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李先念之子,以下6个关于李先念之子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渴望的演员谁不在了?
郑乾龙饰演罗冈,在2007年他不幸因病在医院去世,享年65岁,在他的葬礼上,众多娱乐圈好友痛苦不舍。与病魔抗争了三年,还是撒手而去,至今已经去世14年了。
在《渴望》中,郑乾龙饰演王沪生的姐夫罗冈,虽然戏份没有其他人重,但他的演技却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也由此打开了名气。
郑乾龙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父亲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郑传监,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郑乾龙自幼就喜欢艺术,并立志长大后要从事表演艺术。后来郑乾龙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上海戏“捉刀人”以及根据李先念之子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死罪”中饰主要角色,也因此锻炼了他的演技。
从话剧舞台走出来后,郑乾坤就踏入了演艺圈,他表演自然,如行云流水,很快就打卡了名气,并受到了许多导演的赏识。先后在《华佗与曹操》、《紫红色的皇冠》、《在暗杀名单上》等电影和电视剧中,饰演重要的角色。郑乾坤对人物把握准确,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只可惜,2007年,郑乾坤因病去世,享年65岁,不得不说,这样的老戏骨过早地离开,是演艺圈的一大损失。
扩展资料:
《渴望》这部由李雪健、张凯丽主演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年轻漂亮的女工刘慧芳面对两个追求者,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一个是车间副主任宋大成,一个是来厂劳动的大学毕业生王沪生。
刘慧芳渴望爱情,但是面对两个人她却犹豫不决,因为前者有恩于她,后者身处困境,需要帮助,所以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在九十年底初,人们刚走过了一个不太平的时代,这部电视剧也是百姓情绪的发泄口,所以注定会成为时代的标志。
李姓名人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名人也是非常的多,通过以下举例:
李姓历史名人: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被后世尊为“药圣”。著述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3、李靖,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4、李忱,唐宣宗,唐晚期值得一提的明君,人称“小太宗”。
5、李典,字曼成,三国时期曹魏大将。
6、李密,西晋大臣,以《陈情表》闻名。
7、李贺,唐代诗人,被称为“诗鬼”。
8、李商隐,唐代诗人,“小李杜”之李。
9、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是李姓知名度最高的名人之一,只要在中国上过学的人都学过李白的诗句吧。
10、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
11、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号称“闯王”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12、李广: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13、李耳:老子,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14、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唐初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姓近代名人:
1、李鸿章: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2、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3、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4、李政道:(192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李光耀(1923年):新加坡前总理,现任新加坡内阁资政。
6、李嘉诚:(1928年),香港着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杰出的世纪企业家。
7、李小龙:(1940年~1973年),着名武术家,着名电影演员。英文名字BruceLee,中文原名李振藩。
8、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9、李敖: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思想家。
10、李先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政治家。
11、李玉堂:陆军中将;前海南岛防卫副司令(已故)。
12、李友邦:抗日名人,白色恐怖受难者。
13、李克勤:香港着名歌手。
14、李宁,李宁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在运动生涯中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1980年入选国家体操队。1987年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2000年担任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国际体操联合会荣誉委员。1999年获世界体育记者协会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2008年作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手点燃圣火。2019年1月任中国奥委会委员。
15、李小鹏:中国国家体操队运动员,奥运金牌得主。
李姓历史发展:
1、源出嬴姓。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说。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张文津的牺牲经过
