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江」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

2024-09-20 22:33:09 趣味生活 29阅读 回答者:小白菜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马元江,以下6个关于马元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汶川大地震中被救的人当中被埋时间最久的有多长时间?汶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马元江,以下6个关于马元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
  • 汶川大地震中被救的人当中被埋时间最久的有多长时间?
  • 汶川灾区的感人事迹
  • 5.12的汶川大地震后幸存者活的最长时间的是多少小时
  • 自救脱险故事有哪些?
  • 关于智勇双全好少年的自编故事
  • 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一场里式8.0级的大地震袭击四川,位于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受灾最为严重。救援部队迅速行动,赶赴一线。那次大灾难中,有很多让人感叹的“生命奇迹”。比如上面这张照片,记录了汶川地震“被困时间最长的幸存者”马元江获救画面,如今12年过去了,马元江现在过得怎么样?咱们一起来看看。

    一般来说,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情况下,人类的生理极限是72小时,但在汶川地震中,北川人马元江在动弹不得,滴水未进的情况下,顽强生存179个小时,创造人类生命奇迹。此外,马元江也是震中映秀被营救出来并成功救活的最后一名伤员。

    马元江是羌族人,1976年出生于北川,1996年从成都水力发电学校毕业,分配到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工作。妻子陈颖是他的同事,两人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当地震发生,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时间,正在会议室开会的马元江,稀里糊涂的就被埋入7米下的废墟中。他的头顶被压无法动弹,右身侧卧碎石之上,每一次呼吸都能刺痛全身的痛觉神经,这样一位受困者能存活多久?怎么想都不乐观,但马元江从5月12日14时被埋废墟下到5月20日零时获救,与死神搏斗了179个小时,并且赢下了这场生命的竞赛!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马元江,他说自己一想到父母还没有享我的福,女儿还小时,就能从昏昏欲睡中抖擞精神。从废墟中被救出来后,马元江经历长达10天的救治,前后6次大小手术,他的身体恢复情况连医生也惊叹:坏死的头皮不仅长好还生出头发,脸和腰上的伤只剩疤痕,截去的左臂也适应了装好的假肢。

    马元江的现状如何?他依旧工作在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事实上他的伤恢复后就回到了原岗位工作至今。他的假肢是香港华裔骨科协会免费给的,可以做出20多个动作,甚至可以打字,所以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这个家庭恢复到最初的美好模样,不同的是,妻子和女儿更心疼马元江了。看到马元江如今的生活,我由衷的觉得:活着真好。越来越频繁的灾难,让我越来越觉得生命的可贵,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身边每一位亲人,更积极的生活!

    汶川大地震中被救的人当中被埋时间最久的有多长时间?

    汶川大地震中幸存者最长被困196小时获救。

    2008年5月18日下午,在地震废墟下被埋179个小时,现场的艰难救援超过30个小时,前线救治和转运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4个小时。

    汶川映秀湾水电厂31岁的马元江,以平稳的生命体征挑战着生命极限,创造出生命奇迹。直到被救出前几个小时,救援人员才递给马元江一瓶矿泉水。此前,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吃过一口食物。

    然而,马元江并不是在这次地震中被困时间最长获救的人,据报道,在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在彭州市龙门山九峰村营厂沟成功解救出被困196小时的王有群,这位60岁的老太太是目前被埋时间最长的获救者。

    老太太卡在两块大石头中动弹不得,万幸的是,没有被完全埋住,露出了上半身。王有群渴了饿了,就只能靠喝雨水充饥。

    扩展资料

    历次事故中的“生命奇迹”:

    1、2015年,深圳滑坡灾害,被困67小时的田泽明获救。

    2、2015年,天津爆炸,一消防员30多个小时后获救,距爆炸中心仅20多米。

    3、2015年,东方之星,在黑暗中被困了近20个小时的陈书涵获救沉船事故。

    4、2014年,鲁甸地震,50岁老人被困废墟67小时后获救。

    5、2012年,七台河,100多个小时后4名矿工获救,靠喝水维持生命煤矿事故。

    6、2011年,陕西驴友失踪,7驴友5天4夜靠喝溪水、吃树叶生存。

    7、2010年,玉树地震,两名被埋123小时幸存者获救,家人通过缝隙送水和稀饭。

    8、2008年,汶川地震,被埋在垮塌的宾馆里100个小时后男子获救。

    9、2008年,汶川地震,时年60岁的王有群被困196小时获救。

    10、2008年,汶川地震,31岁男子废墟下坚持179个小时获救。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幸存者最长被困179小时获救

