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德统一」东西德统一的原因

2024-12-23 16:30:17 趣味生活 63阅读 回答者:小白菜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东西德统一,以下6个关于东西德统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东西德是怎样完成“统一”的?东西德合并是哪一年?东西德国的分开与统一是什么?1990年德国为何得以统一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东西德统一,以下6个关于东西德统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东西德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 东西德合并是哪一年?
  • 东西德国的分开与统一是什么?
  • 1990年德国为何得以统一
  • 东德和西德 ,是因为苏联解体,所以才两德统一吗
  • 东德西德为什么会统一
  • 东西德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1949年5月23日,在美英法三国操纵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国西部诞生,首都定在波恩,世人称之为“西德”;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成立,世人称之为“东德”。沦落的“第三个帝国”从此分裂成为两个德国。

    1989年10月,昂纳克因病辞职后,东德进入克伦茨时代。11月9日,克伦茨宣布开放隔断东西德联系的柏林墙和两国边界。开放的第一天即有5万人涌入西德,此后进入西德的东德公民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

    面对东德急剧变化的局势,西德的政治家们果断地采取行动,以期结束德国分裂,实现民族统一。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日,东德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四步方案”。2月13日,东西德首脑在波恩会谈,商谈统一德国的有关事宜。

    1990年8月底,两德在东柏林签署了“政治统一条约”,为两德统一完全铺平了道路。1990年10月3日零时1分,两德实现正式统一。

    东西德合并是哪一年?

    东西德合并是1990年10月3日。

    随著柏林围墙的拆除,东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统一,这道柏林围墙全长166公里,平均高度4公尺,根据统计,为了争取自由,超过5000名东德民众跨越这道围墙,成功投奔自由。

    影响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

    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著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东西德国的分开与统一是什么?

    一九九○年戏剧性的东西德统一,不仅是德国与欧洲政治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政治的重要分水岭,因为它标志了战後长达四十五年的冷战对抗结束,同时随著蘇联瓦解,东欧共产集团崩溃,并寻找转型自由民主的市场经济体制,自本世纪最後十年期起,国际体系进入另一崭新的历史阶段。

    作者将近一百二十年来的德国对外关系,在所谓德国问题与欧洲和平秩序的中心思想范围内,从德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探讨德国的民族建国。

    经权力扩张、战败、外来强权占领、分裂而渐趋茁壮,乃至统一的历程;并从德国力量的消长及欧洲、全球国际体系的权力变动,探究德国对外政策的变迁和延续性。鉴往知来,分析缜密,见解透彻。

    东西德国的分开与统一相关资料介绍。

    1990年的10月2日,东德政府上完最后一天的班之后,就彻底关上了办公楼的大门。第二天统一的庆典在首都柏林举行。

    分开45年后德国再一次完成了统一,从柏林墙倒塌到德国统一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奔走相告最为忙碌的人便是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

    1990年德国为何得以统一

    1990年东西德“统一”的2个必备条件

    二战开打之前,时任德国领导者希特勒叫嚣着用战争,为德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版图。然而随着1945年4月30日苏联的坦克碾压进柏林城时,希特勒个人在绝望中举枪自杀之后,德国不光失去了战争中抢夺的版图,战前的既有领土也陷入被“瓜分”的命运,

    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举起手中杀戮的武器,在几乎完全没有征求德国百姓同意的基础上,以单方面的《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为依据,将德国本土一分为四。

    且让德国民众更加绝望的是,他们刚刚从自己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痛中走出来,立马就被迫加入了新的战争。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1947年因为意识形态实在是难以谈拢,进入了武装对峙的状态,史称“冷战”。

    德国由于地理上是两大阵营在欧洲的主要势力分割线,不可避免的成为“冷战”的最前沿。而出于能够在战争中抢夺住先手的考虑,美国人不顾和苏联达成的“让德国放弃进攻性军事能力”共识,主动将德国重新武装起来。

    1948年6月美英法宣布所管辖的占领区合并,并随即在1949年5月23日扶持出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而苏联这边也不甘落后,西德成立5个月之后的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也在苏联占领区被孵化而出。

    4国占领图

    由于苏联和美国都想把自己控制的德国领土,变成一个非争议的势力,所以在激烈的妥协谈判之后,东西两个德国均在联合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从历史经验来看,德国这次是彻底分裂了。

    然而世人都低估了德国人民间“血浓于水”的“民族”认同,1990年8月东西德国的人民,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布德国再次迎来了“统一”,分裂的德国将成为“历史”。