此山系秦岭余脉,斯水乃旬河源头,地名江口,宁陕所辖。子午古道穿越于兹,联蜀楚之要道,通南北之咽喉。兵家商贾穿越其中,金戈铁马荡气回肠。而尤为可歌可泣者,当属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英勇献身于此地。张文津者,湖北钟祥县人,1902年出生,原中原军区干部旅旅长。吴祖贻系河南开封人,1916年出生,中原军区干部旅政治部主任。毛楚雄乃毛泽东二弟毛泽覃之子,湖南湘潭人,1927年出生,参加中原突围,随王震至陕南。时在1946年,抗战胜利,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李先念中原部队奉命突围,转战陕南。王震率部攻克镇安。为表我和平诚意,以揭国民党之内战阴谋,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人奉命代表中原军区,前往西安与胡宗南谈判。是年8月7日,向导带路,一行四人自镇安杨泗庙出发,至同月10日,行至江口。时国民党胡宗南部六十一师一八一团驻守江口。得知谈判代表抵达,假意逢迎,实则扣押,并奉命就地秘密处决。是夜,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并向导,被秘密杀害于旬河之畔。山河呜咽,日星惨淡,烈士英勇,大义凛然。呜呼!松在冈而擢秀,兰在幽而葆真。唯浩然之正气,独岿然而尚存。年华如驶,韶光流易。破碎山河,地覆天翻,普天之下,旧貌新颜。人虽往而功不朽,时虽易而名不泯。英灵忠魂,长驻于此,烈士有知,含笑九泉。属文以记,四韵乃成。诗云:
以身报国志凌云,赢得苍生享太平。
沙场未曾马革裹,暗箭难防留遗恨。
巍巍秦岭埋忠骨,滔滔旬河祭英灵。
浩然正气千古颂,英雄业绩万世存。
李姓的起源与变迁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后汉末,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后迁辽左。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由于定居武威,而被称为武威李氏。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此地原属于突厥,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鸡田李氏,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至隋改为代州。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创立了后唐帝业,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唐朝时,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李宝臣有子李惟岳、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得赐国姓,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是靺鞨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渤海李氏,本姓茹。
唐朝时期,渤海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位至三公。还有靺鞨著名李氏如李多祚,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后迁中原,得李姓;靺鞨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唐朝赐姓的靺鞨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
党项李氏。党项,是羌人中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唐朝时期,为吐蕃所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本姓拓跋氏。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此后,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立功,也被唐朝赐姓。宋时,拓跋李氏的李元吴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宋、金对峙,盛极一时。拓跋李氏中还有李谅祚、李继捧、李乾顺、李继冲、李继周、李继瑗、李继筠等知名于世。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对于这种至高荣誉,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变迁:
河南李姓于唐高宗进入福建,开辟漳州
安史之乱期间,不少李姓为躲避战乱由北方迁徙到南方
唐末到五代期间,因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再次由北方迁徙到南方。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历史
简照南,1870年生,广东南海人,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经商,后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简玉阶是简照南的弟弟,比哥哥小5岁,1893年随兄去日本学习经商,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事业有所发展。
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1905年兄弟二人筹集资金,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香港创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但3年后即亏本歇业。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并没有退缩。在简铭石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在拍卖整理后,于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继续营业。兄弟二人分任总、副经理。改组后的南洋烟草公司,简家居绝大多数股份,其中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占47%,另一兄弟简孔昭占47%。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兄弟二人抓住时机,致力于推广中国货,新产品畅销华南及南洋各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每年盈利均高达百万元。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厂为分厂,工人万余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也曾在本公司做过钳工。