    汶川灾区的感人事迹

    消防员开始搜救马元江,但18日当晚路线遇挫,消防员准备第二天白天继续救援。当日22时,救援志愿者尹春龙钻进了消防员之前开出的凿洞,继续挖人。尹春龙从18日晚工作到19日凌晨2时,其间一直不停地和马元江说话,这让马元江求生的信心不断增强。他询问尹春龙什么时候能把他救出去,尹春龙承诺一定能在24小时内将他救出。 19日上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队长徐建钱将一瓶消毒酒精交给救援人员,估摸着马元江的方向倒进了废墟。一直在洞底清除石块的志愿者尹春龙回忆说:“当酒精到达后,马元江问这是什么,我就告诉他是酒精,他很高兴地说了一句‘好香啊’。” 酒精驱散了马元江鼻中充斥的尸臭,他甚至要求尹春龙多倒一点。当天15时左右,尹春龙掘进8米后见到了马元江,能够伸手碰到他的头。马元江提出要喝水,尹春龙用导管将一袋葡萄糖液喂进了他嘴中。 在此过程中,上海消防队与尹春龙联合营救。尹春龙继续掘进,消防员帮忙将凿出的水泥块运出。当日22时30分,马元江终于大半个身体恢复自由,并且看到了尹春龙。“报告指挥部,受困者马元江声音洪亮,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目前身体大半部分已经露出!”之后,营救他的换成了更专业的消防员。 23时30分左右,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名指挥人员高声传达指挥部的命令:“据预报,19日到20日将会有6到7级余震,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撤离!”但现场数百人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屏声静气,都沉默不动——这极可能是映秀最后一个获救的被困者,没有人不想看到他活着被抬出废墟的一刹那。0时50分,伴随着担架承载的一个灰色身躯从楼顶凿洞上出现,人群瞬间沸腾,现场掌声四起。 不能动弹,身处绝境,不堕求生之志;单兵作战,尸臭袭人,救人之心永存。马元江和尹春龙,一个不灭希望延展生存周期,一个狂掘隧道推进救人之旅。二人成功联手,在映秀废墟中创造了一个壮美动人的生命奇迹。 179个小时,使马元江成为汶川地震中被掩埋地下时间最长的生还者。事实上,从5月12日午饭吃了一碗鸡蛋面算起,马元江已经181个小时没吃、没喝了。一般人没吃、没喝,72小时就是生理承受的极限。72小时后,意志力成为人能否活下来的决定性因素。马元江说,每个幸存者被埋在地下时,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心中都有不同的信念。但相同的是,都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他始终有一种坚定地信念:只要活着,就一定会被救出。 正是坚强的意志和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让马元江保持了镇静,降低了身体能量消耗,并积极调动身体激素分泌,将自身的应激能力发挥到极限。地震当晚,马元江摸索着用手刨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调整身体位置好好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等待救援。 “我不知道自己被埋了多长时间,但我知道会有人救我。我想着在外面的妻子和4岁半的女儿。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昏睡过去,一定要活下去。”马元江说,“我发现同事虞锦华被埋在附近,我们就一起相互鼓励。我的左手已经渐渐没有知觉了,右脸也破了,但是哪怕残疾、毁容,我也要活下去。对家人的牵挂更增强了我的信念,我坚信,我一定能走出废墟!” 一场地震,让马元江理解到了生活的真谛。在重庆新桥医院治疗的第一个月里,他的眼前总会不自主地出现遇难同事的音容笑貌,“有时候,晚上也会梦到他们,梦到以往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场景”。他所在的部门,原本有50多名职工,一场地震下来,超过一半的同事不幸遇难。地震使马元江失去了左手臂,但他认为“能在地震中重生,很幸运,感恩那些救援者和帮助自己的人”。 2008年12月,马元江走出了医院,回到了映秀水电总厂,那时正值灾后重建,很多人谣传,电厂不会再恢复生产了,急了眼的马元江找到厂领导,“我不想去后勤部门养老,我要回到生产一线去”。通过装戴假肢,完成工作对马元江来说不是问题,日常生活自理更不在话下。直到今天,他都在原单位工作,活成了一个快乐、知足的人。 来源:今古传奇·双月号