    至于德国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的统一,时任联邦总统魏茨泽克是这样说的“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它如实体现了良好的国民素质。”

    但是历史的事实真的如同那位德国总统说的这么简单,仅仅是“良好的国民素质”吗?小袁从国际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次和平的“统一”有2个条件缺一不可。

    戈尔巴乔夫

    首先是冷战基本进入尾声,出于国内民生的压力,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8年,不甘心的放弃了在冷战中时刻保持“进攻”的姿态,全心全意的解决国内问题。

    对于包括东德在内的卫星国,给予一种“自生自灭”的态度,不过多干涉他们的内政,如此一来东西德统一在苏联方面基本过了关。

    再而是德国的民众之间,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跟德国有一样地缘属性的“朝鲜半岛”,至今没有统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韩国和朝鲜曾在1950年杀的昏天黑地。

    而东德、西德在整个冷战期间并没有全面战争,所以在没有互相杀戮的前提之下,不管是东德还是西德的百姓,都没有把对方认定是一定要干掉的敌人,更多的是认为德国的分裂,是美苏留下的悲剧产物。

    当苏联那边已经基本松口,德国全体民众不约而同的认为, 不要再把“悲剧”强加在德国民众身上了。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马删除

    文章来源:网页链接

    东德和西德 ,是因为苏联解体,所以才两德统一吗

    首先,东西德的统一和苏联解体有很大关系,但不是全部,有东德自身发展的困境,有东欧剧变的国际形势。

    第二,看一下两德统一的基本情况。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经过东西德领导人的努力,1990年3月18日,美、英、法、苏四个德国占领国,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四国的特权全部取消。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

    第三,东西德统一的原因。1、东德发展的困境。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东德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1989年9月下旬,同属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率先脱离“苏联模式”,东德遂停止了其与捷克斯洛伐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此时的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加油。1989年10月7日是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爆发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要求实行和西德同样的政治制度。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11月4日柏林爆发5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6日莱比锡50万市民上街游行。在强大的压力下,民主德国政府于11月7日宣布集体辞职,东德政府在11月9日作出决定,开放东、西德之间的全部边境,并实施拆除柏林墙。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各国在苏联模式的发展下,经济、民主发展困难重重,各国相继发生政变,各国政体纷纷解体。此时的苏联已经无力控制局面,1989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都有民族分离的活动。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接着,俄罗斯带头发表“主权宣言”,其他九个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全苏的法律只有在不违背共和国法律或经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批准才具有合法性。为了结束国内的混乱局面,在征得戈尔巴乔夫同意后,东德领导人提出了德国统一的方案。苏、美、英、法四大国也意识到德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综上可以看出,东西德的合并是大势所趋,苏联在冷战中消耗掉了巨大元气,面临解体,加上当时东欧混乱的局面,为东西和并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东德西德为什么会统一

    两德统一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根本原因――两德经济实力的差距

    (一)国内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因

    1.资源环境的差异。两德资源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东德位于欧洲大陆中心位置,国土面积仅为西德的1/3,自然资源贫乏,“全境出铁量仅占1.3%,煤占2%,钢占7%”。而“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铸造产品出自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形势的影响和相对缺乏工业原料,东德强烈依赖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联系一旦被切断,其生产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事实是上东德不仅拒绝了欧洲复兴计划的援助,而且也未能参加整个欧洲经济整顿和传统贸易关系的重建工作。1961年“柏林墙”的建议虽有效的阻止了劳动力的外流,却也阻隔了与西方的联系。这对东德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长远的影响。相比之下二战时期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集中在西部。1936年德国西部地区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其中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备生产占61%,东部寥寥无几。战后的西德又承袭了战前德国的绝大部分工业设施,因而西德拥有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经济重建与东德相比处于高水平起点。

    2.人力资源的差异。战后西德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成为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而东德,从建国之初就不断有公民往西边逃跑,这与不习惯,不认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有关,加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剥夺一部分人的财产,促使一些有产者的西逃,人们不满足于东德的现状,而向往西德的消费文化水平。因此,到1961年柏林墙修建之前,从东德跑到西德的总人数达260万人之多,大量人口的涌入,使西德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并改善了劳动力分布不均的状况,提高了竞争力,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的难民涌入,参与了西德的重建。

