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竖井开凿法示意图,以下6个关于竖井开凿法示意图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时采取了哪两种凿进法?原因是什么?
1.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原因是: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詹天佑要采取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2.中部凿井法,原因是: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先从山顶凿一口竖井,分别再向两头开凿。所以詹天佑要采取中部凿井法.
詹天佑的竖井开凿法示意图
请看图
竖井开凿法示意图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两端凿进法”→← “竖井开凿法”→|← “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没有点,""为箭头 大致为这样 竖井开凿法
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石厚,所以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的方法;因为八达岭隧道长,为了早点完成任务,打击帝国主义。所以打一个竖井,增加打隧道的面数,所以采用竖井开凿法。体现了詹天佑的智慧。
用简笔画画出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是怎么开凿的?
居庸关:居庸关隧道不太长,两头向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画一座山,在角下的最两边画箭头(左边箭头往右,右边箭头往左)
八达岭:八达岭隧道比较长,采用两头向中间施工,同时在中间选两位置向下挖,到达高度后向两侧施工,这相样当于六个方向同时施工。画一座山,从山顶一直往下画箭头,在角下的最两边画箭头(左边箭头往右,右边箭头往左)然后在画箭头(在角两边的箭头画,→ ←,就像这样)。
居庸关隧道
居庸关隧道是京张铁路上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居庸关的一条铁路隧道。1909年建成,全长365米。
铁路
居庸关隧道是京张铁路上的一条铁路隧道,全长365米。居庸关隧道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4座隧道之一。1908年4月14日凿通。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詹天佑是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如今,这条百年隧道和京张铁路时期修建的其它建筑,已成为北京历史的一份珍贵工业遗产和历史见证。
历史背景
居庸关隧道是穿越长城要塞之一的居庸关的隧道。当年,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当时,该隧道施工非常艰难,据《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记载:“此洞中间最难,缘是处适当关城之下,土石松脆,每值天雨,泥水交下,虽有炸药,亦无所施。乃以大木方节节支持,且用小钢轨穿错其间,渐次进攻,始克成事。”。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居庸关隧道采用中间凿进法,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因为居庸关隧道的山势高,岩层厚,所以不能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采用中部凿井法(中部开凿竖井分别向相反方向开凿)以增加工作面。隧道两边的洞口均用手工打制的花岗岩垒砌而成,设计考究,石活做工工整。居庸关隧道的缺点是限界太小。
居庸关隧道在1937年还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战火。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8月8日,南口战役爆发。日军直逼南口,其战略意图就是要打通京张铁路,进兵晋、绥。我13军89师布防在南口至居庸关约7公里的防线上,该师长王仲廉把师指挥部从怀来搬到了居庸关隧道中的列车上。当时,国闻周报记者在《血战居庸关》一文中记述:“从南口到居庸关有15里路,89师一共4个团兵力,战至20日,已不足一团”。该师坚守居庸关和两侧的高地至26日撤离战场。
居庸关隧道是用了从两端同时进行开凿法,是由两队同时从居庸关的两队进行开凿,这种方法省时省力。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竖井开凿法示意图」竖井开凿法是谁发明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