    5.12的汶川大地震后幸存者活的最长时间的是多少小时

    5.12的汶川大地震后幸存者活的最长时间的是178小时22分钟。

    汶川地震被困时间最长的获救者叫马元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员工,汶川大地震中被垮塌办公楼掩埋。5月20日凌晨1点被救援队成功救出,被困178小时22分钟。

    地震发生前,他在映秀湾电站食堂里,吃了被困178小时前的最后一顿饭。灾难袭来,此后八天八夜,他滴水未进。坍塌的办公楼里,没有食物、饮水和光线的黑暗角落,却又是他命运的庇护所。

    被救出废墟、在重庆新桥医院治疗的第一个月里,他的眼前,总会不自主地出现遇难同事的音容笑貌,“有时候,晚上也会梦到他们,梦到以往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场景。”

    2008年12月,他走出了医院,回到了映秀发电厂,又回到生产一线去。

    自救脱险故事有哪些?

    一、同桌的鼓励让她挺过

    4小时小雪是都江堰向峨中学初一学生,汶川地震发生时,她正上数学课,教室屋顶突然摇晃起来,就在大家准备逃离时,整座教学楼轰然垮塌。一块预制板砸了下来,砸在她和小亚身上,伴随着一片尘雾,小雪什么也看不见了。教学楼突然坍塌,全班同学都被埋在废墟中。

    被废墟掩埋不久,小雪发现现场死寂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眼前一片漆黑,她感觉有黏糊糊的液体从头上流到手上,她这才意识自己受伤了。死一般的寂静,让她越来越觉得恐怖和压抑。她试着挪动双手,想扒开身上砖头,但双手始终不听使唤。“爸爸,妈妈,你们快来救我!”黑暗中,小雪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了父母身上,她相信父母肯定会赶来。

    就在这时,她听到小亚的呼叫,原来,小亚和她紧挨着。“小亚,我在这儿!”小雪赶紧向小亚打招呼。小亚听到呼唤,随即将手伸过来,4只小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小亚头部被预制板击中,伤势非常严重。小雪获知情况后,心情骤然紧张起来。“一定要冷静,激发小亚的生存勇气!”小雪拉着小亚的手,不停地鼓励小亚绝不能放弃生存机会。为了让小亚有勇气面对困难,她还试着开导她要相信父母和政府会组织援救队伍。小亚心情逐渐缓和过来。她向小雪承诺绝不放弃生存的机会,一定要陪着小雪等到救援。

    两个小时后,小雪听到外面开始有些响动,她立刻意识到是“救兵”到了。让小雪最担心的事同时发生了:“我等不及施救了,坚持不住了。”小亚抓紧小雪的手逐渐松开。“小亚,你答应过,不能食言呀!”小雪对小亚大声吼着。尽管这样,小亚的声音还是越来越弱。“天哪,快救救她呀!”小雪试着活动双脚,确定左脚没受伤后,她立即用左脚用力朝上蹬,想踢开脚边砖头,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3个多小时过去了,小雪发现小亚已没了反应。小雪用力呼喊小亚,小亚也没有动静了。小雪情知不妙,再也忍不住开始伤心地流泪。“快来人,救命哦!”小雪使劲地吼,而外面还是没反应,而她却变得越来越疲倦。“要保持体力,不要做无用功了!”小雪努力镇定下来,趴在废墟里静静等候救援。

    晚上7时许,救援人员终于将小雪和小亚从废墟中刨出来,伤情严重的小亚已去世多时,小雪成功获救。

    二、废墟中挖掘30多小时

    自救成功每一名能被送到医院的患者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17岁的马志成是不幸中的幸运儿。汶川地震发生当天,家住彭州市银广沟的他跟随家人到汶川走亲戚,在亲戚家中,地震发生了。