    (二)战胜国对德国经济政策是影响德国经济的外部原因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为彻底摧毁德国战争潜力,对德国施行“非工业化政策”,通过拆迁德国工业设备作为盟国的战争赔偿,将德国经济改造成农业经济。但很快的意识到“遏制德国的工业将非常有害于欧洲复兴计划”。而东德在盟国制定索取赔偿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拆迁了120家工厂,“至1948年初为止,总计拆除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为完整的工厂。由于拆迁和战争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使生产能力下降了40%”。而且苏战区经济损失惨重,此外苏联还要求无偿使用德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战俘。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置态度,使东德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德,且苏联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东德重建。二战后美苏冷战白热化,局部战争的爆发为西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据统计,西德1951年第四季度工业生产水平比1949年同期增长了1/3,就业人数从1360万1420万,1951年下半年外贸第一次出现顺差,半年出口额几乎可以平衡全年进口额。这就使西德迅速积累大量资本,扩大了市场占有额,为自身经济的腾飞做好了准备。而东德经济却在苏联的高压下缓慢发展。

    二、直接原因――两级失衡的国际政治局势

    二战后,美苏两分天下,互有攻守。在这种情况下,北约非但不能容忍统一后的德国成为苏联的盟友,也不愿其成为阻止自身东进的政治缓冲地带。因此,美国与北约默许、鼓励并直接帮助实施西德的统一计划,甚至幻想两德统一之际迅速消灭全球范围内的“赤色”共产主义力量。与此同时,自身内外交困的苏联也逐渐放弃了对东欧国际事务的有效干预,使东德在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压力时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二十世纪末,世界格局的演变打破了两个超级大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尽管联邦德国还留驻北约,但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双方完全依附关系逐渐改变,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民主德国方面也懂得独立的走本国特色道路,全社会各方面也有别于苏联高度集中地政治经济体制。世界格局多极化为两德独立解决本国事务提供了机遇。冷战末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德国的统一在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时出现。也可以说,两德统一是时代格局变化的“孕育儿”。

    以“缓冲”“对话”为基准特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为两德统一创造了“对话气氛”,为美、苏、英、法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尽量取得一致意见而创造了条件。两德各为其主,西德追随美国,拒不承认东德的“哈尔斯坦主义”政策,企图孤立民主德国,而东德则筑“柏林墙”予以反击。这使两国之间丧失对话的机会,随着国际政治气候的逐渐变暖,两国间的交往开始松动和频繁起来。西德转行“新东方政策”力图与东德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东德也加紧与西德的经济往来活动。应该说两德对话和交往的不断加深与世界政治气候变暖有很大关系,同样美苏之间即使冷战相互对攻,也可能对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德国问题坐下来对话,这都会促进德国统一。正是有了这些态度上的变化,才有了波恩,莫斯科关于德国统一的“2+4”会议的顺路召开。美、苏、英、法在缓冲与对话的作用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客观上为两德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三、间接原因――民族、个人及其他为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民族意识因素

    德意志人同属日耳曼人,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把德意志民族的各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创建了德意志国家及第一个德意志王朝。在19世纪拿破仑的扩张中,德意志民族陷入了更分裂的境地,直到俾斯麦统一德意志,几个世纪的动荡战争使德意志人培养了浓厚的民族情感,以相同的种族,语言,文学,艺术等为基础的共存共荣思想根深蒂固。两德统一是德意志民族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德国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分裂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两个国家,但德意志民族并未因此分裂。1972年11月两德签订“基础条约”规定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正常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德国统一前西德已成为东德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往来反映了两德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促进了两德统一进程。两德在社会文化上的密切互动,解决了分裂双方人民之间人道上的问题,增强了两德人民的了解,德意志民族的情感的维护有力的推动了两德统一的步伐。

    (二)个人因素的客观促进

    在德国统一过程中,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西德总理科尔的个人主观决断也起了重要作用,客观上加速了两德统一的进程。1985年后,戈尔巴乔夫在内政外交方面推行“新思维”改革,在政治事务中推行自由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大力宣扬“新思维”中的“公开性”“多元性”与“民主和自由”。同时他表示,尽一切努力让德国在和平的道路上发展,苏联的表态让德国统一前景明朗起来。同时西德总理科尔适时出击,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990年初,科尔力排众议,在对东德货币兑换问题上做出让步,为尽早建立起货币联盟创造了条件,促成了1990年7月1日《经济统一条约》的最后签订,扫清了统一的最后障碍。至此,西德最终实现统一,走上了完全独立发展道路。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西德统一」东西德统一的原因》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