憾,本来是一家人却因政见不同而倒向。”夏侯霸痛哭流涕,连连磕头。刘禅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感化了夏侯霸,让他摒除一切杂念为自己卖命。
从夏侯霸事件中可以得知,刘禅并不傻。其实,这一点诸葛亮也早已经说过了。诸葛亮在评价刘禅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智量甚大”,意思就是说,他非常聪明。
试想,如果刘禅不够聪明,刘备怎么敢把辛辛苦苦创建的国家交给他?毕竟刘备可不止这一个儿子。再说,刘禅治下的蜀汉可是整整维持了41年,如果他真那么愚蠢,那么国家肯定就像西晋惠帝一样早早内乱财亡了。
刘禅深得帝王之术。诸葛亮在时,因为其确实位高权重,刘禅自知不敌他,故而索性放权给他。只是他又巧妙地起用宦官黄皓来作为自己的眼睛,随时了解皇宫内外,为自己后面的收权做准备。诸葛亮死后,刘禅把丞相权力一分为二,蒋琬和费祎一人一份,这就达到了分权制衡的效果。越是这样,他的地位就越稳固。
投降无错,恰是顺应历史趋势
很多人认为,刘禅的投降证明了此人的庸碌无能。但笔者想说,这是最最错误的看法。刘禅的投降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忍辱负重的大人物。三国鼎立的后期,魏国实力远超蜀国和吴国。毕竟东吴和蜀汉都是偏安一隅,在南方占据着一两个州在苦苦支撑。要知道,魏国可是拥有整个北方。
当时南北不论是在经济还是人口上,北方都远胜于南方。所以他明白即便是集齐全国之力来对抗魏国,好一点儿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好的结果就是家破人亡。蜀汉的胜算是渺茫的。连年的刀兵已经让川蜀地区的百姓不胜其烦了,家家都在举白幡,大家都希望不要再打仗,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刘禅深知民众心中所想所念,故而与其负隅顽抗,为何不顺应民意向魏军投降呢?
历史应该为刘禅正名
他也知道,作为汉家正统,自己的投降将会在后世史书上给自己留下骂名,可是在他心里,人命远远比名声更为重要。事实上,刘禅投降以后确实保佑了川蜀一方的平安。不管是百姓,还是贵族,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当然,刘禅自己也是被给予了很好的待遇,但实质上他每天都在刀口生活着,一个不对就可能葬送了自己。所以他才装疯卖傻。刘禅这是用自身性命和荣耀换取了一地百姓的平安,到头来却得到的是他人的谩骂,实在是觉得这世间真是不公。在笔者看来,如果有人讨厌刘禅,只能说讨厌他的人是那种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的人。
刘禅只是跟他们的想法不同,他是把人命看得比荣誉更为珍贵。而这两种想法实际上都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些歪曲事实的史官,他们没有以一颗公正之心去记录历史,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揣摩历史人物,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历史上的刘禅并不傻,仅仅是明哲保身吗?
阿斗扶不起是因为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翼狮兄仅能看到表面现象,不错, 刘禅在生死大权把握在司马氏手上明哲保身,手下郤正却劝他向司马公讲思蜀,或许还有机会回蜀地,然司马公第二次问刘禅,"安乐公可思蜀否?"刘禅按却正所讲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昭曰:"何乃似郤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后人有诗叹曰:"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去世后,后主与姜维的关系,可以探讨一下,刘禅回答司马公时复杂的原因。
首先要先说明一点,刘禅并非白痴,刘备以老谋深算著称,他的儿子刘禅虽然没得到锻炼,但他一样颇有政治手腕,用个三国时期比较熟悉的人来形容,就是陶谦,政治上无所作为,但会耍手腕。诸葛亮一死,刘禅马上把政、军大权分开,分别由蒋琬、费文伟掌握,这一点和刘备死时,让诸葛亮、李平分掌政、军大权有惊人的相似;他的军政分化是好的,但无论他怎么分,大权还是落在荆州集团中,当时蒋、费是诸葛亮指定的两个继承人,当然要由他们掌握,这个集团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就连集团内部的杨仪要把权,一样被收斩。
姜维虽然不是荆州人,但诸葛亮等人为了培养他,他也为了得到权力,已经荆州化了,也是荆州集团中人。在蒋、费死后,姜维作为统治集团的首脑人物,理所当然的成为蜀汉的权力决策人物。
但刘禅并不甘心于做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他还想夺回权力,在诸葛、蒋、费年代,他的实力、经验等还是很有限;到了姜维掌政,鉴于姜并非荆州人而成为荆州集团的首脑,他就开始了和姜维的较量。这场较量,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刘禅为了夺回权力而任用宦官黄皓,以黄皓来牵制、打击姜维;另一个地方就是姜维为了保军权而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所谓的北伐。
其实刘禅利用黄皓实在是逼于无奈,整个朝廷的人,几乎都是荆州派的,没一个他可以信任,他只能授予身边的宦官权力,这点和东汉末年,年轻的皇帝利用宦官来夺回外戚手中的权力是一致的。黄皓的进逼,其实这不过都是在刘禅的授意;因此在姜维要求杀黄皓的时候,刘禅是不同意的。
面对刘禅的步步进逼,姜维要保住手中的权力(最主要的就是军权),只要不停的对外扩张,一方面转移视线,一方面制造理由来保持自己对军队的统治。所以对姜维来说,他并不在乎北伐时候成功,只要不大败,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就ok(余以为,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夺军权并巩固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姜维老打仗。但姜维屡战屡败,没什么成果,刘禅要收回他的军权,姜维只要借口屯田,跑到遢中(是不是这个地方?咱不想找)去了。