    马志成所在的房屋整个坍塌,坐在堂屋靠里的他在跑到房梁处时,被压在了梁下。跑出房屋的亲人发现,他被埋在了废墟中。

    亲人们的呼喊很快引来了劫后余生的人们,惊恐之中,人们迅速开始用手刨挖,据说天上当时下着暴雨,马志成亲戚家的房屋在山脚下,刚挖开一点,山上的泥沙就不断被雨水冲刷下来。

    人们在雨中挖了30多个小时,雨越下越大,随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救援者不得不强行将马志成的亲人拖离现场。

    5个小时后,雨水渐弱,人们再次返回现场,却惊讶地发现——马志成已经自己爬出了废墟,躺在了泥水中。据马志成自己说,被掩埋后,房梁虽然压住了他,但形成了一个小空间,他能够活动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几个小时后,他开始一点点朝一个方向挖掘,一直不断地用手挖,最后竟然爬了出来。在爬出来的那一刻,他感觉再也没有了力气,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后估算,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个小时。

    马志成出来时,武警官兵已经徒步翻山越岭赶到了汶川。当地已经没有条件对马志成进行医疗救治,人们决定将他抬到就近有条件的地方治疗。沿途53名官兵接力,经过两天两夜不间断地奔跑,期间又经历了数次余震,马志成终于被抬了出来,送到了最近的一个医院,最后被送到了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医院。

    三、小姐妹握手挺过生死

    关头2008年5月13日,在四川省急救中心外临时搭建的抗震棚内,受伤严重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1)班学生黄月一直拒绝进入室内病房治疗,对地震的恐惧和被埋在地下4个小时的阴影,令她对封闭的房屋感到恐惧。

    黄月所在的班级在教学楼三楼,有60多名学生,地震发生时正在上政治课。“突然教室左右摇晃,墙上和地上突然裂开一条缝,老师一下就掉下去了,紧接着我和其他同学也掉了下去。”转眼间,整栋教学楼就垮成一堆砖头。

    被埋在废墟中的黄月感到头上和腿上被重物压着无法动,就试着移动手。四周一片黑暗,她感到头上有血流下来。呛人的灰尘过后,她开始呼喊王超、张杨等同学。这时,她听到张杨也在呼喊她。张杨离她很近,她伸手向张杨的方向,拉住了张杨的手,就这样,两只手紧握在一起,一直到被救出来。

    黄月问张杨:“我们会死吗?”

    张杨说:“不会。”

    两姐妹互相鼓励说:“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

    因为受伤较重,失血过多,黄月中途晕过去,张杨一发现黄月没说话,就使劲摇她的手:“黄月,你要坚持啊,一定要坚持,我们要一起出去。”

    12日下午6点左右,操场上救援的人员已经很多,一些机械设备也被调集了过来。已经救出5名学生的黄守建发现了张杨,当他和其他家长将张杨从废墟中往外抱时,发现张杨紧紧抓着她女儿的手,一道横梁横在她们头上,救了她们的命,两人成功获救。

    四、夫妻被埋相隔三日双双

    生还2008年5月18日9时10分,北川重灾区医生唐雄与死神搏斗139个小时后被成功救出,他的妻子在三天前被同一个战士成功救出,钢筋混凝土下夫妻俩通过悄悄话鼓劲,废墟之上消防官兵在余震中冒死相救,大喜大悲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12日,北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大夫谢守菊休班,下午2时28分正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午睡的她仍然睡眼蒙眬,丈夫唐雄推开门正准备去上班。“小乖,地震!”唐雄看到门外的大楼开始摇晃,赶紧喊妻子,他回头望了一眼妻子。

    谢守菊滚下来便钻到沙发底下,随即砖头瓦片把夫妻俩阻断。

    “哥哥,你在哪里?”谢守菊在沙发下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小乖,我没多大事。”她听到丈夫微弱的声音。两个人喊着对方的昵称不断鼓劲,谢守菊更是鼓励丈夫坚持住:“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我们一定能活着出去!”

