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洛阳桥,以下6个关于洛阳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洛阳桥的来历?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
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
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
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
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
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建筑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是什么?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13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原名万安桥,建于北宋年间,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洛阳桥是古代著名的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名字由来
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
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桥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海内第一桥”洛阳桥:每块石头都在讲述着“海丝”的故事【7】
洛阳桥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什么石桥?
洛阳桥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孔道。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
当时的劳动人民首创“筏型基础”来建造桥墩,并发明了“殖蛎固基”。游客可以参观“蔡襄祠”欣赏桥上石碑、石塔和石将军。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伟,工艺卓越。
建设成果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
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漳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福建洛阳桥是一个什么景点?它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洛阳桥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其造桥技术先进,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得到文人贤士到访,获得褒奖称赞。
一、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典范。
福建洛阳桥位于泉州市,因为其建造地址在洛阳港口而得此美名,是我国首座跨海梁式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是古代官民齐心协力,通商开展海洋贸易,建造交通基础设施的典范。
二、具有先进造桥技术,让桥梁专家游客称赞不已。
桥墩是长方形石砖交错结构,两侧尖锐,中间圆润,便于承接水流冲击,能够减轻桥墩受海浪冲刷造成的压力。桥梁建造者在桥梁地基上养殖牡蛎,利用其生长附着力强的特点,将桥墩与地基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桥梁结构整体稳定性。桥梁经历多次大地震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屹立不倒。
三、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让游客流连忘返。
洛阳桥修建于宋代,距今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每到夏季,桥面周围榕树生长郁郁葱葱,石桥横跨洛阳江面,微风吹过,水光涟漪,与桥面浑然一体。石板瓷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海浪击打在桥下的海石,发出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声响,引人入胜。人们走在桥上,望着宽广开阔的江面,吹着海风,放慢思绪,停下脚步,沉醉于洛阳桥的美景之中久久不愿离去。桥面的南北两侧各有两尊石雕人像,为守护桥梁的卫士。护桥将军身披盔甲,手拿宝剑,威严庄重,守护洛阳桥的安宁。除此之外,桥上还坐落着六座宝塔,塔上刻有石字、碑刻和襄祠。
四、文人墨客到访,为洛阳桥留下诗篇。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在2011年到访过洛阳桥,用脚步丈量洛阳桥,留下《洛阳桥》的诗篇,并且给出了“洛阳桥完全可以媲美都江堰,建桥的古人富有智慧,非常了不起”的盛赞。
总结
洛阳桥历史悠久,风景独特,造桥技术先进,是我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优秀作品,值得一去。
福建泉州洛阳桥是跨江还是跨海桥?
福建泉州洛阳桥是跨海桥。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是中国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桥梁横跨两岸,桥下是滚滚东去的洛阳江入海口。
洛阳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 8米,上置6或7条石板。
洛阳桥的造桥技艺
洛阳桥的建设,首创了诸多造桥技艺,至今为后人铭记、惊叹,这些古老的技艺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勤劳与智慧,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为了能在海底绵软的沙土之上架起稳固的桥墩,古人将石块抛洒在江底,再以花岗岩垒砌成一座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型海上堡垒,固若金汤。
而尖尖的船头可以将急流的海浪分化,以减小冲击力,这种创举被现代的人们称之为“筏形基础”。
桥面数十吨重的花岗岩石板,则是古人利用潮汐原理铺设而成,将石板放在木船上,等待潮涨潮落之时再进行安装,人们只需花费小小的力量,就可以将石板铺陈固定。工匠借助天时以资造桥,堪与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巧借东风”相媲美,而演义属于小说家言,建设洛阳桥的工匠,无疑更胜孔明一筹。
为了使洛阳桥长久坚固,造福一方百姓,工匠们在桥墩之上种植牡蛎,让牡蛎在桥墩之上繁衍生息,利用牡蛎的分泌物,使得蛎房与石梁严丝合缝,以达到固本培元之效。这一创举,堪称人类利用生物学之典范,被古人称之为“种蛎固基法”。
洛阳桥的资料
泉州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慧。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洛阳桥」洛阳桥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