可见刘禅和他老子一样,其实是个好玩权术的人,刘禅还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他为了牵制姜维,避免大权旁落,经常偷偷摸摸在大臣家里留种,种种为人所不耻的行为,姜维也知道,只是认为黄浩的唆使,也从来不问,姜只有不断的北伐,才不会大权旁落而遭杀身之祸,后蜀几乎是在刘禅不断的去削弱姜维,暗中安排势力去打击姜维中度过,比如暗中和大臣交换妻妾淫乐,实际上是在下层官员中伏下刘氏势力。
所以可见,刘禅并不傻,颇带其老子大耳贼的风范,所以当时郤正想促使刘禅回蜀地,只怕是自己家也有刘禅留下的种,倘是这样,这样一来只要刘禅回蜀地,说不定有一些有人要打着刘禅的旗号复国也未必,因为刘禅手下的人也不苯,比如郤正,司马公其实也是因为此而发现了一个更被自己忽视的问题,一旦 刘禅回蜀地,说不定有一些有人要打着刘禅的旗号复国,因此刘禅后来永困北方,而郤正被司马公灭门,姑且不论郤正家有没刘禅苗裔,或者司马公还没看出刘禅在大臣家里留种的事,反正会给有野心的人起事的机会。
刘禅也只能明哲保身,而出卖了郤正。
由此也可看出诸葛亮的悲,因为大耳贼也是不信任他的,处处牵制他,要不然,凭诸葛亮的智力,是不会安排关羽去守荆州的,最合适的人是赵云,但是大耳贼要牵制诸葛亮,所以三分兵力,也致使后来关羽失荆州的大错,隆中对已经失败了一大半,天意乎?诸葛亮实失败在刘备对他的牵制,更不谈姜维了!
三国时期的刘禅是真的傻还是装傻?
在我看来是装傻,原因有以下几点:
保命之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刘禅想要活命可能就要装傻,对内他有诸葛等人,但是他爹在的时候这些人愿意效忠,他爹不在了呢?是否有二心?是否还愿意辅佐他?虽然从现在看,诸葛等人照样为他鞠躬尽瘁,出师表就是例子,但是对于当时的刘禅来说,他没有办法相信自己以外的人,所以装傻来保护自己。
没心没肺。蜀国被司马昭灭掉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带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司马昭设宴招待他,而宴会上所演奏的音乐是蜀国的,舞伎跳的舞蹈也是蜀国的。但内容不怎么好,有点像当年韩信玩的四面楚歌。当时蜀国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可刘禅却谈笑自若。司马昭当时就跟旁边的人说,我还没有见过有人没心没肺到这个地步的呢!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讲,此时的刘禅已为“鱼肉”,这种“没心没肺”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由此看来,刘禅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但不是这样,如果遇到好的执政环境,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英主。
无权自保。刘备死后,托孤李严与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独揽大权,虽然也在用心辅佐刘禅,但是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做个傀儡。与其做傀儡皇帝不如做扶不起的阿斗还能过得快活一些。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刘禅的智商是当下的热门历史话题,这个问题本来不想碰,老是跳出来,老麦也只好从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是亡国之君,崇祯自杀了,有人说是“君王死社稷”,刘禅投降了并且乐不思蜀,有人说是“大智如愚”。同样是死社稷,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自杀死社稷,就被说成是不得志所以自
做人咋这么难呢?到底是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呢?《三国志》中陈寿对刘禅的评价是: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也就是说他就是个普通人,任用贤相就可以做循理之君,信任奸邪的人就是个昏暗之后。像没有颜色的丝绸一样,就看你拿什么来染了。其实这句话很中肯了。陈寿作为刘禅的前臣子,《晋书》陈寿传记载,当时很多官员都去巴结黄皓,只有陈寿不这样做,因而陈寿也一再被贬。
有人说刘禅其实很聪明,要不然他怎么在诸葛亮死后还做了那么多年皇帝。这个只是个猜测,要证明他确实有智慧需要用事例来证明。可惜,翻开《三国志》后主传,几乎没有多少关于刘禅自己的光辉事迹的记录。有人要说是陈寿不满刘禅,所以故意不写。但是裴松之注中也没有啊!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引用的书籍多达两百多部,各种不同立场的人说的话都引用到了,还是没有刘禅智慧的证明。
那为什么刘禅还能做那么久皇帝呢?因为“任贤相”啊!诸葛亮死后还有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尤其蒋琬和费祎都堪称大才。另外诸葛亮在世时制定的法规以及施政手段都被蒋琬等人沿用。很多人从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可以做很久皇帝可以推出诸葛亮其实没啥用。推测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去求证啊!
刘禅既无大志,也无大才。他就是普通人一个,如果太平盛世,做一辈子皇帝也就过去了。恰好他是刘备的儿子,而刘备又是出名的有大志,对比之下刘禅就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其实不傻,那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公园263年蜀国正式走入灭亡,魏将邓艾摔军而入,杀害各路大臣,刘禅最后一看自己已经没有了能力自能自己选择投降,保全性命蜀国灭亡之后刘禅和一些家眷被逮到了洛阳安居,刘禅也没有打算再次起兵打回去,只想着安稳过日子,刘禅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公,直到死亡一直没有出过洛阳,享年64岁刘禅的名字很有含义,他的小名叫做刘阿斗,根据史书记载刘禅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梦里经常会梦到北斗星降落,然而起名刘阿斗,所以后人经常会用一些阿斗,或者扶不起来的刘阿斗来告诫世人,比喻一些碌碌无为的人,只想着安分平庸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刘禅其实不傻」刘禅其实是明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