    “下面有人么?”15日早晨7时,谢守菊听到她头顶上有战士们断断续续的搜救信号。她使出浑身的力气喊:“有人!”海南消防总队的战士们听到求救信号后,赶紧展开搜救,夫妻俩在钢筋混凝土中被求救的信号振奋着。12时35分,谢守菊被成功救出,幸运的她只是略微受了一些皮外伤。可是,无论她怎样呼喊“哥哥”,都没有听到任何回音。

    死里逃生之后,谢守菊没有着急去救丈夫,因为当时那个地带十分危险,余震很多,救助器械也很难弄上去,她也完全相信医生出身的老公肯定会有自救的办法,她便毫不犹豫地去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给伤员包扎、换药,她也多次回到丈夫那里呼喊“哥哥”。

    17日8时,她趴在废墟上继续喊“哥哥”。“小乖……”听到了从底下传出了声音,喜极而泣的她立即找部队救她的爱人。而恰巧这时海南消防总队又经过此处进行搜救,她认出了救她的余德英。“我老公还活着,你们快救他。”一场生死营救再次展开。

    调集兵力、搬运切割器材、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他很懂得自救。”余德英说。唐雄在废墟下并不急躁,非常配合救援人员。当救援人员通过细缝往下扔小石块确定他头部的位置时,他说:“距离我大概20厘米远。”搜救工作进行到17日夜间,天上开始降下小雨。

    18日1时许,地面摇晃得厉害,又地震了!守候在一旁的谢守菊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她担心刚刚有一线希望的丈夫,也担心救援人员的安全,幸亏没有出事。3时许,救援人员看到了唐雄的后背和头部,他们又挖掘了3米深的洞,距离唐雄2米远,通过细管把水喂给了他。18日9时10分,被困139个小时的唐雄被成功救出。

    五、被困179小时后获救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179小时的马元江,不仅一点不能动弹,而且没有一滴水、一口粮,但他被营救出来时还能说话。马元江为什么能战胜死神,创造生命奇迹,成为汶川大地震中没吃没喝坚持时间最长的生还者之一呢?

    32岁的马元江是国家电网四川汶川县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职工。地震袭来的时候,正在办公室开会的马元江还未来得及躲避,就被压在倒塌的废墟内。

    5月20日凌晨0点50分,地震过去179小时之后,马元江被救援队员从废墟中营救了出来,救援人员立即给予了他输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15个小时后马元江被送到重庆新桥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马元江双手抱头、头低脚高地掩埋在废墟中不仅一点不能动弹,而且没有一滴水、没有一口粮。当他被营救出来时,他首先清楚地说出了家人的手机号码。那么,马元江靠什么超越生命极限,不吃不喝维持179小时生命。

    据马元江自己说,“事发时,幸亏我反应及时,用双手紧紧把头抱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被埋进废墟后,里面透不过一点光线。当时只希望外面能下大雨,好让雨水能渗透一点进来,但四周除了浑浊的空气、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以外,什么都没有。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后,我意识到肯定有人会来救我,我一定要保持体力。所以,在黑暗的废墟中,我累了就睡觉,睡醒了就用嘴里仅存的唾液润润嗓子,等有人来营救时好呼救。在废墟里,我一直想我4岁半的女儿,想在外面等候的妻子,如果我死了,整个家庭就残缺了,孩子缺少了父爱将会很痛苦,所以我一定不能死,我一定要活下去”。

    马元江妻子陈颖说,地震一个多月前1.76米的马元江,体重有80多公斤。为帮助马元江减肥,妻子动员他每天早晨同她一起跑步40~60分钟。地震前他的体重已经降到了75公斤。

    马元江的主治医生、重庆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说,水源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人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能坚持72小时就已经达到生命极限。72小时后,意志力成为生存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处在极度恐惧中,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样代谢消耗会很大。

    周跃教授分析说,马元江被掩埋时体位是头低脚高,这有利于他身体的血液流向大脑,使其能始终保持意识清醒,对于他调动身体的应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之前一个多月的锻炼虽然让他体重降下来了,但却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

    马元江能创造生命奇迹,首先归功于他心理素质非常好,能够在经历最初的惊恐后及时调节心态,平静地面对现实,意志力是生存的决定因素;长时间的睡眠,以及对生存的急切渴望和坚定的求生意念,不仅能帮助他降低身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还能调动其身体激素的分泌,将其整个身体的应激能力发挥到了人类的极限。第五章积极投入到救援中