1919年8月,为对付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简氏兄弟登报招股,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香港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简照南任公司总经理,简氏家庭仍占股份的60%以上。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年年盈利。 1923年兄病逝后,简玉阶继任总经理。1925年公司再度扩大,在浦东、汉口设新分厂。从1927年开始,由于中外卷烟业竞争加剧,民族资本得不到保护,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善,家族矛盾凸显,公司连年亏损。到抗战前,企业已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1937年宋子文集团借机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取得公司半数股权。简玉阶任董事和设计委员,实 际处于闲职地位。之后的12年,公司一直为官僚集团把持和控制。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总厂被日军炮火所毁,公司的业务中心也就转移到香港和重庆,汉口的分厂也迁往重庆。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上海厂、重庆厂、汉口厂、广州厂相继实行了军事监管,没收官僚资本,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1951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董建联席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协议,企业改名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先生出任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1960年,“南洋”董事会决定,委托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厂。与此同时,“南洋”设在各地的烟厂和办事处都分别划归当地政府管理。至此,“南洋”设在上海的总公司变成空壳公司,其留下的香港厂一脉则继续发展。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扶持振兴老牌民族企业“南洋”的发展,并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在优质烟叶的供应上给予鼎力支持。
1965年6月,“南洋”完成由香港的鹅颈桥旧厂迁往九龙新蒲岗六合街6号的迁址工作。搬入新厂区后,“南洋”添置和更新了设备。自此,“南洋”的业务发展也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其本港销售逐年增加,出口市场也稳步扩大。 1980年,“南洋”在产权关系上正式归属上海市政府。1981年,上海市政府在香港注册设立了全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南洋”即成为“上实”旗下的成员企业。
从“上实”接掌“南洋”起,“南洋”走上坚持突出主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新路,并逐步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南洋”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历届市政府领导人勉励公司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把民族企业的好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1996年,“南洋”经过重组,其资产进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是年5月30日,“上实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举标志着“南洋”跃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新台阶。
1997年香港回归后,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最险恶的时刻,“南洋”在上海实业集团及“上实控股”的全力支持下,不仅不“内撤”,反而更加坚定扎根香江和支持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决心,并当即投下8.8亿港元的巨资对厂房进行搬迁扩建,使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大大提升了“南洋”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
如今,“南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并且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
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听后摇摇头:你在美国大有用处
1948年,在 冯玉祥 的小孙子出生后,冯玉祥打算接受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的要求,回祖国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因来不及看望孙子,便随手写了一封信: 7月31日,他乘坐“胜利号”从美国出发。遗憾的是,因为船上的一场大火,66岁的冯玉祥不幸遇难。 毛主席等人翘首以盼,不料等来的却是如此噩耗。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对祖国做出的贡献,中央决定把冯玉祥葬在他生前很喜欢的泰山。 冯玉祥戎马半生,又多次被逼上绝路,最后都靠自己的爱国信念而坚持了下来,不料就这样悄然而去了。时隔几十年,在纪念杰出爱国将领冯玉祥诞辰100周年之际,冯玉祥的孩子冯洪志受邀回国,邓小平得知后,决定亲自会见一下冯洪志。 一方面是对冯玉祥将军的怀念,一方面是对冯玉祥后人的关照。 当冯洪志得知邓小平要见他们兄妹时,十分感动。他对邓小平说: 我十分想念我的父亲。 冯洪志身在美国,力不从心,多年来一直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他向邓小平提出个请求,希望可以回国生活,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邓小平听后没有完全同意,而是摇了摇头,给冯洪志交代了两件事。