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剥皮鱼,以下6个关于剥皮鱼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剥皮鱼有几种那种好吃
剥皮鱼是我国东海产量最多的鱼类之一,甚至在我国鱼类销售当中,仅次于带鱼。剥皮鱼作为物美价廉的鱼类,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日常剥皮鱼的烹饪方法也很多,例如清蒸,红烧,炖煮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进行制作。
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潮汕俗名:迪仔、剔皮鱼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
剥皮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南、黄、渤海,也见于南非。不仅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东海的产量为最多,最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非常可口,不妨一试。剥皮鱼肉可以制成美味鱼松,成品比传统的鱼松优越。肌肉纤维长,色香味佳的小包装方便食品。又可制成烤鱼片,干烤剥皮鱼,配以玉兰、冬菇、油菜,香菜。特点是色枣红、味清、鲜、香。还有醋溜剥皮鱼,配料莴笋、木耳、油菜。成品金红色,味香、焦、酸略甜,都别有风味。
另外,剥皮鱼还可以用盐水焖煮。煮时可配以胡椒粒,以提高鲜味。这种煮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剥皮鱼的鲜味,鱼肉也更显鲜嫩滑爽,焖煮的汤汁更是下饭的好料。
剥皮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所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食用价值。
剥皮鱼的营养价值
功效与作用
益智、促进发育、降低胆固醇
剥皮鱼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味道鲜美,且易消化,是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具有益智、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1、益智:剥皮鱼体内含有丰富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不仅能维持人的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系统的发育。
2、促进生长发育:剥皮鱼肉中富含蛋白质,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
3、降低胆固醇:剥皮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后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以与胆固醇相结合,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剥皮鱼怎样剥皮?
剥皮鱼去皮需要准备的工材料:剥皮鱼、剪刀,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准备好的剪刀,将剥皮鱼全身的鱼鳍全部剪除干净。
2、然后,在剥皮鱼的鱼腹处,用剪刀剪开一条长长的口子。
3、用手轻轻地挑起鱼皮,并用剪刀在鱼皮处剪开一个切口。
4、剪开切口以后,用手捏住鱼皮,并顺势将鱼皮撕开。
5、接下来,便用双手将剥皮鱼全身的鱼皮扒下来即可。
6、经过一番操作,剥皮鱼浑身的鱼皮就处理干净了。
剥皮鱼的营养价值:
剥皮鱼资源丰富,无毒,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但由于鱼的外观难看,一般消费者习惯上不太爱吃,个别的人吃了有过敏性反应,因此对这种鱼产生了怀疑,市场上不受欢迎。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剥皮鱼
剥皮鱼为什么要剥皮?
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扒皮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
扒皮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扩展资料
扒皮鱼的外形特征
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
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 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棘,棘尖向下或向外,第一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
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最长,头长为最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面鱼
参考资料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网站—扒皮鱼(马面鱼)
什么是剥皮鱼?请详细解答
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潮汕俗名:迪仔、剔皮鱼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称猪油、匠鱼、面包鱼、烧烧角。剥皮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也见于南非。不仅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国东海的产量为最多,最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剥皮鱼是什么鱼?
剥皮鱼,又叫马面鲀、马面鱼、皮匠鱼等。
不是深海鱼,是一种近岸底层鱼类。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剥皮鱼」剥皮鱼是发物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