    地震发生以后,有组织的专业救灾队伍不能立即赶到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们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进行积极的互救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救助的时候,必须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救援的速度和有效率。另外,震后有组织的政府救援活动,对于挽救地震中受困群众的生命起着决定作用。

    关于智勇双全好少年的自编故事

    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无论是受灾群众还是救援人员,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面临着生与死、坚持与放弃、救人与自救、危险与安全、为己与为人的考验,都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   我们感动,在这一场灾难面前,全体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英勇顽强,显示了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我们更感欣慰,面对这样的考验,许多少年儿童以出色的表现,诠释了什么叫智勇双全。   地震袭来的那一瞬间,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朱付敏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趴下”,为全班33个同学赢得了躲避的时间。在废墟下,他喊“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他把坍塌的墙壁弄出一个一人宽的缝隙,从而打开了生命的通道!他以自己的从容、冷静、智慧,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废墟之下,面对生命被埋压,面对无边的黑暗与恐惧,那些幼小的生命以自己的沉着镇静、团结友爱、乐观向上,显示了少年英雄们的机智与成熟。初三学生甯加驰,不仅让同学躲在自己的腹部下,还不断给同学唱歌,“团结就是力量……”,相互鼓励勇敢活下去。面对同学们哭泣声、呻吟声、绝望声,小学三年级学生许中政哼唱国歌,一声、两声、三声……同学也跟着唱起来了,28小时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这座废墟。   地震在那一瞬间,他们没有把安全留给自己,把危险留给同学老师,少年英雄们没有离开,而是临危不惧,勇于救人。“因为我是班长!”灾难面前,九岁的小学生林浩用自己弱小的肩膀背出了两个同学。陕西省宝鸡市三名初中生,在随时可能坍塌的教学楼里40秒合力完成爱心接力,将一名腿部骨折的女同学转移到安全地带。面对同学向孝廉被压,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4小时后,向孝廉被刨了出来,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在这一场少年儿童也奋勇当先的救援中,我们看到了他们都在尽自己之力参与救人,同样看到了他们救人的智慧。爬出废墟的高二学生王亮不停地呼喊着同学的名字,不断为同学鼓劲、传递消息,几次爬进“死亡洞穴”,成功把一名同学救出,没办法挪开压着另两个女生的石板,他就陪一位受困同学说话。废墟下,11岁的何亚军伸出仅能活动的右手,后仰为斜下方约1米处的同学喂水。在等待被救出的50小时里,她给同学喂水120多次。初三学生雷楚年在第一次返回教室救同学时,眼角余光扫到了教学楼前的一棵梧桐树,他在心里想好了另外一条逃生通道。救人之后,在楼梯垮塌的危急关头,他返回二楼纵身一跃抱住了那棵救命树,而教学楼在他身后轰然垮塌。   一则以智,一则以勇,这是面对地震灾难不可或缺的两翼,亦是铸就真英雄的内在品质。惟以智与勇,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救人者自己的生命危险,又能最大限度地挽救危难中的生命。而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惟以智与勇,亦能最大限度地化险为夷,开辟新境,开创新局。在这场大灾难中,我们的少年们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敢,积极而顽强地自救与救人,显示了自己崇高的精神与优秀的品格,亦昭示了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美丽前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提出了这样的命题,并寄予少年以这样的期待与厚望。