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节日风俗简介

2024-11-11 00:23:23 百科达人 76阅读 回答者:宝百科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少数民族节日,以下6个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少数民族的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少数民族节日,以下6个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请列举一个?)
  •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人的白节、傣族的泼水节、三月三祭龙节和厚南节等。

    1、蒙古族人的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

    2、傣族的泼水节,亦称“浴佛节”,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三月三祭龙节是水族的传统节日,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

    4、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以迎接太阳。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泼水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厚南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54、珞巴族:藏历年、洞更谷乳木节、旭独龙节等。

    55、基诺族:特毛且(过年)、新米节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1、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酥油灯节也叫酥油花灯节、花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日,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

    人们白天会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后则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最高的有近十米,低的也有五六米,上面放着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象,人们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花架下,人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4、拉祜族的月亮节

    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

    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赕佛内容,地点改在寨内奘房。由佛爷在奘房挂上一幅绘有月亮图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设供桌、香炉、蜡台等佛事用具。

    天黑前,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菠萝等供品供佛,点香燃烛、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赕佛后,便到寨内活动。老人齐聚喝酒烤茶;年轻人云集歌场跳芦笙摆舞、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的历史渊源者就获得歌手称号。

    5、苗族的花山节

    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举行。

    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

    扩展资料: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有:

    1、库扎节

    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意思是“过年的日子”,库扎节就是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从农历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小年是男人的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到初九。

    2、特懋克节

    特懋克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原住民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活动包括:剽牛仪式,祭大鼓(神鼓)、打秋千、陀螺、丢包、踩高跷等活动,或串亲访友,欢渡节日。

    3、泼水节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

    4、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5、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1、送龙节。

    送龙节是傣族特有的节日,每逢盛世、庄稼好、生活富足时就举行送龙节。

    所谓“送龙”是送祭品给龙神,意为龙神开恩照顾,带来好日子,所以要报谢龙神。

    春节之前,由佛爷出面组织,家家户户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将各类物品送到佛寺后,佛寺组织巧匠编扎“龙宫”,佛爷念经、祭祀,把各户送来的礼物扎放在“龙宫”上。

    再次举行仪式后,把“龙宫”放在竹筏上,让竹筏在一片祝祷、诵经声中漂流而去,就算“送”给龙神了。

    2、花朝节。

    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我枉为汉族人了,居然今天才知道……)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3、泼水节,4月13日-4月16日(具体按傣历算)。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其中的习俗分别有泼水(分文泼和武泼),浴佛,丢包,赛龙舟,放高升,孔明灯,边交会,歌舞活动。

    4、火把节。

    节日时间是农历6月24日。

    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5、唢呐节。

    “八月八”是镇远土家族主要节日和民俗。

    由于历史、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原因,这里的群众对唢呐吹奏情有独钟,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上至耄耄老者,下至垂髫少年,无论男人还是妇女,无老幼之别、性别之分,人人喜爱,个个擅长。

    茶余饭后,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随手拈来,自成曲调,其声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有喜有怒,有衰有怨,如诉如泣,堪称尚寨一绝。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请列举一个?)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汉族-春节

    白族-三月节

    朝鲜族-寒食节

    哈尼族-澡塘节

    回族-目脑节

    蒙古族-白节(就是春节)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近百种,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礼有土葬,火葬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教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银饰 婚姻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葬礼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改为土葬,葬仪比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 实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棺木土葬。 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妇女爱嚼槟榔。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活动 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临江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 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 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后实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纳西族:主要节日“棒棒会”“螺马会” 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着右衽大襟宽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

    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 妇女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最爱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围以五彩细珠,佩戴银制头钗,头针,耳环,颈圈,银牌,手镯等饰物。男子亦畜发盘髻,以青布或红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外加坎肩,下着宽裤。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过节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亲,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 男子成年后举行民间制作的精美刺绣,桃花,蜡染,瑶锦等手工艺品最负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藏族:节日多与宗教有关,主要节日“藏历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种,信仰藏传佛教。每逢节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

    景颇族:“目脑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

    布朗族:主要节日“关门节”“开门节” 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男子穿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肥腿长裤。有纹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 人死即速葬,按年龄辈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叠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节日“大过年” 兰坪,宁蒗等地普米族过年要为十三岁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成年礼仪式。

    怒族:“新年节” 男女均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长衣短裤,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兽皮箭包。泸水,福贡的怒族妇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节日风俗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