冯洪志听后,感动不已,他表示: 一定会完成您的嘱咐。 冯洪志虽然身在美国,但仍然是中国人的气派。 浓眉大眼,宽膀粗腰,穿着一件普通衬衣,声音洪亮,有人说,他不仅长得像冯玉祥将军,作风也和冯玉祥酷似。 冯洪志出生于1917年,他跟随冯玉祥曾去过苏联,在那里上过一段时间的小学,然后去德国上过一段时间的中学,后来回到重庆。 他的童年充满了无数的故事,但是却永远记得父亲对自己的爱。 冯玉祥说,指导父亲后半生的言行主要有两个思想,一个是主张抗日,一个是国共合作。他说:“早在卢沟桥事变以前,父亲就已经看到国家的危难,不抗日,国必亡,抗日者,皆为我友。要抗日,国共两党就必须合作。” 反对帝制,讨伐张勋,赶走溥仪,五原誓师……让冯洪志印象最深的就是冯玉祥为抗日事业组织的献金救国运动。 七七事变后,国内献金运动在上海兴起,后来发展于武汉,揭开了全民献金的热潮。 从1937年开始,冯玉祥就经常到处组织谈论会,积极倡导抗战救国。 1942年,冯玉祥凭借自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在重庆各地组织募捐,但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大范围的组织,捐款数额并没有达到预期。 一年后,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甚至连部队的补给都没有,甚至很多战士衣衫褴褛,忍饥挨饿。冯玉祥看到这样的现状十分担忧。 为此,冯玉祥多次上报蒋介石,希望增加军费,这件事在战士们中呼声很高。不久,“中国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更名为 “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 1943年11月,冯玉祥从重庆出发,北上西行,先后到达内江、自贡、威远、荣县、五通桥 、夹江、眉山、彭县、新津、双流、成都等二十多个县市,发起四川第一次大规模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 冯洪志 曾跟随父亲跑遍了四川20多个县城,冯玉祥每天都会到一个地方慷慨激昂地演讲,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这和冯玉祥将军坚定的民族气节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从1893年开始,12岁的冯玉祥就已经投身清军,萌生了反帝观念,多年来他和列强打交道,使冯玉祥认识到了“对待帝国主义,非用强硬态度不可。” 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曾在日记中写道: “我以为此时应该成立雪耻军以对日本人。” 由此看,冯玉祥的民族气节是值得敬佩的。 当时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志已经长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在即,冯玉祥为了孩子的学习,把冯洪志送到了美国学习工业,当时冯洪志才28岁。 1946年,冯玉祥由于政治上受到排挤,所以以考察水利为由,到美国各地考察。当时冯玉祥告诉他: “要好好学技术,为祖国服务。” 当时冯玉祥已经可以抱着小孙子在院子里散步了,但命运弄人,冯玉祥将军就这样永远地走了。 冯玉祥生前常常教导冯洪志,学到知识要为中华建设出力。 在国外这些年,冯洪志一直秉承父亲的教诲,在美国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 从一个普通的车工,然后到绘图师,然后成为 科技 领域的专家,最后成为了著名泵生产公司的副总裁。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曾付出了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日夜夜。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成为了美国 科技 领域的专家人才,从上世纪六十世纪开始,他就经常找各种机会回国,想为国家做点事。 他的兄弟姐妹也都很有出息,冯玉祥的二女儿冯弗伐是全国政协委员,四女儿冯理达是海军医院的副院长,五女儿冯颖达在清华大学工作。 冯洪志说: “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当过工人,当过工程师,在祖国贫弱的身后,我们在海外的这些中国人是被人瞧不起的,祖国的兴衰和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 在美国,冯洪志和当地的一个爱国华侨的女儿结为了夫妻,并生了一个男孩和女孩。 有很多人劝他说,你在美国有事业,有家庭,又有名气,不如加入美国国籍算了。冯洪志最不喜欢这种问题,他多次霸气回击: 我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更不会忘记我的父亲是冯玉祥。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1973年,冯洪志受到中方联络处主任黄镇的邀请,让他前去会晤。 冯洪志在美国生活多年,得到家乡人的邀请,他彻夜未眠。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恳,冯洪志亲自开车去面见黄镇。 黄镇常年和海外的中国侨民联系,就是希望可以尽可能地帮助,黄镇说:“我一直派人打听你的下落,现在终于找到你,也见到你了。” 冯洪志听到黄镇的话感动不已,回到祖国是冯洪志多年的愿望,他激动地擦着眼泪说:“我也一直在等你们啊,等我的好苦。” 黄镇这才了解到,尽管冯洪志在美国生活很安稳,但是他的妻儿非常想去中国,他的兄妹都在中国,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想回自己的家居然回不去,冯洪志多年来心里十分着急。 黄镇问冯洪志,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冯洪志不假思索地说 :“我冯洪志别无所求,只求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黄镇感动不已,在冯洪志的手背上重重地拍打了几下说:“你放心,这件事一定会帮你办好。” 临走的时候,黄镇告诉冯洪志:“你的姐姐弟弟妹妹,都在祖国工作,他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二姐弗伐曾专门让我告诉你,他们很想你,希望你早日回国和他们团聚。” 说完这句话,冯洪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是真的吗?我好想他们,我做梦经常会梦到和姐姐妹妹玩耍的情景。” 从那以后,冯洪志如愿拿到了自己的中国护照,开始了自己的回家之旅。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他每次回到祖国,总是见几个亲人又匆匆离去。 直到1982年。 1982年秋,冯洪志受到邀请,回到祖国参加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归心似箭的冯洪志坐上飞机掠过太平洋,直奔祖国,回家探亲和聚会。 