而从灾难面前的这些少年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壮美前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璀璨希望。 尹春龙 尹春龙,男,四川资阳人。 5.12地震,一名忙碌在映秀镇的志愿者,但是和大部分志愿者不同,他自愿去做的工作,是钻进废墟中刨人! 19日,已经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映秀镇仍有大批死者未被挖出,空气中弥漫着腐尸的气味,钻入废墟中搜救生还者,需要的已经不只是技巧和勇气。 19日深夜11点,从废墟上跳下来后,小尹坐在一边歇息,看着消防员钻进废墟接力救援。在此之前,他已在废墟中打出一条7米多长的通道,接近了被掩埋的31岁男子马元江。他还将一袋葡萄糖水管子递了进去,让马元江喝上了水。 成功,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这时,一直在废墟上帮小尹运输挖掘出的瓦砾的消防员,让小尹休息一会儿。虽然有些不舍,小尹还是离开了救援第一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废墟前挤满了消防员、医护人员、留守居民和记者。每个人都知道,废墟中的人,如果施救成功,又将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尹春龙离开废墟挖掘现场的2小时50分钟后,20日凌晨1时50分,奇迹终于出现,马元江被抬出废墟。 在欢呼和掌声中,最后将马元江抬出的上海消防局的消防队员们,集合在了电视镜头前,消防员们尽情地表达着成功的喜悦。这时,一名志愿者将尹春龙推到了记者们的面前。 “你们也应该拍拍他,他也做了很大贡献!” 一名救援人员负责人紧紧握住尹春龙的手,拥抱了他,“非常感谢你,你的贡献很大!” 小尹一时有些激动。 “他是真正的英雄!”在此之前,一名一直在现场关注救援过程的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的医生对记者说。 神奇志愿者尹春龙抬烈士回家 6月13日夜,志愿者尹春龙讲述运送遗体的情况。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人民网-《京华时报》)   在上万名寻找飞机残骸的队伍中,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引起许多军人、民兵注意。他将装有烈士遗体的尸袋紧紧捆在木枝上,遇到峭壁肩扛手推,护送遗体。   阿坝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冯毅称他是优秀的志愿者;与他同行的军人、民兵直呼他是“英雄”。   他叫尹春龙,一个20岁的志愿者。他曾经以一己之力,在映秀镇的废墟上打通一条隧道,帮助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上演生命奇迹。   在映秀镇,他已经工作了几乎整整一个月。   “无处不在”   6月13日夜,映秀镇。   阿坝州黑水县武装部民兵驻扎营地的一个帐篷里,六七个汉子围坐交谈。在经历了两天多艰难跋涉后,黑水民兵将五名飞行员遗体护送到映秀镇。那是一条连遇峭壁的回家之路。在透支了所有体力和精力后,民兵们可以喝着啤酒,休息一下了。   瘦小的尹春龙捏着瓶矿泉水坐在人群中,宽大的迷彩军裤一直挽到大腿处,腿上是遍布擦伤的痕迹。大伙碰杯喝酒的时候,尹春龙就举着矿泉水瓶,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20岁神奇志愿者的生活习惯,还像个孩子。   黑水县的民兵从5月31日就开始全程参与对失事直升机的搜救活动,并上山将全部直升机机组成员遗体护送下山。   黑水县山道崎岖。“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险的路。”黑水武装部副部长何惠章说。   不过,让他更吃惊的是尹春龙,这个不知什么时候“混”进他们队伍中的年轻人,顺着绳索爬到了坠机地点。他亲眼看到尹春龙打着弓步,将装着遗体的尸袋放在大腿上,在别人帮助下,用胶带将尸袋紧紧缠在一根木枝上。回去的路,要经过数个几乎90度的峭壁,只有这样的捆扎,才有可能将遇难者遗体送下山去。   “他无处不在,映秀镇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何惠章,毫不吝啬地把赞誉给了这个认识不到两天的年轻人。   “对,你说的太对了。”尹春龙猛地伸出右臂,挑起大拇指,对这赞誉表示赞同。对于极度的危险和他人的赞美,这个闯劲十足的年轻人一概照单全收。   不过,这次抬烈士遗体回家的历程,让这个似乎不知胆怯的年轻人也心生畏惧。“比救马元江那次危险多了。”尹春龙说。   5月18日、20日,沿着尹春龙打出的隧道,消防员在映秀湾电厂办公大楼的废墟中,先后救出被困150小时和179小时的虞锦华、马元江。他们是映秀镇救出的最后两人。   重返映秀镇   尹春龙是四川资阳人,地震前在家乡以种植、出售香菇为生。(关于尹春龙救人经历,本报曾在5月21日做过详细报道)   5月20日,救出马元江后,本报记者陪着尹春龙回到成都,尹春龙前往医院探望虞锦华。离开成都,尹春龙又回了趟资阳老家,没两天,又重返映秀镇。   那时,远在重庆新桥医院就治的马元江带话说,希望能见到尹春龙。   尹春龙赶到了重庆,在新桥医院,体力早已严重透支的尹春龙昏倒了。新桥医院为尹春龙做了全面体检,幸运的是,这个在地下打隧道24小时、与腐尸面对面的年轻人并没有感染疾病。   在重庆只休息了一天,尹春龙再次返回了映秀镇。   在映秀镇,他背着40多斤的帐篷杆和军队一起将物资送到了岷江东岸的黄家村。黄家村还有居民50多人,物资极缺。在黄家村宿营一夜后,尹春龙回到镇里,帮助老乡收割庄稼,从废墟中刨家具。直到5月31日,坠机的噩耗传来。   寻找飞机   在得知飞机是向卧龙方向驶去后,抱着救出生还者的希望,5月31日下午5点,尹春龙向着卧龙的方向,爬上了高山。与此同时,上万名军人和民兵接受命令,向大山进军。   当天晚上,尹春龙碰到了一支200人的部队。和这支部队一起,尹春龙前后到了海拔4000米的灌木林和3800米的大红崖,后者是飞机坠落地点,但由于山林茂密,且大红崖距离最初判断的坠机地点,有一定距离。尹春龙和那支部队,遗憾地与坠机地点擦肩而过。   在搜寻过程中,尹春龙与部队再次失散。   按照他的描述,他在山上转了四天,以山泉水为生,最后到达映秀北部的银杏乡,才再次遇到部队。   此后,尹春龙继续在山上搜寻,并与邛崃市的民兵相遇。尹春龙出色的攀爬能力给民兵们留下深刻的印象。6月10日上午,尹春龙从银杏乡到东界老搜寻飞机回来后,只见到民兵政委给他留的字条,内容是“英雄:谢谢你对我部的支持,欢迎来我部玩,因上级通知,我部马上出发,未及时通知你,请原谅。2008年6月10日,11时40分。”   在那里,他被告知坠机地点确定为大红崖地区。   尹春龙当天回到了映秀镇,第二天一早,再次奔赴大红崖。   6月11日深夜,黑水武装部副部长何惠章在队伍中,发现了陌生的尹春龙。何惠章随后就被这个小伙子震住了。   最危险的夜路   从映秀到大红崖失事地点,先头部队设置了4个宿营点,从第4号宿营点到大红崖3204高地后,向下一个300多米的深谷中,就是失事地点。   在和黑水民兵宿营了一夜后,6月12日,尹春龙登上了大红崖3204高地。   在高地上,尹春龙和黑水民兵一起,将装在尸袋中的遇难者遗体用胶带缠在直径15厘米的树枝上,开始运送遗体回家。   从3204高地到4号营地是最危险的道路,要走一个V字形的深谷,最后上到4号营地需要爬上一个几乎完全垂直的100多米的悬崖。   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尹春龙轮换参与抬遗体,他用肩膀顶住木枝,一手抓住绳子,已爬上4号营地的民兵在上方拖,小心翼翼地将烈士的遗体顺上山崖。   路上,当遗体松开时,他摆出弓字步,将尸袋放在大腿上,用胶带一圈圈缠紧在树枝上。   “他捆得最结实,有点奋不顾身。”黑水武装部部长徐阳说。   就这样,尹春龙帮着将机长邱光华的遗体抬过了最艰难的路段。在得知第五具遗体运送出现困难时,尹春龙再次跟随黑水武装部民兵返回大红崖高地,全程将遗体抬回。   12日晚上,在雨中的山脊上,和同伴们一起,尹春龙沿着山脊,翻过一个又一个V字形的山谷,度过了最危险的一夜。   13日清晨,在尹春龙同伴的肩膀上,最后一名机组成员的遗体回到了映秀镇。   被高度评价   抬五名飞行员的主力军——黑水武装部的民兵们,对尹春龙交口称赞。黑水县武装部部长徐阳说,他确实立了很大的功劳,“他发挥个人特长,多次捆绑遗体,在危险路段全程抬送,连续走了一个晚上。”   阿坝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冯毅对他的评价是:“尹春龙同志作为志愿者,在清理和搬运烈士遗体工作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参加了第四位烈士遗体在最艰难、最危险地段的搬运,第五位烈士遗体全程的搬运工作,其间多次整理遗体包装袋,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   6月13日晚上,尹春龙的父亲给他打通了电话,叮嘱他要记得回家。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元江」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