这是冯家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聚会,第二代弗伐,理达,颖达等,以及第三代的十几个孩子们,都相聚在北京,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再一次流下激动的泪水。 邓小平得知冯洪志回到祖国,便马上派人通知,希望和冯玉祥的后人见一见面。 当冯洪志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他高兴地对着孩子们说: “你们的爷爷在北伐时期曾和邓小平爷爷共过事,现在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世界闻名的风云人物,可以见到他真是莫大的荣幸。” 9月14日,邓小平派专车把冯洪志一家都接到了人民大会堂,还请来了康克清等老同志。 不久,邓小平缓步走了进来,径直走到冯洪志的身边,微笑着和冯洪志握手,显得十分高兴。 冯洪志这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场合,紧张得不敢说话,大家都静静地说着,等待着邓小平发言。 邓小平坐下后,环顾了一周,然后问冯洪志:“老大怎么没有来?”冯洪志叹气说: “大姐弗能已经去世了。” 邓小平点点头十分感伤地说:“你大姐是我在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当时她和蒋经国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就大姐这个话题,冯洪志的亲人都和邓小平进行了讲述,显得十分亲切。 邓小平说:“你爸爸冯玉祥是我们值得纪念的人,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都在为人民做事情,是我们党的好朋友。” 这句话是邓小平对冯玉祥将军的肯定,也是对冯洪志一家人的认可。 说到这里,邓小平还特地提及了当年北伐时期的事情,当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下令清洗共产党人,冯玉祥不但没有听蒋介石的命令,还拿出仅有的400大洋,送给邓小平和刘伯坚夫妇作路费,让邓小平马上转移。 这些故事都是冯洪志从来不知道的,如今听到邓小平讲述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冯洪志瞬间感到十分的亲切。 这次谈话谈了很久,快结束的时候,邓小平特地询问: “你在生活上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冯洪志十几年前曾说过,自己想回家看看,如今回到家了,又舍不得离去了。所以他说: “俗话说,落叶归根,我年纪大了,没有什么愿望,只想回国定居,也可以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出一份力。” 邓小平听到冯洪志的愿望,重重地点点头,但邓小平说:“我倒是觉得你不用着急回来,你在国外那么多年,各方面的人都会接触,对国外的事情很熟悉,可以起到国内起不到的作用。” 邓小平这么一说,冯洪志就愣住了,就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邓小平安慰说: “我交给你两件事,一是为祖国统一做点事,二是为‘四化’建设做点事。” 邓小平这么一说,冯洪志马上就明白了: “好,我一定按照您老人家的要求去做!” 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邓小平和冯洪志见面的照片,随后冯洪志受到李先念和王震等老前辈的接见,向他传达了和邓小平同样的观点。 冯洪志对这一切铭记在心。 那么,邓小平给冯洪志交代的这两件事究竟有何含义呢? 首先是促进祖国统一。 冯玉祥在台湾还有很多下属,在那边的军官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按照辈分来说,冯洪志都应该叫一声叔伯,所以让冯洪志起到中间作用,是有一定效果的。 再是当年很多国民党军官都逃去了美国,多年来他们在美国东躲西藏,风餐露宿,也是极其不易。所以让冯洪志去联系他们,希望他们能回国,这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年冯洪志和蒋经国是同学关系,二人从小就有很深的情谊,如果要和蒋经国进行交谈,冯洪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邓小平从红军时期就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在解决这类事情上自然也是高瞻远瞩,所以当邓小平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冯洪志也是不言自明。 为了做好这件事,冯洪志曾专门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 意思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应该上无愧于先人,下不伤及子孙,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只有祖国统一才是上策。 尽管冯洪志每一句话都十分有分量,但蒋经国不为所动。 为此,冯洪志在5年后又联系蒋经国,给蒋经国写了一封特别长的信件,信中说: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其气节和见识实在难能可贵。 但是蒋经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就在台湾去世。身在美国的冯洪志打算去吊唁,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成。 办理入台手续时,工作人员却通知他:“必须拿美国的证件才能进入”。对此,冯洪志气极了,他当场呵斥:“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上,要用外国人的证件才能进?” 冯洪志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从他身上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他父亲冯玉祥将军的高风亮节之形象。 从他给蒋经国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冯洪志谨记邓小平的嘱咐,一直在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努力着,这更是秉承了他父亲的愿望。 但从这一点来说,冯洪志是值得尊敬的。 时值暮年,冯洪志仍然用先父冯玉祥的家书要求子女和孙儿们: “要平民化,要节俭。” 他告诉子女们,以后一定要回到中国生活,因为中国才是你们的家。 如今冯洪志已经在海外漂泊70余载,他常常会站在窗边和儿孙们讲述往事,然后望着祖国的方向,泪水盈盈。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李先念之子」渴望的演员谁不在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